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不同年龄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亚珺 《科技信息》2009,(4):197-197
网球运动的突飞猛进,要求队员除了有很好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笔者通过多年带队的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不同年龄阶段的队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以及适应这一阶段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希望可以提高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谢冬兴 《科技信息》2009,(18):223-224,22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赛统计、对比实验等方法,对高校乒乓球队男子双打应用多球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合理科学地运用多球训练。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同时,对加强队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球运动的突飞猛进,要求队员除了有很好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笔者通过多年带队的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不同年龄阶段的队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以及适应这一阶段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希望可以提高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观察分析法对篮球内线队员在比赛中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内线队员为主的打法是进攻战术重要手段,内线队员控制篮板球的能力和防守能力是取胜重要因素.建议加强内线队员身体素质训练,培养身材高大、体格强壮、技术全面的内线队员.  相似文献   

5.
随着排球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作为排球的二传队员要具有娴熟的手上功夫、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及优良的战术意识来捕捉瞬时的战机.其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排球二传队员战术意识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排球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作为排球的二传队员要具有娴熟的手上功夫、良好的身体素质、顽强的精神、较好的心理素质及优良的战术意识来捕捉瞬时的战机.其中战术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排球二传队员战术意识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以新疆师范大学跆拳道队队员为例,对跆拳道竞赛成绩男女各八个级别的前三名运动员身体素质、体能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运动员的一些测试来分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从而对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绩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浅谈业余网球队员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张勉 《洛阳师专学报》1996,15(2):104-105
人体运动潜力的发挥,在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和心理因素的有机 结合,运动员在比赛中成绩发挥扔好坏,都是在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心翅配和调节下进行的,下面浅谈一下业余网球队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业余行的,下面浅谈一下业余网政治协商会议队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业余网球队喘赛前和赛中常出现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提出了几个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篮球运动技、战术内容中对影响球队篮板球控制能力因素进行探讨,认为要提高篮板球的控制能力,必须合理运用主动对抗技术,提高队员和集体组织配合,提高共同拼抢篮板球的意识,并加强基本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第13届CUBA西南赛区16支男子篮球队的32名后卫队员专项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进行调查:指出后卫队员全队配合意识较强,在平时训练中,投篮命中率较高;比赛中,后卫队员投篮欲望不强,得分能力一般,偏重于全队的组织,缺乏个人的攻击,突破能力差;控制球能力比支配球能力强;发动快攻的成功率较高,但是发动快攻的意识弱;专项身体素质较差,力量素质明显不足,对抗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初步建立了网球运动员现场体能综合评定的测试指标,并在筛选和开发目前先进的便携式精密仪器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二级指标评定体系和依托该指标体系的现场体能综合评定方法.采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应用本研究确定的评定方法对北京网球男队二线运动员进行现场体能综合测试与评定,对运动员的现场综合体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测试应用研究,将各项指标的测试值进行评分,借助统一坐标的"雷达图"来对运动员的综合体能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模型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台北男子排球代表队22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对与运动员弹跳力水平相关的16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采用"0-1规划"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指标筛选,对所筛选的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该模型为依据,0.5标准差为各等级标准、均数为基点,制定出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发展水平与主要素质指标的理论模式。皆在为发展男子排球运动员弹跳力提供一个标准和参考,为进一步实施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统计法,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同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3场比赛和部分中国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中外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等不同位置运动员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训练中应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立运用WAIS—RC对篮球女运动员智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随运动技能的提高,智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趋向密切。篮球运动员具有独特的智力结构。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目前我国手球项目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足;训练负荷强度不够;体能训练和专项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忽视了训练应与球员的专项位置结合;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创伤的预防和保护意识不够强.从实战的角度结合项目制胜规律,围绕手球的专项体能特点、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点以及不同位置队员的体能要求,提出体能训练的基本思路;建议对手球运动员定期做体能水平评价,并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同侧步突破上篮技术运用的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运用此技术时常出现走步违例,且裁判在判定时也存在认识问题。为澄清技术概念,纠正技术错误,提高我国篮球技术教学、训练及裁判水平,对运用同侧步突破上篮技术时走步违例提出了客观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是一项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和对抗性运动项目.篮球运动员体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训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能训练中,应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运动员各项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进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浅议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须以确定“体育能力的”概念的内涵为前提,从提高体育教学能力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应从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加强独立锻炼的实践能力,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以达到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量法与数理统计法,以我国8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U17)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与评价体系.结果显示,经过词频分析、专家评价与因子分析,筛选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的5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并给各级指标以相应权重,依据百分位法制定单项指标评分、评级体系,建立了专项体能评价理想量值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以中等水平为主,体能水平不高.本研究所构建的专项体能指标与评价体系,能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进行诊断与评价,为今后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及专项体能训练提供统一的参考、相对科学的标准范式.  相似文献   

20.
Action video game modifies visual selective attention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reen CS  Bavelier D 《Nature》2003,423(6939):534-537
As video-game playing has become a ubiquitous activity in today's society, it is worth considering its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n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It is well known that exposing an organism to an altered visual environment often results in modification of the visual system of the organism. The field of perceptual learning provides many examples of training-induced increases in performance. But perceptual learning, when it occurs, tends to be specific to the trained task; that is, generalization to new tasks is rarely found. Here we show, by contrast, that action-video-game playing is capable of altering a range of visual skills. Four experiments establish changes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visual attention in habitual video-game players as compared with non-video-game players. In a fifth experiment, non-players trained on an action video game show marked improvement from their pre-training abilities, thereby establishing the role of playing in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