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淮河自1950年以来共发生过8次大水灾,平均每12年一次.1991年特大洪水仅皖苏两省就有11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今年,淮河干流水位再创历史新高,依照"两头保中间"的调水思路,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主动蓄洪,转移灾民90多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62亿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耕地非农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1997 2003年重庆市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了时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重庆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对如何缓解重庆市耕地非农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结果表明: 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 2003年)耕地非农化面积达20 403 31 hm2, 全市耕地非农化率为0 8%, 且各年期耕地非农化面积和非农化率逐年攀升且波动较大, 耕地非农化区域差异显著,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一般耕地非农化率较高. 相关分析表明: 经济发展、城镇化和经营土地是重庆市耕地非农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纹细蛾是苹果等果树上一种常见的潜叶性害虫 ,东亚特有种 .自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金纹细蛾的危害在我国逐渐加重 ,成为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 ,1992—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大暴发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在金纹细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方面作以综述 .  相似文献   

4.
杏树是我县林果业的主栽品种,尤其是近几年杏树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随着杏树面积的增加,杏树病虫害面积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杏仁蜂的危害日趋严重。据2003年全县调查,杏仁蜂在当年结果的5.3万亩杏树上普遍发生率达10%左右,严重区域达20.35%。由于各种原因,对杏仁蜂的观察研究和大面积适期防治被忽视,造成杏仁蜂在杏树上多年累积并导致大发生,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张端璋  邹雪玉  陈宏 《武夷科学》2011,27(1):104-109
2005 -2009年佳多牌智能虫情测报灯在长乐市水稻主要害虫诱集测报上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测报灯具有诱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二化螟成虫发生期,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成虫迁入高峰期在测报灯下的反映明显,对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测报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初春极端冷暖灾害事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云南1961~2009年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异常指数对云南2008,2009年初春出现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和极端高温少雨干旱灾害事件做了空间分布、历史排位、冷暖异常趋势分析;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云南省2008年和2009年初春极端冷暖异常灾害事件天气成因.结果表明:2008年初春是近40年来的最冷年,2009年初春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云南初春东部平均气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向暖异常演变的趋势,2000年以来,极端暖异常现象十分突出.北半球东亚中高纬500hPa高度距平场2008年2月呈"正负正"、2009年2月呈"负正负"的相反分布.乌山阻高异常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支槽异常偏强,导致2008年初春云南极端异常低温冰雪灾害;而乌山阻高偏弱,东亚大槽异常偏东,冷空气主体偏东,印度副高异常偏强,南支槽异常偏弱,导致云南2009年初春极端高温异常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重庆市直辖以来1997-2008年为研究时间段,对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研究时间段内重庆市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43倍,碳排放增长变化过程分为两类:波动下降阶段(1997-2000年和2005—2008年);稳定上升阶段(2000-2005年)...  相似文献   

8.
棉花的害虫不但种类繁多(计有300多种),而且发生时间较长(从棉苗开始一直到棉花收获,均有害虫发生)因此,单位面积棉田每年投入化学农药的总量要远远多于其它作物.这样把大量有毒的化学物质投入棉田,不但污染环境引起人畜中毒,使害虫产生抗性,增加农业投资,而且也杀死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害虫再增猖撅.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种类之多、种群数量之大,是棉田其它捕食性天敌所不可比拟的.例如,我国棉田已发现的蜘蛛有130种以上,每亩最多可达3万多头.但是,由于棉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但使棉田内蜘蛛种类减少,也使其种群数量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安市草坪夜蛾类害虫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害虫危害每年使草坪受害面积达到60%以上.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有粘虫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同时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数十年来,由于大量地向农田投入化学农药,结果造成了环境污染,人畜中毒,杀死害虫天敌,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助长了害虫的再增猖獗和新的害虫的发生.因此,当前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在研制高效、低毒、低残毒化学农药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害虫的综合防治.害虫天敌是农业生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害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摸清本地害虫天敌的种类、分布、效能和发生规律是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虫发生为害和综合治理害虫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从1972年开始对湖北省害虫天敌的种类、分布和寄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九年来先后在恩施、宜昌、郧阳、襄阳、荆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野生稻抗病虫性鉴定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广西野生稻资源稻瘟病、稻白叶枯病、褐稻虱、白背飞虱、稻瘿蚊抗性鉴定的主要结果,介绍了一批优良的抗性资源,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Wild rice specie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useful genes for cultivated rice improvement. Some accessions of Oryza eichingeri (2n = 24, CC) from Africa confer strong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BPH),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BPH) and bacterial blight (BB).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triction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disomic backcross plants between Oryza sativa (2n = 24, AA) and O. eichingeri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O. eichingeri segments and further to localize BPH-resistant gene. In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1—6 O. eichingeri segments were detected on rice chromosomes 1, 2, 6, or/and 10. The dominant BPH resistant gene, tentatively named Bph13(t),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2, being 6.1 and 5.5 cM away from two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M240 and RM250, respectively. The transfer and localization of this gene from O. eichingeri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BPH resistance in cultivated rice.  相似文献   

13.
稻飞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信息扩散模糊数学方法,以发生面积比例作为灾害指数,对广东省肇庆市的稻飞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稻飞虱灾害风险值随灾害指数升高而下降,在早稻期间,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端州等县区在灾害指数为30%时的风险值分别是0.009,0.107,0.213,0.263,0.263,0.422,0.392,0.449,其中端州和封开的风险值最高,表明这两个县区几乎每隔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虫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受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 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 3和 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天时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0天时反而低于健康稻株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相似文献   

15.
谷胱苷肽转移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系之一,研究水稻害虫褐飞虱的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可为有效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编码区的eDNA片段,并使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eDNA片段长度为201bp,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大劣按蚊、细小按蚊、冈比亚按蚊、果蝇和木瓜果实蝇的谷胱苷肽转移酶的片段存在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显示,在褐飞虱取食抗性水稻后,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褐飞虱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羧酸酯酶基因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cDNA片段长度为396 bp,经BLAST查找比对发现,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铜绿蝇、家蝇、沟鼠、黑腹果蝇、线虫和埃及伊蚊的羧酸酯酶的片段存在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在褐飞虱取食抗性水稻后,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受抗性水稻的诱导,该基因在有毒化学物质解毒及增强褐飞虱对抗性水稻的耐受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是动物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第一个酶,克隆水稻害虫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及研究其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将为科学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线索。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NoRhem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取食抗性水稻品种B5后,褐飞虱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51kDa亚基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In response to herbivory, plants release volatiles to attract the natural enemies of herbivores[1,2]. This phe- nomenon has been reported in more than 23 plant spe- cies[3―6], and several fiel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herbivore-induced volatiles en…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生物型的研究对于抗虫品种的布局、选育和褐飞虱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用标准苗期鉴定法对重庆市秀山县田间褐飞虱种群进行生物型测定,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5个水稻鉴别品种TN1,Mudgo,ASD7,Rathu-heerati和Babawee,在苗期接入采自秀山县清溪镇和平凯镇杂交稻田的褐飞虱2~3龄若虫,按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鉴别标准测定褐飞虱的生物型.结果表明除了敏感品种TN1稻株100%死亡外,具有Bph1抗性基因的Mudgo品种及具有bph2抗性基因的ASD7品种稻株也全部死亡,而分别具有抗性基因Bph3和bph4的Rathu-heerati和Babawee品种稻株未出现死亡现象,由此初步推断重庆市秀山县褐飞虱属于生物型1、生物型2和生物型3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20.
白背飞虱在早稻中有迁入早、虫口上升快,数量大,在水稻前,中期显害严重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4月份成虫迁入量和迁入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式,经验证,1990-2002年平均观测准确率达92.7%,同时根据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制定出了“重点监测,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和与之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