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MSM感染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至2013年接受HAART治疗年满18岁且治疗满1年以上的224例MSM患者,治疗前后免疫重建、病毒载量、性伴/配偶检测情况、安全套的使用频率及接触性伴人数进行统计。结果:经HAART治疗的MSM患者病毒量比治疗前得到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小于50 copies/m L),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增长,大部分无保护性行为及性伴数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HAART治疗及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使MSM感染者HIV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性行为意识增强,在预防和控制HIV通过男男性行为向普通人群扩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HIV-1阳性病人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7例经HAART治疗的HIV-1阳性病人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IL-18和IL-18BP水平.结果显示,HIV-1感染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类、C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HIV-1感染组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中各类HIV-1感染组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HIV-1感染组的IL-18和IL-18BP水平无相关性.可见,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失衡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指标,调节体内IL-18、IL-18BP水平的平衡可能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降低脂蛋白(a)水平在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意义.方法:(1)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结果将13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DM组(56例)和早期DN组76例,比较上述两组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脂蛋白(a)水平;(2)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子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检测脂蛋白(a)、FBG、UAER和血肌酐,分析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早期DN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1)单纯DM组脂蛋白(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DN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1),脂蛋白(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P<0.01).(2)治疗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脂蛋白(a)水平的下降,UAER和血肌酐亦同步下降.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DN进展有关,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与牙周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75例,分为轻、中度免疫抑制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检查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对于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免疫抑制组,牙周指数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LI、GI和SBI三个指数与CD4计数之间无相关性.但随着SBI评分增加,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加重的可能性增加.结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下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轻、中度牙周炎性病损较为常见,牙周指数与免疫状态之间没有相关性,SBI评分的升高提示无症状期感染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2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值,依据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IMT厚度0.9 mm)、增厚组(1.3 mm≥IMT厚度≥0.9 mm)、斑块形成组(IMT厚度≥1.3 mm),各组分别为65例、78例及57例.选择同时间段正常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V2V1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IMT二维超声图像;同时检测血清UA、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0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中的T2DM患者与同期对照组中的健康体检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UA、HCY、IMT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增厚组、斑块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明显升高;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高于增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中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和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高于增厚组,IL-10水平较增厚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HCY、IMT、hs-CRP、IL-6、IL-10可作为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其中UA、HCY、hs-CRP、IL-6与大血管病变关系较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IL-10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与不同类型肝脏疾病间的关系,并分析感染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C)18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LF)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Con)30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RBP4含量,RT-PCR检测血清中HBV-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和TBIL含量,并分析RBP4与HBV-DNA、ALT、TBIL的相关性。结果 LC、LF及CHB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血清H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LC、LF组患者血清RBP4含量与ALT、TBIL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可反映HBV的感染程度与肝损伤的程度,监测HBV感染者血清RBP4水平对于及时诊断治疗HBV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感染途径分为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0、3、6、12、18、24个月的免疫重建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4细胞)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毒载量(VL)检测情况,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体力状况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情况、死亡率、坚持治疗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D4细胞均明显上升(P<0.01),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对比CD4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发生体力状况改善、机会性感染率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坚持治疗率分别为65.12%、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60%、9.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增高、坚持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肿抽吸术对脑出血后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6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分析MMP-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MMP-9水平均达到高峰,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随后患者MMP-9水平开始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NDS评分都有所改善,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患者MMP-9水平和ND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62.5%(P0.01).结论:营养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资料,更好地发挥VCT在AIDS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初筛血清HIV抗体,了解咨询者中HIV阳性检出率,同时动态观察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科学治疗AID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5.0软件分析求询者的个人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求询者血清中HIV抗体,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时检测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结果:三年间,有843例自愿提供个人信息并检测了血清HIV-抗体。共检出27例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3.2%,有AIDS症状者6例,CD+4小于200个/ul者5例。结论:VCT已成为高危人群获取关于AIDS防治的准确信息的可靠渠道。同时也是HIV感染者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和病程进展最便利的求诊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Δ32在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中基因突变频率,探讨CCR5Δ32基因突变与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关系.以470名维族HIV高危人群(经Western印迹法确诊HIV阳性246人,HIV阴性224人)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多重PCR扩增,多重LDR反应,用测序仪检测CCR5Δ32的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维族HIV高危人群中检测出CCR5Δ32纯合子突变2例(其中HIV阳性1例,HIV阴性1例),CCR5Δ32杂合子突变38例(HIV阳性24例,HIV阴性14例).维族HIV高危人群中CCR5Δ32基因突变频率为4.47%,其基因突变在维族HIV高危人群中,HIV阳性和HIV阴性人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的维族HIV高危人群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Δ32的突变频率在不同接触类型的高危人群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维族HIV高危人群中CCR5Δ32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中国其他民族人群,高暴露环境是艾滋病在新疆地区的高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物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以70例早期DK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DKD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疗程12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EG、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留取24 h尿测定尿蛋白后计算UAER。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UAER、AGE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GSH-Px、TAC和SOD显著增加(P0.05,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UAER、AGE和MDA下降水平,以及GSH-Px、TAC和SOD增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P0.01)。早期DKD患者UAER与AGE和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GSH-Px、TAC和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说明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能够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蛋白尿、延缓DK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云南边境某地区HIV/AIDS感染者现状,为有效预防HIV/AIDS播散和关怀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某边境地区121名HIV/AIDS感染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1名HIV/AIDS感染者中,男性82人,占67.76%;傣族105人,占86.78%;19~45岁111人,占91.73%;非婚性接触等不明确因素感染66人,占54.55%;有静脉注射吸毒史42人,占34.71%;傣族村社未发现歧视感染者人群。结论:年龄在19~45岁之间的傣族男性是该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人群;性接触是感染HIV的主要途径;隐性感染人群数量较大,傣族人群在行为上对HIV/AIDS感染者的歧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与研究组(2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引流天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治疗早期肺癌,可行且有效,炎症反应程度轻。  相似文献   

16.
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选取秦安县王尹镇卫生院收治的157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于秦安县王尹镇卫生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采血按标准制备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及CRP含量。比较两组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组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水平高低进行分级,其中1级62例,2级56例,3级39例。3个级别TNF-α、CRP水平比较,2级、3级明显高于1级,且3级明显高于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高血压级别上升,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对血清TNF-α水平及CRP水平进行检测,能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病情分级进行判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微量营养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和免疫状态测定。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和男女性别比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前两组受试者体内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后试验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与研究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改善HIV感染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测定97例溃疡型胃癌(GC)和135例胃溃疡(GU)患者的血清PG水平,并与39例胃黏膜基本正常者(NOR)作对比分析.血清PGⅠ水平在GU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均<0.01),而GC组又明显低于GU组(P<0.01);PGⅡ在GC组明显低于NOR组(P<0.05);PGⅠ/PGⅡ值GC组明显低于NOR组和GU组(P均<0.01).胃底胃体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贲门癌患者(P<0.05).提示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降低是溃疡型GC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G水平有助于临床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