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别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将长春市中心城区第五次、第六次普查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导入城镇数据,对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十年以来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间长春市一直处于向南方发展的"圈层式扩张"的城市化,加幂指数模型能较完美拟合长春市人口空间变化.长春人口扩张既有历史、规划的原因,也有产业布局和轨道交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潮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人口的集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在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内部居住环境质量因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淄博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共分为4级,并对居住用地地块的环境适宜程度进行了空间分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薛东前  赵奂  王新杰 《河南科学》2013,(12):2249-2254
西安城市扩展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方面用地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并且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西安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从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生活城市化4个层面选取了12项指标来构建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西安市各区县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并以西安市各地区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和综合土地利用的相关性.最终根据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弹性系数和土地综合动态度的变化特点将西安市各区县划分为四种经济发展活力层次,其分布呈现出以西安城区为中心,向外逐级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期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济、社会、空间发展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解释,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以锡山区为例,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城市化扩展动力和调整动力、农业经济的作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城镇和村庄合理规模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包括全力推进"三集中"建设、逐步改造"城中村"、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加强异地城市化人口安置、加强农业的提升与转型、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葫芦岛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各产业园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葫芦岛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内部动力是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外部动力是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4个维度16项指标建立了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值法及GIS技术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及综合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大多数城市仍处于质量提升阶段;辽宁省城市化空间分异明显,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双核"城市化特征突出;以大连、营口、盘锦等城市为主的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的引擎;空间城市化直观反映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的扩张、空间的拓展、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对城市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化:轨迹、机制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间结构是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组合与分布.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对长春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认为要素集散、因子促动、城市化载体以及政府调控是驱动长春市产业空间布局形成演化的主要机制.分析了城市产业布局的现状特征——产业发展的空间强势极化、产业空间集中-分散布局等,并进一步提出了长春市产业空间重组的演化趋势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经济、社会、空间发展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解释,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以锡山区为例,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城市化扩展动力和调整动力、农业经济的作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城镇和村庄合理规模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包括全力推进“三集中”建设、逐步改造“城中村”、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加强异地城市化人口安置、加强农业的提升与转型、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文章从政治、经济、人口等几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新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动力为经济因素.只有不断扩大新兴产业部门,加强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换,才能找到一条城乡经济和社会逐渐融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约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长春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近20年来长春城市化进程特征,认为当前长春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初始发展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城市用水的需求以及水环境污染压力,根据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约束关系,将长春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环境耦合作用过程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分为四个阶段,即低水平协调阶段、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高水平协调阶段.长春城市发展目前正处于磨合阶段,也是实现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长春未来城市发展战略为城市水资源环境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既要兼顾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又要保证一个较高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因此,"节水型城市"和"水环境友好型城市"是长春未来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区域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TM影像、地形图等基础数据挖掘出研究区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等参数信息,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叠置、缓冲等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资料对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形成了以“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区为基质,以伊通河和开发区内主次干道及其绿化带为廊道,以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大小水库、各类型用地为斑块的土地利用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城市边缘区地域单元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坡度、植被、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影响下,通过各生态敏感性区域有组织的层次更替、梯度变换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网络型土地利用方式.梯形梯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客观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又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春市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产业空间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依据产业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在对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长春市城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及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咨询、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体制、经济条件、人力资源、空间环境、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七个方面因素,旨在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体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国内体育旅游逐渐升温的背景下,长春市的冰雪体育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使长春市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从冰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长春市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环城游憩地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城游憩地的界定入手,探讨了长春市环城游憩地的形成因素,提出旅游者的需求、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以及政府的区域政策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春市环城游憩地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时间上以近年开发建设为主;类型上多为度假游憩地;以中低等级为主;空间上集中分布在城市周边和主要交通线附近.最后,提出了使环城游憩地合理有序发展的三点措施,即根据人们的需求、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游憩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违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问题,并提出了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契机,利用城镇化过程控制人口增长、保证农业与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最终实现大、中城市与特色小城镇共同繁荣,实现农民真正城镇化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为我省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长春图书馆围绕馆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展工作的经验,展现了长春图书馆在这种人文文化背景下取得的成绩,指出这种文化的积淀与创新不但是长春图书馆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更是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可持续发展途径的一种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污水回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污水回用作为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是解决长春市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提出长春市目前污水回用应以建筑和居住小区及工业企业污水回用系统的模式为主,再逐步过渡到整个城市污水集中回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