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从前,大众一直占据着中国50%以上的汽车市场份额,现在,这个数字已跌至34%,而且很难阻止其继续下跌;从前,桑塔那这个大众公司老掉牙的产品在中国一卖就是将近20年,而且卖得很火,现在,两门GOL、三厢POLO这些大众推出的新品却不招市场“待见”;从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为大众赚取高额利润,打造阻止其它国外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现在,中国早已加入WTO,汽车市场门户大开,国外的汽车巨头蜂拥而至;从前,大众在上汽和一汽这两个合资伙伴间娴熟地玩着“跷跷板”,现在,上汽集团联姻美国通用,一汽集团牵手日本丰田,大众被夹在了中间;从前,大众…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作为家乐福总裁访问中国时,有位市长问我:“总裁先生,您准备在中国卖什么?路易·威登、爱玛仕,还是别的?”我说:“我准备卖大米。”他又问:“那么多人都卖大米,你怎么会做这种选择呢?”我说:“我卖得比别人便宜。”这就是家乐福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3.
寄居蟹     
“卖寄居蟹了!卖寄居蟹了!”卖寄居蟹的人在喊。我要妈妈给我买两个寄居蟹,妈妈说:“寄居蟹不容易养,我们还是不要买为好。”在我的胡绞蛮缠下,妈妈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一回家就为寄居蟹做了个家。我每天回家都会看一看寄居蟹,不是滴一滴牛奶,就是放点肉给它吃,它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心里美滋滋的。可好景不长,买回来的第五天,我一回家,只见寄居蟹一动也不动,寄居蟹死了吗?我怀着疑惑的心情问妈妈,妈妈说:“寄居蟹死了。”我一听到“死”字,眼泪夺眶而出,为了怀念寄居蟹,我把它放在了花盆里。在寄居蟹“死”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好。…  相似文献   

4.
再一次创业,张震阳选择了从深圳开始。 他现在的办公室小小的,一张大台,一面书柜,几张沙发,最显眼的就是墙上一张新潮得不行的大海报:画面上几个酷男美女极为靓眼,大书着花体字“流星乐园”。艳丽的颜色和人物令这个简简单单的办公室平白有了种阳光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快乐大本营     
有四个兄弟都是南方人,在北方打工。老大卖火车轴(简称“火轴”),老二卖馒头,老三卖白菜,老四卖锅盖。一天,兄弟四人在市场叫卖,老大高喊:“火轴!”由于口音问题,旁人听起来他像是在说“火着”。路过的消防队员一听,忙问哪里发生火灾了?恰好老二叫道:“馒头(南头)!”消防队员立即赶到南面,但没有看到火。路旁的老三却正好  相似文献   

6.
吴飞 《青年科学》2010,(11):52-53
李宇春火的那年夏天,我不在国内,但我的手机总是隔几分钟就响起,几乎每条都写“请投8号的票”。直到回国,我才明白,原来8号就是李宇春。她最终成为那年“超级女声”的总冠军。在舞台上,她边唱边舞,我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她代表的就是青春啊!尽管那时候,她的“玉米头”是廉价的黄色,就是小发廊里染出来的那种黄色。那个发型其实挺不靠谱,但是无所谓,那代表着当时她的状态,也吸引了成千上万和她有着同样处境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7.
报人自居     
我常常以报人自居。 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理由这样称谓。我告诉别人,我在中学时就办报了。 我记得,那张报纸叫《蝶恋花》。我不知道“蝶恋花”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一个词牌名。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一家文学社,通过《蝶恋花》不定期地刊印一些同学的作品。后来,我在大学里办系报《鸿鹄志》,作学生记者。再后来,到《电脑报》,一干就8年。 我就是那只蝶,始终不渝地恋着报业。 我常常感觉自己会被新的报业浪潮淘汰。 现在已经不时兴.com。中关村的“理论家”们早在年前就宣布,“中国正在进入传媒时代”;夏季来临的时候,有“理  相似文献   

8.
所谓“适当的技术”,就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成本条件下,使企业能够赢利而不是使其亏损的技术。就我国目前而言,我们现在仍必须依靠我们的资源比较优势,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事实上,现在我们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得出去同时还能赢利的产品,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或者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上的产品组装、来料加工等。  相似文献   

9.
值不值     
“废纸”.对校园里的每一个小孩子已经是见惯不怪了.因为每天都要打扫废纸.扫进纸篓、放入垃圾箱是最常见的且为大家所接受的处理办法。而在我们班将“废纸”当作了一种教育资源。开展了“废纸工程”.组建了“废纸工程”志愿小队,在打扫卫生时,分类整理垃圾,对于废纸等再生资源积极利用,把它卖到废品回收站。现在我的脑海中还深深记得第一次卖废纸得一块七毛钱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唐燕琳 《科技智囊》2005,(12):80-82
自从听到“职业生涯”这四个字,就 非常喜欢她,爱不释手。因为她能够帮 助我更好的去说服自己和周围的亲人朋 友。从大学毕业后,我就频繁的调换工 作,长辈总是批评我没有定性,一山望 着一山高,并不断用“滚石不聚财”达 样的老话来规谏我。 可自从有了“职业生涯”一说,我 就再也不用怕他们的那句“老话说得 好”了。因为,只要你在工作,就是在 积累自己职业生涯的精彩风景。我曾经 给自己做过这样得规划:大学毕业5年 内,我要不断的去尝试各种各样我自己 感兴趣的工作,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 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工作种类和发展方 向,深挖、深深挖,直至拥有真正自己 的风格和独特价值。事实上,我也是这 样去做的。  相似文献   

11.
许超前 《科技资讯》2006,(22):242-242
近几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尤其是在Web领域)有一个词喊得特别响亮,它就是“用户体验”。是的,“软件以人为本”在业界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任何不考虑用户体验的软件(当然也包括开发这个软件的公司)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怀着“如何使得用户体验最大化”这个问题,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美术欣赏课。一个学期过去了,从最初的那种对美术的陌生感到后来的亲切感,而现在,竟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上最有意思即是那种可以大家一起添油加酯共同创造的句式。“小鸡过马路”很著名了,现在流行的是“这事,如果干得好……”下面足从网上搜罗来的几则,你有兴趣.不妨把它续接下去。  相似文献   

13.
张友敏 《奇闻怪事》2007,(12):15-16
【背景】 事情还得从一个家长的电话说起。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哽咽着说:“张老师,今天可以让我的孩子回家吗?他的爸爸快不行了。”对于这样的请求我当然答应。没想到她接着说“张老师,我还想请你帮个忙,这孩子一点也不懂事,到现在他爸爸住院一个多月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村姑头上顶着一罐牛奶在路上行走。走着走着,她的脑子里浮现出一连串的幻想:“我卖了这罐牛奶后,用这笔钱买鸡蛋,这样我的鸡蛋可以增加到300个。用这300个鸡蛋孵小鸡,这就算有坏的、生虫的,至少也能孵出250只小鸡。等小鸡长大后,正好能赶上卖个好市价;那么到了新年,我就能有钱买一件新晚装。买一件绿色的——让我好好想想——对,绿色与我的肤色最相衬。我穿上这件衣服去赶集,所有的年轻小伙子都会抢着邀请我做舞伴;但是不行——我要轻蔑地把头一扬,转过身去不理他们,让他们人人都碰个钉子。”她想得得意忘形,情不自禁地把头一扬,刹那间,…  相似文献   

15.
孟娟 《奇闻怪事》2008,(4):31-32
曾一度认为“智慧”必定是那种淡定自若的气度、云淡风轻的幽雅,定能将生活调度得从容而丰富;也曾以为“智慧”就是那种临危不乱的机智、笑看风云的洒脱,定能将课堂演绎得风趣而充实。当耳闻越来越多的智慧故事在身边流淌,当目睹越来越多的智慧之花在身边绽放,我惊诧——原来智慧就在你我身边的每一个细节里,只要你甘愿俯首。  相似文献   

16.
现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越写越别扭。首先说读后感。我们的老师每学一篇课文,就让我们写篇读后感。学了《桂林山水》,我就得写我特别喜欢桂林山水。到了《索溪峪的“野”》,里面又说桂林“家化”了。我天,到底哪篇是真情实感?这篇说好,那篇说不好,我要怎么写?我们写的作文总是很虚伪。举几个例子:例1《难忘的童年小事》。我们的童年有什么好难忘的?几乎全都忘光了。老师还要求看好不好玩、有不有趣、难不难忘。都忘光了还难忘?晕死!例2《快乐的我》。快乐?我晕。快乐个鬼啊。成天闻书香做功课,有什么好快乐的。我现在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上下…  相似文献   

17.
退休教授,打工数年,颇有心得:“我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现在就是知识致富的时代。生物学绝对有用,学生物的人是能挣钱的,如果融入更高的科技含量,肯定会挣大钱!”  相似文献   

18.
不穿名牌     
说起穿,就不得不提起“佛要金装,人靠衣装”这句话,想来不无道理。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饱,穿得暖”已是最最起码的要求,更多的人们还要讲究穿得漂亮。尤其是当前提倡“名牌意识”、名牌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年代里,一些年轻人更是咬定名牌不放松。看来,名牌自有它的魅力。至于我自己,想来想去,今生还没有穿过名牌服装。倒是有一件水洗布衬衫,前年生日女朋友送的礼物,普普通通地叠放在箱底,一直舍不  相似文献   

19.
其实不光是玩具行业了,哪一行都一样。一件产品,就拿玩具来说,加上一样东西,突然间就卖火了,价格也卖上去了;缺少了这样东西,即使是大品牌也可能会倒闭(所以不要迷信品牌)。这样东西是什么?是行业本质!对于玩具业来讲,其本质是“情感诉求”,加上去玩具就活了,好卖了。所以我们对性价比的理解水平需要提高,不要只考虑性能、外观,而要向产品注入“行业本质”。  相似文献   

20.
越南食狗记     
越南的狗肉把一个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变成了来者不拒的肉食者。在越南,狗肉最流行的吃法就是把狗整个放在火上烤得外皮金黄酥脆,同北京烤鸭神似。Thit cho,也就是狗肉,在越南是一种昂贵的美味,仅仅能在北部那些受中国影响很大的市镇里吃到。但是当我——一个曾经面有菜色的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到19岁的夏天终于变成了纯粹的素食者,夏天过后却又开始了不道德的肉食生涯的人——决定要在越南尝尝狗肉滋味的时候,我的脚已经提前一步跨入了一家狗肉馆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