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占地达到167平方米,而现在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可以装在书包里。近日,美国飞思卡尔公司研制出一款名为KL02的超微型计算机芯片,面积只  相似文献   

2.
1997年5月11日,卡斯帕罗夫拉开椅子,起身离开棋盘.因为仅仅下了19步,他就输给了深蓝——IBM制造并编程的一台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这是史上第一次计算机赢了象棋大师.这一新闻,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有些人甚至宣称计算机的智力可以媲美人类的智慧了.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5):141-141
日本筑波大学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最小的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仅由17个分子组成,能同时操作多项指令,为将来研制全“思考”的计算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讯变色龙     
氧工程的主要目标是用一个单独的便携式设备替代当前过多的通讯装置。用类推法思考一下我们是如何使用计算机的吧。我并不是用一台计算机运行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用另一台运行Eudora来收发电子邮件,再用第三台运行Photoshop以处理图象。我只有一台计算机,仅须点击鼠标便可实现这几种应用软件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蓝基因”超级计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最近宣布,该公司计划用1亿美元研制一台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现存的计算设备的超级计算机,并将它用于进一步研究各种蛋白质的构成以及它们在各类病变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这项计划,IBM公司计划建造一台名为“蓝基因”的新型RS/6000计算机,它可以在1秒钟完成1000万亿次以上的运算,也就是说,它的运算能力是于1997年打败世界象棋冠军加里·卡斯波夫的“深蓝”计算机的1000倍。 这一耗时5年才可以建成的新型超级计算机系统最初将被用来模拟蛋白质的缠绕方式,以便使科学家和…  相似文献   

6.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亚克(ENIAC)诞生起,计算机性能遵循摩尔定律飞速提升。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单台计算机的性能已无法满足科学计算需求,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由此诞生并迅速发展,其计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是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生产研发的重要平台.可以解决大型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大计算难题。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发展的特点一、发展神速,无与伦比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40余年中,电子计算机每4至7年发展10倍,即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价格降低10倍,可靠性提高10倍。中科院计算中心曾经要买一台80万次/秒的计算机,申请了400万美元。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买到,过了二年就只需250万美元了。再过了五、六年,同样的设备只要5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了。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它的发展极其迅速,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一门称之为“计算机科学”的学科正在形成.可以说,电子计算机在今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形成“哪儿有信息要处理,哪儿就必须有计算机”的局面.无论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还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必须习惯于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工作,以达到各种程度的自动化. 电子计算机是当代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它既是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一个产物,又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可以解决大量复杂的计算,还可以解决许多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9.
动态点击     
正神经元规模最大类脑计算机问世近期,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在杭州发布了一款包含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的类脑计算机。该计算机使用了792颗由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小鼠大脑。据介绍,类脑计算机是用硬件及软件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所构造的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本次成果是将792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尔文2代类脑计算芯片集成在3台1.6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中,形成一台机架式类脑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气态铯原子可能看上去不像是看得见的物质——可构成象一台计算机一样精确和立体的物质。然而把它装入玻璃器内,并用激光代替穿过普通计算机的电子,你就可以得到一个未来光学计算机里的元件。在美国物理学会春季会议上,南加尼福利亚大学的Ran-ly Knize描述了他怎样建造一种叫“NOR”门电路的元件——一个从气态原子获得的计算机基本元件。这个NOR门电路仅当其于两个可能的输入信号中既不接收一个,也不接收另一个时才发射一个输出信号,在逻辑门电路中它享有特殊地位。Knize说,如  相似文献   

11.
当今,走进银行、商场、机关、公司、医院、电台……,处处都可以见到一台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数据和信息。电脑不仅成为单位里的办公手段,而且也进入了不少家庭。怀孕后的妇女长期面对电脑屏幕对身体有无影响?会不会给下一代造成危害?这是许多将要当妈妈的女性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日本曾对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过调查,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在屏幕显示器前操作的  相似文献   

12.
过去常有这种笑话:一台计算机在几分之一秒内犯的小错误,足可以出动一大批数学家拿着铅笔和纸算上一百年。而今天这个古老的笑话却变成了大煞风景的现实,有90万人在一场纯粹的计算机诈骗中其信用卡遭到明显的欺骗性收费。少数人利用现代技术对已过时的网络安全准则发起冲击从而获利,目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竭力从这些人手中依法收回多达4千5百万美元的非法所得。  相似文献   

13.
<正>"哎呀,你的重要文档被加密了。"2017年5月12日起,数以万计的用户登录电脑时看到了屏幕上出现的恶意威胁页面。除非向匿名的肇事者付费,否则突然被加密的计算机文件将被删掉。此次名为"想哭"的勒索病毒,利用了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当病毒感染一部计算机后,即开始自动扫描其他也可以被它感染的计算机,且可通过无线网络传播。此次全球爆发的电脑勒索病毒,波及150多个国家7.5万台电脑,有99  相似文献   

14.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像是《封神演义》中的"顺风耳"高明、"千里眼"高觉一般,拥有了超能力.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抑或只是一部智能手机,就足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任意数量的亲友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思;开通了网上银行后,可以随时随地选购全球商品;出行乘出租车,可以不必过久地等待;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可以便捷地查询并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热潮席卷全球,在这被称为跨世纪的工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 Internet 网,通过卫星和光缆联接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台计算机,至少拥有2000万以上的用户。现在 Internet 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一、INTERNET 网络的起源和发展早在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保罗·罗兰设计了一种交互式电脑网络,绕开了传统信息系统必须经过中央控制和转换的环节,因而联网用户可以随时各取所需,使信息传播也更为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6.
机器能取代人脑吗?有的科学家说可以。这么肯定的回答来源于2011年2月举行的最新一期人工智能秀。瓦特森是IBM生产的计算机。作为一台问答式机器,他或者它,与两位人类冠军同场角逐。这场表演被称为电脑与人脑的竞技。肯·詹宁斯和布拉德·巴特尔是美国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两位最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传真     
会开车的机器人 最近,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首次制造的驾车机器人“克劳斯”以精湛的驾驶技艺顺利地通过了测试,虽然当它经过红绿灯时还不能准确地停步。 克劳斯配备了3台激光扫描仪、1台摄像机、1个雷达和1个视频卫星导航系统,因此它可以根据车携计算机发出的指令熟练地驾驶汽车。 克劳斯有3只铝制的手和3只铝制的脚,每只手和每只脚都各有分工。一只手用于点火,一只手用  相似文献   

18.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5,(3):38-39,37
<正>抗议游行队伍里,一家同性恋酒吧里,或一家堕胎诊所里的一张照片,都有可能让你的朋友认出你来。但机器不能,至少现在还不能,除非一台配备了多张你的高质量图片资料的计算机一直在负责搜索你,你的隐私始终是安全的。也没有计算机可以通过随机的、没有标签的图片在互联网上搜索找到你。但在收藏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大个人照片集的Facebook的"花园围墙"内,这样的前景正在开始慢慢展现在  相似文献   

19.
“grid”在英语中是“方格”的意思。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多个计算机组成网格状网络,“模拟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假如有一项业务使用1GHz CPU需要3分钟的处理时间,如果网络中有3台安装了同样CPU的计算机,我们把这项业务分成3等分,然后分别交给每台计算机进行处理,那么简单地计算一下就会知道其处理时间将缩短到1分钟。这就是网格计算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辉煌60年     
大型计算机——104机1958年2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开始合作研制大型计算机——”104机“。这台计算机仿制苏联B3CM计算机,代号为”104机“,由计算技术研究所吴几康、张效祥担任技术方面主要负责人。在1959年国庆节前夕完成研制任务。“104机”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一万次,是当时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它承担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