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一个人的发达有着多种手段和途径的话,那么,孙悟空(我们且将其当作人)的成功则全靠他自己的本事。孙悟空凭本事索取其所应得,凭本事克敌制胜,从而取得天地冥佛四界的理解,终于在如来佛那里被加封为斗战胜佛,成了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和分析《西游记》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可以看出真假猴王之战实质上是孙悟空心理中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屈服于现实原则,消灭了假猴王,继续护送詹僧西行。  相似文献   

3.
老师,感谢您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着动人的歌曲、熟悉的旋律,我想说:老师,感谢您!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黄老师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起孙悟空棒打牛魔王的故事:传说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在途中遇到牛魔王。孙悟空和牛魔王斗起来,难分胜负。后来,孙悟空拿出法宝——如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灵猴,莫过于集齐天大圣和佛教行者双重身份为一身的孙悟空。学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神猴哈奴曼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无支祁的结合。哈奴曼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史诗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慈悲和义勇。哈奴曼形象随佛教流传中国,为文人雅士所欣赏。而在一篇唐代小说中,大禹治水时在桐柏山遇到淮涡水神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禹使神将镇之于淮阴龟山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一、准备创业1.心态与自我分析的准备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就是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恐惧与自卑。人类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从战胜自我开始的,不管是从哈佛毅然退学,建立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还是敢于挑战世界汽车业的“狂人”、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不管是花甲之年挽救巨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李·亚柯卡,还是携手创业、共谋发展的中国首富、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等等,这些成功人士都是从战胜自我开始起家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孙悟空护送那唠唠叨叨的唐僧完成取经的任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之后,整天呆在天庭无所事事,憋得难受。于是就趁着南天门那两个看大门的天神瞌睡之机偷溜到了人间。然而这时已不是唐朝,只见路旁边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于是悟空就想打听一下这是什么年代。正巧,这时一位下班回家的姑娘路过这里。他急忙迎了上去:“敢问这位姑娘,现金是何年何月?”那人抬头一看,一个猴子在说话,吓得惨叫一声,转身就跑。悟空挺纳闷,低头看看自己,恍然大悟。于是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与流川枫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帅哥。这时已近深夜,四周无人,悟空无处可去。…  相似文献   

7.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现场原煤斗经常堵塞现象,结合自已及兄弟电厂的运行实践经验,寻找出利用系统负压和仿人工疏通进行电动疏通进行疏通原煤斗的方法,两个方法均操作简单,系统投入不大,适用于各种制粉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当前严峻的生态问题上,传统佛教与现代环保有着不少契合之处,其生态理论为人类战胜生态危机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佛教徒所开展的一系列"护生"实践是科学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措施。然佛教的发展对生态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积极作用却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三家各有其不同的理想追求:儒家追求的是现实现世的功名,以整体的利益作为价值目标,道教追求的是生命的不死,以自我的生存作为价值目标,佛教则追求生命的超越,以彻底的觉悟为目标.三家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价值目标的三维坐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天才型人才。但是,这个天才型人才却在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下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西游记》就是通过对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两种不同用人方式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对照,抒发了对封建时代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的不满,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用人制度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王安娜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43-44,55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突出人性自觉,实现了由佛教的自我内观向自然客观境界的转向,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也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禅文化相互交融并逐步成为中国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王政 《科技信息》2011,(24):27-27,29
孙悟空人格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孙悟空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孙悟空人格特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孙悟空的人格特质是兽性、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在细致探析孙悟空人格特质的同时,借鉴其对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青花斗彩始于明代青花盛行、五彩兴起之时,宣德朝开始把釉下青花与釉上矾红彩融为一炉。青花斗彩作品要求陶瓷工作者在绘画创作时有意识的预留下某些部位,使得画面稳定而协调,达到理想中的创作效果,如是随意拼凑就失去了斗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次活动课上,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斗蛋”比赛——将煮蛋相互碰撞,壳碎者为输。一时间,鸡蛋、鸭蛋、鹅蛋,各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蛋在空中飞舞着,同学们的欢笑声和蛋的碰撞声交融在一起,大家都沉浸在“斗蛋”的快乐中。比赛结束后,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那些获胜的“蛋王”,还留给了我们两个问题:什么蛋获胜的可能性大?采用什么方法“斗蛋”才能更好地战胜对手?我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课题,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6.
《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是一位卓越的大乘佛教的导师和宣传家,他通达大乘佛法精义,其所说佛法精义主要包括:一是"缘起性空、法性无住",二是"不二法门"。他的理想追求是"引渡众生"。维摩诘这一富于理想色彩的美好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居士佛教信仰的典范,给中国文学及其它艺术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宗教思想传播的需要,出现了"以像施教"的方式,形成了以佛陀为中心的丰富的佛教造像艺术。文章以佛陀造型的圆形形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圆形中蕴涵的佛教观念,探究这种观念形成的文化原因,表明对圆形的崇尚是佛教造像艺术的美学理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议释教》斥佛,是白居易儒家门户之见的表现。明经家庭出身、科举考试的读书目的、进士试和吏部试及第的经历以及中唐复兴儒学运动是白居易斥佛观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斥佛也与白居易对佛教不甚了解、有高涨的政治热情、对佛教的认识片面关系密切;自我定位和人生目标也关系到白居易对待佛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20.
双齿面耙斗设计结构,实现了耙斗翻转仍能达到耙渣作用,结构设计合理,水下耙渣效果好,效率高,工程实际应用达到理想效果,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