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颗粒,水热法合成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MnFe2O4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Graphene aerogel, GA)的MnFe2O4/CNTs/GA复合光催化材料。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scopy, 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和元素价态等进行了表征。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时制备的MnFe2O4/CNTs/GA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佳,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某1 000 WM燃煤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采用蜂窝状催化剂。为把握随着催化剂服役时间增加相关脱硝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对脱硝系统多次进行现场试验。【方法】试验采用专业仪器设备对脱硝系统烟气流速、脱硝效率、氨逃逸率、SO2/SO3转化率等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随着催化剂服役时间的增加,脱硝效率会明显降低,氨逃逸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空气预热器处会生成硫酸氢铵等有害物质,造成堵塞。【结论】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催化剂会因为飞灰冲刷、堆积及重金属中毒等导致活性下降,催化剂局部区域积灰较多,空气预热器堵塞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对催化剂进行更新或者再生处理,提高催化剂活性,保证脱硝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沉淀法,以Zn(NO3)2和Al(NO3)3为原料成功制备了锌铝复合材料ZnAl-LDH/Al(OH)3(标记为ZAL/AH),采用SEM表征了ZAL/AH的形貌,利用FT-IR、XPS和XRD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AL/AH为片状结构,相组成受投料比的影响。其中,ZAL/AH-1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达到82.7 m2·g-1。同时,利用所制备的复合材料ZAL/AH对水中的Pb2+离子进行了吸附实验,ZAL/AH-1对Pb2+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5%。对吸附结果进行了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Langmuir拟合计算得到的最大吸附量为143.3 mg·g-1。  相似文献   

4.
【目的】Si3N4基陶瓷刀具被广泛应用于难切削材料的连续或间歇切削,研究陶瓷刀具的角度和切削用量对分析Si3N4基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优化切削参数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正交仿真试验来研究Si3N4基陶瓷刀具切削45钢时应力场和温度场变化,确定Si3N4基陶瓷刀具切削45钢时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结果】刀具前角选择1°和-3°,主偏角选择30°和45°,后角选择0°和5°,刀具刃倾角选择-2°和0°。【结论】刀具角度优化选择前角γ0=-1°、后角α0=0°、刃倾角λs=-2°、主偏角Kr=30°。切削用量推荐参数为切削速度v为100-150 m/min、切削深度ap=0.15 mm、进给量f=0.15 mm/r。  相似文献   

5.
董瑞婷 《河南科技》2023,(22):83-86
【目的】电极材料是整个电容器的核心,制备高性能电容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方法】通过水热原位生长法及程序升温煅烧法制备NiO/MnO2复合电极,并探究程序升温速率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NiO/MnO2复合电极相对于单一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120℃水热原位生长8 h、程序升温速率为2℃/min所获得的NiO/Mn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的条件下,面积比电容达到1 313 mF/cm2。【结论】该方法温和、简单,原位生长的方式能够提高活性物质的机械附着性和利用率,复合材料的活性物质间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溶液浸渍法制备一系列无机氧化物(SiO2、α-Al2O3、γ-Al2O3、ZrO2)担载的Ⅷ族金属(Fe、Co、Ni、Cu)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与金属本性有关.Ni在各种载体上均具有较高活性,Fe的活性较低,而Cu基本上无活性.Mn作为双金属成分添加在Ni基催化剂中可提高CO2的转化率.而且,3%Ce-6%Ni-6%Mn/α-Al2O3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自制的β分子筛负载SO42-/Fe2O3固体酸作催化剂,不加有毒带水剂,催化合成了尼泊金丁酯.考查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对尼泊金丁酯的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分子筛负载SO42-/Fe2O3固体酸具有超强酸性,对尼泊金丁酯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n=1.0∶1.2,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的10%,反应时间3 h,对羟基苯甲酸的转化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CO(NH22)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三聚氰胺海绵为模板,在氮气保护下焙烧制备Ag掺杂g-C3N4纳米管(Ag/CNT),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UV-Vis DRS)光谱、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氮气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CNT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相比于g-C3N4纳米片(CNP)和未掺杂的g-C3N4纳米管(CNT),Ag/CNT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CO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种具有高活性和高清洁柴油馏分(C12~C18)选择性的新型钴催化剂.比较了介孔氧化锆、介孔氧化硅(SBA-15)和传统氧化锫负载的费托合成钴催化剂.结果表明:9.1 nm孔尺寸大小介孔氧化锆负载的钴催化剂表现出好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特别是高的以C12~C18石蜡作为主要成分的清洁柴油馏分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商用Pt基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稳定性差和生产成本高等缺点,导致锌-空电池等绿色高效的新型能源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开发高效、廉价、耐用的氧还原电催化剂成为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o负载的碳纤维柔性自支撑膜(Co/CN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N2吸附-脱附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0.1 mol·L-1 KOH电解液中,Co/CNF具有优异氧还原反应活性及稳定性,其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2和0.84 V,经过10 000次循环性能没有明显衰减。以Co/CNF作为空气正极组装锌-空电池,其开路电压为1.46 V、峰值功率密度为185 mW·cm-2,能够稳定运行近80 h,性能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过渡金属Fe、Co、Ni不同比例的介孔钼酸盐纳米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氮气吸脱附测试系统等对其物相、形貌、结构、孔尺寸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出的不同Fe、Co、Ni比例的钼酸盐都呈现纳米棒状的形貌,并且在纳米棒上具有丰富的介孔,这些介孔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通过调节催化剂中Fe、Co、Ni元素的比例,增强催化剂中多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催化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速率,优化了析氧反应催化性质。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Fe∶Co∶Ni=1∶1∶1时,样品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的过电位仅为330 m V,该性能可以与商业用的贵金属催化剂Ir O2聘美。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以V10O28型同多钒酸盐为基本建筑单元、过渡金属锌化合物修饰的新型多金属氧酸盐,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Zn(en)2]3[V10O28]·6H2O(1),利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为Monoclinic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266(6),b=11.7875(5),c=16.6458(7),α=90,β=109.3860(10),γ=90,V=2392.56(18),R1=0.0497,wR2=0.1227.  相似文献   

13.
赵宇 《河南科技》2023,(20):63-66
【目的】探讨多聚磷酸(PPA)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方法】对不同多聚磷酸掺量的改性沥青进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并通过试验分析基质沥青和RTFOT试验后PPA改性沥青在3.2 kPa剪切应力下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值、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相对差异Jnrdiff和PG高温连续分级温度HT等技术参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PA掺量的增加,PPA改性沥青结合料的3.2 kPa剪切应力下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减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相对差异Jnrdiff增大、PG高温等级提升。【结论】PPA改性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沥青黏弹性能对于应力变化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浸渍法制备一系列无机氧化物(SiO2、α-Al2O3、γ-Al2O3、ZrO2)担载的Ⅷ族金属(Fe、Co、Ni、Cu)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与金属本性有关。Ni在各种载体上均具有较高活性,Fe的活性较低,而Cu基本上无活性,Mn作为双金属成分添加在Ni催化剂中可提高CO2的转化率,而且,3?-6%Ni-6%Mn/α-Al2O3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了添加Al2O3、CaO、Cr2O3和Fe2O3的SrZrO3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杂质对SrZrO3电阻率的影响.加有添加剂的SrZrO3陶瓷可沿用普通陶瓷工艺,于1750-1800℃烧成.适当的添加剂可使SrZrO3的电导激活能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电阻率.对于组成为90%SrZrO3+5%Cr2O3+4%CaO十1%Al2O3(重量比)的样品,电导激活能为17.6kcal/mol;对组成为SrO+(ZrO2)0.9+(Fe2O3)0.05的样品,电导激活能为4.53kcal/mol.上述组分的陶瓷具有电导率较高、易于烧结等优点,有希望作为高温导电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二元过渡金属硫化物Ni Co2S4是典型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近年来被深入研究.综述了Ni Co2S4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Ni Co2S4为基体制备复合电极材料的相关研究以及Ni Co2S4电极材料的不同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罗涛朋 《河南科技》2023,(20):80-83
【目的】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活性炭纤维是一种较好的可吸附SO2的材料,通过改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活性炭纤维对SO2的吸附性能。【方法】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前驱体,分别采用不同时间和强度紫外光照对ACF进行改性处理,测试了改性后ACF-SO2吸附量,并初步探究了改性机理。【结果】紫外光处理可以提升ACF-SO2吸附量,且254 nm紫外光处理的改性效果比365 nm紫外光处理效果更好。改性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酸性官能团数目减少,含氧极性基团增多,最终使改性ACF-SO2吸附能力增强。其中254 nm紫外光处理3 h后的ACF-SO2吸附量达到4.721 mg/g,与未处理原片相比提升了11.20%。【结论】紫外光改性活性炭纤维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改性方法更加温和、环保,为活性炭纤维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不同过渡金属负载颗粒活性炭的催化剂(M/GAC)。将催化剂用于过硫酸钠(PDS)/酸性橙7(AO7)体系,控制反应条件为[AO7]=10 mg·L-1、[PDS]=2mmol·L-1、[M/GAC]=2 g、p H=7。结果表明,负载镍的活性炭(Ni/GAC)具有较明显的催化效果。探究Ni/GAC的制备条件发现,催化效果随Ni(NO3)2浸渍液浓度和煅烧温度的提高皆先升高后降低,最佳浓度为0.075 mol·L-1,最佳煅烧温度为650℃。Ni/GAC的X-射线衍射(XRD)结果证明,煅烧温度为450、650和850℃时活性炭表面主要的负载物分别是Ni2O3、Ni O、Ni O与Ni的混合物,Ni O是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相,Ni对催化反应有抑制作用;比表面积(BET)测试表明,Ni/GAC的比表面积比GAC降低了4.42%,比表面积的变化对其吸附作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Ni/GAC表面均匀沉积一层细小的颗粒,Ni/GAC重复使用3次后,其孔结构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且负载物部分损失,但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其中,碳化钛(Ti3C2Tx)具有较高的金属导电性、高电容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是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理想候选材料.通过可控且简单的策略制备出独立的柔性Ti3C2Tx薄膜电极,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在Ti3AlC2粉末中选择性蚀刻Al制备Ti3C2Tx薄膜,并在三电极系统中测试其超级电容器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 A·g-1时,Ti3C2Tx薄膜电极具有376.3 F·g-1的高比电容,当电流密度为50 A·g-1时,其比电容仍保持283.5F·g-1,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结果表明,Ti3C2Tx薄膜可作为一种优秀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在分离和提纯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本质的理解是指导实验合成、解析构效关系和开发新应用的重要突破点之一。然而,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别是界面局域结构)相当复杂,且界面和活性位点附近经常有难于被现有实验技术检测到的氢键参与。基于此,使用基于平面波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不同层数的氢氧化镁(Mg(OH)2)材料结构,及其对纤维二糖的吸附性质。得到的平均吸附能为-0.29~-0.35 eV,在报道的氢键强度范围内。进一步结合Bader电荷、电荷密度差分和电子结构分析,指认界面耦合作用为氢键本质。基于三层Mg(OH)2基质模型,发现去除高毒性Cd2+和吸附放射性UO22+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并把它们分别归属为离子交换和外配位壳层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