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了以美国 MTS 815 Teststar型程控伺服单轴岩石刚性试验机为基本设备 ,配套开发的常规三轴、真三轴和直剪试验等功能组成的一个多功能数字程控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陈勉 ,男 ,满族 ,196 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 ,1988年在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1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 ,1995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数学物理模拟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SPE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工程学会钻井基础理论组成员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和掌握近12年岩石冻融力学的研究进展,检索2001—2012年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岩石冻融力学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近12年中,世界范围内岩石冻融力学研究论文数量呈较快增长态势;中国在该领域研究基础较差,研究力量尚显不足,但后6年国内相关文献总数和学位论文数比前6年分别增长108.8%,236.4%,表明国内岩石冻融力学发展势头良好。查阅近年发表的岩石冻融力学论文,对岩石冻融力学中的冻岩物理力学基础研究和冻融损伤机理研究分别进行了简单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4.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2.5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也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2.7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5.
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剪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MTS815型电流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大理岩岩石的18块试件进行试验,测定了其在6种不同围压下全应力应变过程中剪胀力及体积应变变化情况,在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岩石强度、剪胀力及体积应变随围压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充分利用破裂岩石本身的自稳性能,对于深入研究围岩破裂带的剪胀变形机制及支护的作用机理,从而揭示高应力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大变形的力学机理,以及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山 《小学科技》2011,(8):28-29
美国的音乐石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它五彩缤纷,奥秘无穷,无奇不有,给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譬如山、石、沙、河、泉、柱等,也能如同乐器一般,奏出动听的音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足足有好几间房子那么大。每当月圆的夜晚,居住在当地的印第  相似文献   

7.
一、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概况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中期的重大发明。从60年代起,美、俄、日、法等国拼搏角逐、争雄霸业。6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为完成月球探测计划,各自研制并应用了自己的空间机器人。美国“登月者20号”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降落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钻削岩石,并把土壤和岩石样品装进回收容器送回了地球。1966年,美国用水下机器人探测失落在西班牙海湾896米水深的氢弹头,曾引起全球瞩目;1986年又用三种高级水下机器人在洋底打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残骸获得成功,轰动了世界。1997年7月4日,美国发射的“火星探路…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学习的采矿系岩石力学教研室副教授王泳嘉,最近撰写完《粘弹介质的边界无法》的论文,准备在美国第二十三届岩石力学会议上宣读。 在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的金相教研室讲师郝士明撰写的论文《12%Cr钢的CD渗碳》,已发表在1981年11月的《日本金属学会会志》上。  相似文献   

9.
应我校邀请,美国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 Horward J.Pincus 教授于1968年11月12~11月24日来我校地质系进行学术交流和短期讲学活动。H.J.Pincus 教授在岩石力学领域建树颇多,涉猎极广。在我校期间先后作了有关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中的光衍射分析,米尔沃基市水污染治理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室内  相似文献   

10.
葛洪魁 ,男 ,汉族 ,196 3生于山东省武城县。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 ,1989在石油大学 (北京 )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 0 0 0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5月在美国莱斯大学和休斯顿高等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一年。现任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及高温高压委员会委员。葛洪魁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及岩石物理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1.
辰光 《科技潮》2002,(9):50-51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距今约有2.5亿年。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距今约有2.7亿年。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岩石爆破机理的分析,认为岩石的最终破坏是由于爆炸产生的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所致·进而分析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石爆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岩石强度、孔隙度及密度对岩石爆破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在岩石爆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岩石的抗拉强度,阐明了岩石的空隙度越小、密度越大则越有利于岩石爆破,并探讨了水对岩石爆破效果的影响,指出水介质的存在有利于岩石的爆破·  相似文献   

13.
开发热岩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坐在又热又干的岩石上。由于地球表层导热性能差,地球外壳的放射性元素的余辉产生的热都聚集在地下岩石里。目前,美国络斯阿拉莫斯国立试验室的科学家们正试验开发这一丰富的地下热能源。这种热岩取热系统工作起来有些象暖气炉。在硬而热的岩石上打一眼井,然后用高压往里灌冷水。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块岩石呈血红色,体型有两张圆桌那么大,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的风吹雨打侵蚀而成的。它高高矗立在山崖上,看上去摇摇欲坠,十分危险。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图册集,收录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冰岛等国的135张精美的彩色照片,从辽阔的岩石风景照片,到微小的细节特写,范围跨度极大。图册中水晶、宝石和化石的特写镜头与岩石和矿物的薄而透明的细微纹理图案的微缩图像交替出现。作者或如实记录或添加修饰地“放大”了主题,带领读者走进各种各样令人惊讶的新形态和透视的空间,时而抽象,时而现实。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岩石力学参数模型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地层的岩心进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获得了该地区岩石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察角等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和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岩石纵横波时差关系拟合模型、岩石力学参数拟合模型及动静态参数关系模型。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结合测井资料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剖面,为预测区块地应力、地层孔隙压力、合理钻井液密度确定等提供准确的岩石力学参数,为钻探提供合理的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7.
岩石抗压强度是油气井钻井工程、完井工程及压裂改造等工作中重要的岩石强度参数。不同岩石类型、不同饱和条件、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压强度差别较大。针对实际井下取心,开展了饱和水状态下的单轴及地层围压下的岩石抗压试验,查明了岩石强度参数与围压、岩性的关系,为研究区钻完井工程及后续储层改造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13,(10):18-18
美国的科学家表示,长期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通过对岩石的研究来探索地球的生命奥秘。在此之前的多年间,人类从未在地球表现发现年龄超过40亿年的岩石。因此,许多地质学家都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5亿年间,整个世界完全处于一种混沌炙热状态。如此恶劣的外界条件,固态岩石根本不可能存在。地质学界的这种共识一直延续到25年前,人类才有了新的发现。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偏远地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锆石鱼叉。而锆石这种矿物质状态极其稳定,对化学侵蚀有极强的抵抗力。新的发现表明,这些锆石鱼叉至少已经存在了40亿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40-40
[紫金山天文台]近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对新近在沙漠中收集到的一块月球陨石(SaU 300)进行了全面的矿物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工作,发现这块陨石完全不含有月球正面的岩石特征,而且贫乏钍等微量元素,确凿地证明了这块陨石来自月球的背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2008年第8期《陨石与行星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20.
对石灰岩、粘土泥岩、砂岩分别作了单向和三向的压缩试验,又将三种岩石胶结在一起,作了复合岩石的单向和三向压缩试验。通过试验发现边界效应对复合岩石的一些力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复合岩石中的个别岩石破坏后,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求得了复合岩石的弹模、强度与单一岩石弹模、强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岩体的力学性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