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语境里,运用标准口语并辅以态势语进行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它的形成有利于儿童树立和增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和良好的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主动进取、大胆开拓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总而言之,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对小学生多种能力的依托和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口语交际的训练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口语交际的重要。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意识.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适当激励的评价手段,保护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了口语交际的意义,实行了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和运用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交际形式,口语交际的训练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必须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让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成分.社会发展和进步对未来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将口语交际专题活动与融合性训练结合起来,将全员关注与重点指导、分批提高结合起来,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良好习惯,并改进口语交际学习的评价方法,将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学习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莉娟 《科技信息》2010,(13):245-245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对于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又不是很强的中职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在其就业和未来发展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贫困地区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存在着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状况。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发展。究其原因有: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外语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文章阐述了培养口语能力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会话的自信心,还强调学习英语应与学习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艳华 《科技信息》2012,(15):330-330,332
现今社会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水平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因此口语交际作为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中职教育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颇多,急需改进。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以此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发展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为此新课标教材在单元编排上。除传统的阅读和写作外,增加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训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口语交际训练研究,增强自主开发口语交际教材意识,增强自觉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意识。  相似文献   

9.
陈勇 《科技信息》2009,(12):121-123
文章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班口语教学模式,并指出口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大班口语教学模式着重强调语用能力的培养、语感的增强和语块的记忆。指出大班口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际,是要将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任务型教学法正是把语法教学放入实际的语言交际环境来进行的教学法。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少数民族的汉语口语教学。在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实践申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使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及课堂反应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少数民族汉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1.
依据Lewis的语块教学理论(Lexical Approach),分析探讨了藏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现状,得出以下启示:语块学习有助于藏族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复述有效记忆和存储英语语块;有利于藏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内地藏族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内地藏族大学生生活方式特点,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和学习质量为目的,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就西藏教育现状、教育特殊性、教育手段与教育模式等方面采访了马戎教授。马戎教授认为,西藏的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西藏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他建议今后藏族知识分子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宜集中在民族院校进行,而应安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沿海地区的知名高校;西藏要加强双语教育,西藏的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同时在西藏工作和生活的汉族干部和学生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和就业模式上,认为内地西藏班的建设和目前政策性安置藏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实习、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和熟悉藏医人体三因(隆、赤巴、培根)和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藏药药效物质基础、传统方剂配伍规律和藏药炮制技术等的初步研究。在充分掌握传统藏医药对人体、疾病、治疗三者辩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藏医药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藏医药传统"师带徒"临床实习、野外采认药等实践活动与现代医学室内实验相结合,构建起由"实验+实习+实践"所组成的"三实"结合模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藏医药实验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法国语言学家向柏霖教授(Guillaume Jacques),曾在巴黎第五大学语言学系任教,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东亚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嘉绒话茶堡方言、古藏文研究及汉藏语比较研究。一直以来,藏语基础方言与标准音、藏语标准话统一、藏汉双语教育在学术界有较多争议。为更好理解语言改革中共同语与地方方言复杂关系,文章围绕藏语嘉绒方言特点、研究意义、存在问题及未来前景访谈了法国学者向柏霖,希望藉此引发更多人关注语言学家在“唤醒”少数民族地方方言过程中的艰辛努力及其独特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旺多 《西藏大学学报》2013,(1):97-104,13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简称《心经》),被认为是一切般若经的要义、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汉传佛教及信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汉藏《心经》译文比较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心经》译文比较,对探究汉藏佛教的语言、词汇、译风,追溯汉藏间佛教界交流的历史,进一步挖掘汉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和历史融合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水平。开展语文技能教育,了解高职学生语文技能水平的现状,为此,笔者对江西某高校的本科生和高职生进行一次”语文技能水平测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明显低于本科学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差距。高职学生语文技能水平偏低的结果证明了开展语文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为高职语文技能教育改革展示了难度、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插图作为课本资源的一部分,它的涵义丰富,分类多样,对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在利用插图时应遵循有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三个原则。利用插图,可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西藏高校40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探讨心理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在后测中,实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得分;(2)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相较于控制组,实验组通过大学生心理导向课程的学习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实验表明在西藏高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能明显提升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藏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