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2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甘肃省7~18岁学生的相关数据,对2000年和2010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到2010年的10年来,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肺活量呈下降趋势,城市男、女学生肺活量呈显著性下降,乡村学生肺活量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城市学生耐力素质呈正增长趋势,城市学生和乡村女学生的爆发力素质和肌力呈下降趋势,乡村学生整体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差异状况,为当地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学校进行蒙古族文化、体育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学校体育教育有的放矢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数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其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呼吸系统机能、柔韧力量素质、速度灵巧素质、心血管系统机能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蒙古族学生体质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蒙古族学生的体检测试合格率高于汉族;但汉族男生的下肢力量却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结论 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使不同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弱势得到强化,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地区汉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对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三次调研中有关西北五省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10年来,西北五省中小学生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优于乡村中小学生,而耐力素质差于乡村学生;西北五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正增长的趋势在逐渐加强,城市正增长的趋势强于乡村学生的态势,男生正增长的趋势强于女生的态势;西北五省中小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呈波浪发展趋势,总体上呈全面下降趋势,城市学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女生身体素质下降大于男生,中学生下降幅度大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城乡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为统筹城乡体育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采用2012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9~22岁年龄组的中国城乡汉族大学男女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城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农村男女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均好于城市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状况滞后于城市学生,城市大学生肺活量水平好于乡村学生,更加说明我国城乡教育、经济、环保、体育、卫生、医疗等处于非均衡发展现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工作决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哈,柯,汉族学生肺活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新疆维、哈、柯、汉族学生乡村学生的肺活量与全国同年龄同性别学生的肺活量的平均水平进行两两比较t检验分析,得出新疆维、哈、柯、汉族乡村青少年适宜进行心肺功能要求高、耐力强的长跑、竞走、足球、拳击等项目的运动。在维吾尔族乡村学生中应加强耐力素质训练,提高其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壮族学生与回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瑶族、全国汉族八项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了解和掌握了壮族学生速度力量、下肢爆发较好,而柔韧素质以及13岁后的耐力素质较为落后,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汉族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用可比性原则,将2000年与1995年的福建省汉族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纵向对比,结果发现福建省汉族男大学生总体的身体素质水平呈显著下降状态。对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注意端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重视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多位省内外知名专家,并随机抽样对具有代表性的8所湖北省高校2006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可为推动民族院校的体育、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实行民族优育、优教,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方法:对甘肃省6~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身体形态、机能等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年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的阶段性,表现在青春发育期,东乡族学生的形态较汉族学生偏瘦;东乡族学生的心肺功能差于汉族学生,且突增年龄比汉族学生推迟1年.结论:与汉族同年龄相比,东乡族学生青春期推迟1~2年,其体质状况差于汉族学生,在青春期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甘肃省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分别对我省汉族城市、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质以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身体形态、身体技能、速度、爆发力等方面,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好,且存在显著差异;耐力、力量素质方面,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好,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德宏州是傣族聚集最多的地区,提倡关注与提高民族学生的数学交流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前期调研可见:在学习兴趣方面,汉族、傣族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语言应用方面:汉族学生比傣族学生表现要好一些,汉族、傣族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主体意识方面:傣族学生愿望感受要比汉族学生更突出,有一定的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福建省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福建省19~22岁汉族大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研究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提高其群体的健康水平.结果表明:10年间福建省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较高程度的提高;心肺机能和呼吸机能明显上升;身体素质在速度.耐力素质方面下降程度非常显著,立定跳远、力量、立位体前屈不同组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与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地区和江苏地区的蒙古族和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的社会取向自我高于蒙古族学生,蒙古族学生的个人取向自我高于汉族学生;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体育专业大学生应促进个体的自我取向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使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不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儿童体质的研究是体育、卫生、教育方面的基本建设,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开发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方面的人力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取得宁厦回、汉族人民体质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于82年4至7月对宁夏7—18岁回、汉族青少年、儿童(下简称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进行了抽查。本文拟就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汉族、藏族、彝族、羌族和回族大学生参加《标准》测试所反馈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寻找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为相关部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保健制定增进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6.
对昌吉学院数学系2014级59名汉族和82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概率统计试卷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定量地分析出维吾尔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性,从而为老师们探索合适的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昌吉学院新生概率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具体地说汉族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学生,但是汉族学生仅仅在概念水平上显著优于维吾尔学生,维吾尔学生在分析水平上反而显著优于汉族学生,汉族女生整体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男生,维吾尔族男生整体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女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一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5年甘肃省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分析汉族学生形态指标生长发育的现状、规律和特点.结果显示,甘肃省汉族学生在同一生长阶段,男女之间、城乡之间形态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春杰 《科技资讯》2014,12(21):216-216
为了探讨云南在校汉族和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观念,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200名云南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00名学生是少数民族和其他100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学生.该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词汇可以通过记忆和操练观念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自然习得这一观念上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