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在语言讨论中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结合各种语言现象对音位的自由变体进行了讨论,指出音位自由变体的类型:音质音位自由变体和非音质音位自由变体.讨论了产生音位自由变体的原因:发音的相似性特征、个人习惯或喜好、地域方言差异、社会方言差异.从表面上看似乎违背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其实仍然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因为语音的相似特征,对本族人而言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音位理论是普通语言学和普通语音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音位理论很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讲解音位理论的时候,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普通话和英语实例为主,同时适当结合本地区方言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在讲解归纳音位的原则时,把对立原则与音位的自由变体相结合、相似原则与音位的条件变体相结合进行讲解,比分开讲解效果要好些。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用比较的方法讲解比较好。此外,应适当介绍音位在20世纪以来的一些重要理论,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非区别性特征”是指不构成意义差别而在发音方面有细微差别的语音特征。换句话说,是指那些在交际时不影响理解而听起来不那么纯正的音。笔者的教学对象大都来自温州地区,此文中的“非区别性特征”是针对温州地区的学生而言的。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到过,在任何话语的总音响特征里“一部分特征是无关紧要的(非区别性的),只有一部分踉意义相联系,因而对于交际才是必要的(区别性的)。”“区别性语音特征的最小单位,这就叫做一个音位。”“当我们学习外语或方言时,我们往往用自己语言或方言里最熟悉的音位代替人家的音位…  相似文献   

4.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谈笑生 《青年科学》2009,(10):15-15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如北京方言,天津方言。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语音的模糊性,首先,以音为切入点,发现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声腔的在小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接着以音位为切入点,从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等方面来考察,发现语音的社会性促成音位变体间的模糊界限,再以语流音变为切入点,从同化,异化等五种语流音变现象中,发现相邻音彼此间相互影响以及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导致语音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学习汉语总会受到语言变体的影响。文章主要讨论汉语学习和地域变体,即方言的关系,梳理了汉语学习史上的方言学习概况,分析了方言学习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老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处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方言”性质的理解具有三维的理念,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支裔和地方变体,它具有群体性、历史继承性和地域性。同一个族群由于迁徙的关系会分化出不同的支系,其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也会因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改变而在继承、创新、融入三方面表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方言。因此笔者主张划分方言不能仅凭语音的区别性特征,必须兼看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情况。从客家多数地区一致使用而其他方言不用的200多条特殊词(包括虚词、语法格式)来看,证明客家话可以独立为汉语的方言。笔者还认为划分方言,必须处理好语言结构与群体的来源、心理倾向、文化风貌等的关系。在江西的客家人不愿和操赣语的人认同,这与不同的祖源和文化习俗有关,两者是汉族的不同支系。在语言结构方面两者的语音多少有一些差异,加上词汇、语法结构上较多的差异,还是处理为独立的方言较好。  相似文献   

9.
广州方言中的底层词,除保留在地名和口语中之外,有的既是口语词,同时又是构成地名的词语,本文所讨论的“栏”与“墟”就是这一类词语。通过对它们在广州方言中的留存、变异以及衍生出来的系列词语的考察,不仅可以探索它们从少数民族语言进入到汉语的过程,更能深入地了解粤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而且对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词义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侯方元 《科技信息》2012,(1):338-338,378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身心的解放,最大限度地接近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境界。教育也应以人格完善、思想自由为其终极目的。现代教育的巨大失误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包括:“爱”、“自由”、“交往”和“隐性”的原则。考核方式是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彝族夸恩斯支系有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它是夸恩斯支系的标志。对于彝族诸多支系的语言由于同语源和同放源的关系,统归为一种语言,即彝语。对于诸多支系的语言变体,不论差异大小,前人以地缘关系划分方言,诸如北部方言、西部方言等。但考察各支系的语言情况,地缘关系的性质不突出,而民族支系的社会群体性表现强烈。各支系的语言是各自支系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与其他支系不相一致的语音体系、语法结构和相当数量的词汇。民族支系或交错杂居,或各自聚居,各自使用自己的语言,这种现象是以民族支系为特征的,对这样的语言,我们且称之为“支系方言”。彝族各支系之间不论地域、社会发展、服饰、信仰、习俗等情况的不同,共同的族源和意识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支系方言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这就是说,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前,各地的方言都客观存在;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之后,方言成了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 众家方言,必须以一种方言为基础而又吸纳其他方言中的有益成分才能形成民族共同语。如果不以一种方言为主,而是将各地方言简单相加,那样的民族共同语是乱七八槽的;如果不吸纳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单一的方言就强说是民族共同语,也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方言词是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叫做顶梁柱。那么什么是方言词呢?目前语言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说,凡属于某一方言系统的词,都是方言词。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宽  相似文献   

13.
壮语声母?b和?d在各方言土语中有v和r、m和l、m和n三组变体。其中第一组变体是复辅音分化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变体则是语触音变规律所使然:即?b和?d与“n、l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l;与“n、l不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n。从?b和?d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语触音变是因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仿读并接受另一种语言中特有的语音成分时发音动作偏位而导致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最终造成两个差异:一个是语音的空间差异,另一个是语音的时间差异。语触音变规律有助于对语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爱丽 《科技信息》2009,(22):I0112-I0112
美国英语是英语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英语语言变体,本文试从社会与文化视角分析其形成“强势”英语变体的原因,并对美语的有效习得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把一种语言里繁多的音素(phone)归纳成数目有限的音位(phoneme),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结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音位学家在确定音位数目时所依据的方言不同,二是研究的方法不同,具体地说,是归纳音位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于原则的理解和具体运用有不同。英语在英国本土和其他英语国家和地区有若干差异,本文只讨论英国英语的音位问题。 英国英语究竟有多少音位?老资格的英国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认为,标准英语,即英国普通话(General British)有24个元音,28个辅音(包括/tr dr ts dz/),一共52个音位。当代英国语音学家琴森(A.C.Gimson)认为元音有20个,辅音有24个或27个(如果/tr dr hw/也算音位),音位总数是44或47个。美国结构学派的特瑞格(G.L.Trager和小司密斯(Henry Lee Smith,Jr)则认为,英、美、加各国的英语都只有9个元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其自已的特点.通俗地说,方言就是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语言.日本主要有琉球方言和本土方言.如果细分的话,那么各县各郡都有各自的方言.例如要表达“梅干”的味道,有的地方说,有的则说,还有的说.再如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方言中有“把”字的句子使用得相当普遍。从其时的角度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贵阳活中有“把”字的句子,同普通话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研究,又发现贵阳活“把”字使用的情况,同近代汉语有相似之处。本文的宗旨就是从动态语言、静态语言多方面研究“把”字,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把”字演变到贵阳话和普通话的速度差异,找出规律,为推广普通话做些工作。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比较“把”字。同普通话相比较,“把”在贵阳方言中有4种较特殊的用法:l、“把”作介词,不引出主动者;乙“把’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18.
描写了武汉方言中的进行体标记“在”。“在”有用于VP之前的“在1”和用于vP之后的“在2”两种变体。构成“在1VP”“VP在2”“在1VP在2”三种结构。揭示“在1”“在2”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并归纳他们的语法意义:“在1”从内部观察事件,标记事件中的动作行为处于正在进行的过程之中;“在2”从外部观察事件,标记事件的整体情境处于持续进行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同化类型、规则及其支配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语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音受临近音的影响会发生改变。语音在自然语流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出现,而是遵循特定语言的音位配列限制,形成各种语音组合。在这些组合中,邻近音互相影响,引起音变。音变包括同化、省音、连音等。本文要讨论的是同化。同化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任何复杂的物理活动中都能见到。英语同化发生在音位层面上,即同化的结果,导致音位本身的变化(有别于同一音位内部的音位变体)。这种变化使得发音更加省力,言语更加流畅,感知更加容易。同化既可为道同化,也可为顺同化。后一个音位影响前一个音位而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网络语言作为在特定语境中的言语变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密切关注。本文简单分析了网络语言在音位,词汇,句法,字位方面的形式特征,以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种新的语言变体的话语形式和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