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LS-SVMR(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s machines for regression)对2个不同长度的时间序列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982年1月~2005年12月Nino3区逐月海温距平指数(短序列),及1950年1月~2006年12月Nino3区逐月海温距平指数(长序列)资料进行了预测试验,以验证支持向量机对气候变化中非线性时间序列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训练建立的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Nino3区海温距平指数的变化规律,36个月的预报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资料的长度越长,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越接近,但资料长度对均方根预报误差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随机法模拟地震动是在强地震断层破裂附近预测地震动的很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作者前期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所获得的震源参数,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采用Mo-tazedian(2009)提出的EXSIM算法,模拟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并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符合得比较好.文章认为模拟方法和预测结果在本地区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危害性评价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改进马尔可夫链降雨量预测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汇总分析1956~1999年昆明市东川区的年降雨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对各年的降雨量进行状态分级,分为洪涝、偏涝、正常、偏旱、干旱5个状态.应用马尔可夫链及转移概率矩阵对昆明市东川区2000年的降雨量进行分析预测,并根据模糊集理论中的级别特征值预测降雨量.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优组合预测法的电网用电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林芝电网电源单一,冬、春季拉闸限电局面日趋严重,为科学预测电网用电量,提出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灰色模型建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应用最优模型对林芝电网2000~2007年电网用电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对2008~2015年的用电量进行预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最优组合预测结果更为精确,并预测出2015年电网用电量将达到1.68亿kW.h。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为重大全球变化事件,全球变暖的未来趋势是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背景资料.采用中国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利用傅立叶分析技术进行周期分析,并结合全新世环境记录的研究结果,以6000a、4000a、3000a、2400a、1200a、1091a、1000a、923a和706a做为自然变率的谐波准周期,对集成序列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拟合序列与集成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较好的拟合全新世百年尺度冷暖变率,对集成序列的方差解释量达到81%.并利用周期外延的方法预测了未来百年尺度的气温自然变率,未来500年气温将呈现下降趋势,在2300~2400AD气温较现代低1℃左右.太阳因素与全新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关系显著,但太阳驱动气候变化的模式复杂,在千-百年尺度利用太阳活动来预测未来气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为重大全球变化事件,全球变暖的未来趋势是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背景资料.采用中国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利用傅立叶分析技术进行周期分析,并结合全新世环境记录的研究结果,以6000a、4000a、3000a、2400a、1200a、1091a、1000a、923a和706a做为自然变率的谐波准周期,对集成序列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拟合序列与集成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较好的拟合全新世百年尺度冷暖变率,对集成序列的方差解释量达到81%.并利用周期外延的方法预测了未来百年尺度的气温自然变率,未来500年气温将呈现下降趋势,在2300~2400AD气温较现代低1℃左右.太阳因素与全新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关系显著,但太阳驱动气候变化的模式复杂,在千-百年尺度利用太阳活动来预测未来气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马尔可夫链对废水排放量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的数值与实际数值一致:2015年排水量处于478.5~587.5亿吨,高于652.9亿吨的可能性最大,2016年处于高于652.9亿吨的可能性最大.预测结果与实际废水排放量相吻合,说明用马尔可夫链模型来预测废水排放量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多分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昆明、丽江、景洪等9个站点1951~200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多重分维计算与分析,得出了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多分维谱特征,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丽江、景洪2站的多分维Dq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泥炭沉积物蕴藏着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羊八井七弄沟泥炭剖面特征元素比值(Fe/Mn,Ba/Sr,K_2O/Na_2O)变化特征,结合剖面腐殖化度和汞含量记录的研究结果,发现西藏羊八井泥炭沉积物中特征元素比值可以指示沉积环境的干湿变化.依据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西藏羊八井地区的沉积环境划分为9.1~7.6 cal ka BP温度波动上升阶段,沉积环境较湿润;7.6~4.5 cal ka BP温度剧烈波动阶段,沉积环境逐渐干旱;4.5~3.5 cal ka BP温度波动下降阶段,沉积环境变得暖湿.其中共记录4次沉积环境变干,时间分别为5.8、6.1、8.2以及8.8~8.5 cal ka BP左右,与局部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饶市11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分析了上饶市近45年来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上饶市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以0.17TDM·hm^-2/10a的趋势在增加,但并不显著。依据未来20~100a气候变化预测结果,分别模拟了2020年、2050年和2100年的上饶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NPP分别增加了4.0%~6.1%、8.1%~11.1%和15.0%~22.4%。  相似文献   

11.
冰湖溃决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西藏自治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减薄后退,冰川径流量增大,冰湖溃决风险上升。基于西藏自治区东南地区的嘎隆拉冰川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2019年消融期间5—9月冰川径流变化特征,探讨了西藏1931—2020年冰湖溃决事件发生的频次与径流峰值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31—2020年,西藏地区共发生冰湖溃决事件32次,集中在5—9月发生;在旬变化上,极大值频次呈单峰结构,在7月上旬频次最高;冰湖溃决频次与径流峰值流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73,随着径流增大,冰湖溃决发生的频次逐渐增大。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化引发的冰湖溃决灾害应引起重视,要加强冰川消融径流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进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2.
应对气候变化是促进西藏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西藏已采取的适应措施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主要不足表现为农户主动性适应行为没有明显改善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市场能力相对较弱。为进一步提升西藏特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文章建议提高农户非农业收入水平,完善对口支援模式并积极探索巨灾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已整理出版的西藏《灾异志.雹霜虫灾篇》一百一十五份档案资料,从历史时期(1797—1958)西藏雹霜虫灾发生的地理分布入手进行研究。讨论范围涉及历史时期西藏雹霜虫灾与气候的关系、呈现的特征及其政府的赈灾问题等,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历史时期西藏雹霜虫灾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8年多的研制和发展,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模式预测业务。2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结果巳经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 Tibet is a mysterious and char ming plateaudistrict characteristic of lots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vigorous religious affairs . Since the for mation of a for mof specifically Tibetan Buddhis m during the7th14thcenturies , textiles have been playing a very i mportantrole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in the decoration ofBuddhist temples and monasteries which have becomerepositories of all types of textile decorations . Whetherfor secular or religious purposes ,fromlocal or i mpo…  相似文献   

16.
In the Tibet ancient buildings,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combustible decorative textiles that pose great potential fire hazards. Some typical texti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otala Palace. Their combustion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y UL 94 Vertical Burning test and Limiting Oxygen Index test. The effects of plateau climate on combustion properties, an important fact requir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flame retarding design for combustible textiles, were preliminarily compared via test data in the plain and those in the plateau.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nalyses, some thoughts were presented on the clean and feasible flame retarding means for the decorative textiles due to their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Tibet, in ancient buildings and in plateau climate. The fire resistance, weather resistance, UV resistance, endurance, ornamentation and religious performances for these textile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s comprehensively in the designs.  相似文献   

17.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年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但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三次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偏离度大而产业高度化程度低,各次产业内的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各子产业发展失衡和不均衡现象突出,产业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文章认为社会经济体制发展基础薄弱而市场化程度低下;高原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制约;人口相对稀少、分散加上受教育程度相对低,是产业发展相对滞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分析的方法,通过西藏GDp数据分析建立了时间序列ARIM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西藏GDP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各年实际值与预测值较为吻合,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此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西藏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的因素来看,在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因素中财政支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因素影响依然较大,这与西藏自身“造血”能力不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区是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加快导致的地质灾害也日趋频繁和严重。同时,频繁的地震灾害所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也是制约西藏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农牧业作为西藏的重要产业,对于提高西藏农牧业防灾减灾水平、避免人员与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特征进行可视化显示,并对西藏地区2007—2018年发生的地震分布与活动构造带进行叠加分析;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地区史料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西藏地区的地震易发性与危险性,并作图显示。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地震频率高发生区域占比26.48%,较高发生区域占比17.04%,中发生区域占比34.44%,较低发生区域占比18.89%,低发生区域占比3.15%。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3个典型区域公路的交通量、车型及车速等的数据监测,应用HJ 2.4-2009推荐噪声预测模式,选择3个区域内3条公路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噪声预测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降噪措施,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更好地控制3个不同区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