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也许有人会说,植物绝对不会"说话"。然而许多事实证明,植物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最近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出人意料地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生化反应与动物身上抑制病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反应几乎一样。当昆虫咬叶子时,叶子随即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释放的内啡呔物质。这些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接近,以至于在植物组织上喷洒布洛芬或阿斯匹林后,如同在人身上一样能消除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界,很多植物有保护自己的独特方法. 刺槐等植物的树枝上布满硬刺,牛、羊等动物为防止被硬刺扎伤,就不敢轻易食用这种植物的叶子了;夹竹桃的叶子中含有强心苷,动物吃了它的叶子,就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动物可以通过声音、发光和化学物质相互传递信息,运用自身特有的本能,进行自卫防御。那么,植物是否对外来侵害,只能逆来顺受,任凭宰割呢?其实不然。研究表明,植物同动物一样,也具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防御本能,甚至可致敌于死地。通常植物的信息源是植物体,传播媒介为空气。它们依靠传媒介,可释放出一种或多种易挥发且的气味的化学物质,而同类通过其感觉器官接收到信号后,随即进入自行防御状态。有些植物则可施放出特有的有毒"化学武器",杀死或击退敌人,保护自身安全。具有特种杀敌武器的植物,则以攻为守。如南瓜植株,在遭昆虫危害时,会立即产生一种毒素,使昆虫难以下口和忍受,而迅即逃离。再如,龙舌兰含有能使动物细胞破裂的植物类固醇,令敌害触而中毒,往往退避三舍。被誉为抗污染"勇士"的夹竹桃,含有一种剧毒物质强心苷,这是一种肌肉松弛剂,不仅可杀灭昆虫,而且能使人畜中毒,甚至致死。高大的橡树被成群舞毒蛾幼虫吃光叶子后,第二年就再见不到这种穷凶极恶的害虫了。原来是后长出的新叶,都含有抑制这种毒蛾幼虫生长的化学物质,使之自行死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名叫布树的植物,它  相似文献   

4.
植物在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亦会采取反击手段,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植物战胜了动物1981年,一种叫舞毒蛾的森林害虫在美国东北部的橡树林中大肆蔓延,把4平方千米的橡树林叶子啃食精光,橡树林受到了严重的危害。可是到了1982年,当地的舞毒蛾突然…  相似文献   

5.
直立草木植物的茎总是向上长,并不断地长出新叶子,一旦长出的叶子就固定了位置,不久那些被留下来的叶子就发黄枯萎。在植物群内部叶子少是因叶子枯萎引起的,从长叶子到枯萎的过程就叫叶子的老化现象。这正如动物也有老化至死的过程一样。不过,植物叶子老化未必同植物死亡有直接联系,可以说这是植物体为根高自己的话应能力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战略。叶子老化的生理学叶子最重要的功能是从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碳。光合作用速度是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在饱和光时的光合作用能力在同种植物甚至是在同一棵植物…  相似文献   

6.
有些植物不但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叶子还能变态成捕获昆虫的器官,专司捕捉昆虫补充养分.此类食肉的植物我们称为食虫植物.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00多种食虫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国.产于我国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毛毡苔等,多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植物为何要捕捉昆虫?它们又是如何捕捉的?植物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食虫植物捕获昆虫的机理,揭示出食虫植物食肉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知以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有着高等生命才有的记忆力,但是也许这个看法要被颠覆了.研究表明,植物可以"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科学家最近提出,植物可以在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方式和我们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这些"电化学信号"是由充当植物"神经"的细胞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界,很多植物有保护自己的独特方法。刺槐等植物的树枝上布满硬刺,牛、羊等动物为防止被硬刺扎伤,就不敢轻易食用这种植物的叶子了;夹竹桃的叶子中含有强心苷,动物吃了它的叶子,就会危及生命。高粱的幼苗、合欢树的叶子中含有氰化物,动物吃了容易中毒死亡;一些植物的果实未成熟时,产生大量苦涩的单宁,使动物难以入口;一些蕨类植物中含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王国中,有些"聪明"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练就了一身高超的伪装技术:把自己伪装得普通些,可以躲过动物的眼睛;使自己长得恐怖些,可以吓回要伤害自己的动物;把自己扮得像昆虫,吸引昆虫来授粉.  相似文献   

11.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这是中国人对弱肉强食的生物世界的生动总结。动物世界似乎对植物世界拥有绝对的权威,动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植物却毫无还手之力。但事实上,柔弱的植物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找到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当毛虫大嚼玉米茎叶时,它无意中为自己布下了死亡的陷阱,因为它帮助玉米召唤来了自己的死敌。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或动物躁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防御性次生性物质与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次生性物质是决定昆虫取食的重要因素,因而是昆虫化学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可以认为所有植物的某些器官,尤其是幼叶、幼茎和成熟的果实、种子,都具有昆虫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因而,德赛尔(Dethier)、费内(Feeny)、简申(Janzen)、范·恩登(Van Emden)等都认为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专化性,是由植物中含有可以成为毒素的化学物质所决定的.这些化学物质都是植物的次生性代谢物,或称次生性物质.一种昆虫要能成功地利用某种植物作为食料,就必须具备克服其中毒素的解毒机制.当然,这同昆虫的取食特性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同翅目、半翅目,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输导组织中吸取食物,而在输导组织中极少含有毒素,所以这些昆虫通常不大理会毒素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奇特的树     
马褂树马褂树又称鹅掌楸。它的叶子有十几厘米长,与一般植物的叶子不同,其前端是平截的,或微微凹入,而两侧则有深深的两个裂片,极像马褂,又似鹅掌,因而得名。马褂木的花外白里黄,极为美丽。马褂木属于木兰科鹅掌楸属,生长在我国华中、华东、西南地区。因其叶形奇特、花朵美丽,而成为我国著名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植物和昆虫。一般我们会认为,昆虫会对植物产生危害,因为很多昆虫会吃植物,而植物似乎没有还手的余地。其实是你想得简单了!植物与昆虫间"相爱相杀"的关系可谓是一场难得的大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植物与昆虫间的恩怨情仇。植食性昆虫是植物的仇敌吗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界,动植物常常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和作用。如果某些至关重要的动物或植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就可能分崩离析。在一些植物和传粉昆虫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昆虫学家不止一次地发现落在某些野生西红柿Lycopersicon hirsutum f.glabratum 叶子上死亡的小昆虫。这种植物的叶子布满了很多能分泌有毒物质的腺毛.不久以前,美国北卡罗利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离析和测定出这种具有杀虫作用的物质的化学结构,它是属于2-十三烷酮(CH_3COC_(11)H_(23))。  相似文献   

17.
通常,动物是吃植物的,但有一些奇特的植物反转了局面,它们反而吞噬昆虫、爬行动物,甚至小型哺乳动物.不过,对于这些食肉植物来说,动物更像是一道配菜,而不是主食.因为食肉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也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而动物只提供额外的营养,让它们能在营养匮乏的环境,例如沼泽和布满岩石的地表上生存.  相似文献   

18.
<正>昆虫与植物的相生相克,是大自然最原始、最重要的伴生进化关系。它们触动了地球生物优胜劣汰的机关,为生命的绵延不息找到了正确的途径。科学家断言,人类在地球消失后,坚持到最后的谢幕者,一定还是它们——昆虫与植物。与其说绿色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关系紧密,倒不如说它们与昆虫的关系更密切。动物啃食绿叶是清晰可见的宏观活动,而昆虫骚扰植物却是悄无声息的微观行为。植物和昆虫就像是守擂与攻擂的对手,在几亿年的较量中,它们互有胜负,至今难决雌雄。  相似文献   

19.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都知道动物吃植物,谁知道植物一样也能吃动物。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日生物学家在菲律宾一处山峰发现一种罕见的巨型"食肉"植物,形状体态宛如一个诱捕昆虫的陷阱,它的瓶状叶可以捕食昆虫等动物。这种植物是以前从未发现的猪笼草新品种,它甚至可以把老鼠“吃”掉。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大概是最变化多样的.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10种以上的动物视力系统,每一种都要特别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 科学家对各种动物的眼睛进行了观察,这样,当他们设计人造光学系统时,就可以参照不同的动物眼睛来设计.从鸟类到昆虫,从鲸到鱿鱼,科学家从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中获得灵感,以设计高性能的人造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