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八师2011年棉花品比试验参试的19个品系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早熟性性状上生育期最短的品系是科瑞1639和万605,生育期最长的品系是天昆T19;在丰产性性状上籽棉产量最高的是硕丰9号,其次为下122,分别比早36号(ck)增产11.9%、11%、10.2%;籽棉产量最低的是天昆T19,其次是石H4,分别比早36号(ck)减产24.7%和12.3%;在品质性状上绒长在28~34mm之间,绒长最长的是万605和万416,其次是天昆T19、和信3号;绒长最短的是科瑞1639,其次为中棉283和田苗7-3;各品系衣分在36~42%之间,衣分最高的是万416,其次是石H4和中棉283,衣分最低的是下122,其次是和信8号、垦802。  相似文献   

2.
对1997-1998年云南中北部水稻区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会9203、高粳228、合系41品种主效最大,丰产性最好,较对照种云粳九号增产14.94-20.75%,达显著水平;滇系1号、合系42、凤稻11号品种主效次之,丰产性较好,较对照种增产8.69-14.94%;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方差和互作效应的变异系数以合系41、合系42、凤稻11号最小,且回归系数小于1,属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提出了丰产稳产性好的合系41、会9203、合系42、凤稻11号推广应用及合理布局意见。  相似文献   

3.
鲜食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萍 《甘肃科技》2008,24(8):152-153
鲜食玉米近年来在兰州近郊地区发展迅速.针对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引进鲜食甜、糯玉米超甜1825、万甜糯一号等新品种15个进行了试验,从植物学性状、生育期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试验品种在兰州近郊地区种植表现均好,适宜种植,依综合性状、生育期、品质及口味习惯,大面积推广糯玉米品种,早熟品种应以万粘三号、彩糯一号为主,晚熟品种应以彩糯二号、万甜糯一号为主,因北方人喜食糯性玉米,甜食玉米在兰州近郊地区可做适量搭配种植.其熟性早熟品种依次为超甜2008、超甜1825、超甜1822;晚熟品种为超甜2000、超甜1826.  相似文献   

4.
辽棉15号具有高抗枯萎病,兼抗黄萎病,高产、稳产、品质好的特点。经本团1996、1997两年大田生产认为该品种能适应石河子地区重病棉田生态环境,可以种植在重病棉田中。  相似文献   

5.
桐屿街道农办在2005年引进优甬6号,面积不断扩大,到目前止达到近10000亩,通过几年来的种植.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抗病性,抗倒伏)特别是经受2007年9月18号的韦百台风当时造成很多水稻倒伏,但该品种表现出较强的倒性.是适应该地区种植的一个较理想品种,通过几年的生产实验,摸索出一套产量指标:超高产攻关田产量:750~800kg/亩;栽培目标"两攻、两稳、两保"栽培策略:个体健壮,群体平衡,全期稳长;核心技术:稀播短龄、亩植万丛、好气灌溉、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完熟收割.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1991年,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品系168与泗棉3号优选系杂交,选配出大量组合,并研究了芽黄、鸡脚叶、低酚等指示性状,发现低酚棉与常酚棉间杂交F1、F2杂种优势强且容易鉴定杂交种的纯度,并于1993年配组杂交新组合“皖杂40”。经过6年试验示范,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3号。1999年经专家鉴定,该品种为强优势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十分显著,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一、生产应用 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豫南稻区1984年基本完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五次水稻品种更换.该项研究为这次大的更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布局试验的五个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估测:红南、广二矮104,桂朝二号三个品种,作春稻和麦茬稻比对照品种南京11号增产3.5——22.65%.产量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朝桂二号、红南、南京11号三个品种的回归系数(b)<1,表明稳产性好.广二矮104,84矮63两品种b>1,稳产性较差,但栽培条件严格增产力大,它们之间b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而它们的决定系数(r~2)均<1,说明适应性好.而广二矮104和84矮63两个品种的r~2大于其它三个品种.因此上述三个品种完全可在予南稻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皮尖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 9个黄皮尖椒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苗丰 2 2号植株长势旺 ,产量高 (2 0 6 5 1kg·hm- 2 ) ,抗病性强 ,果实商品性好 ;9919较耐高温 ,商品外观好 ,果较长 ,产量较高 (2 0 0 87kg·hm- 2 ) ;优美 5号产量中等 ,但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易为市场接受 ;茂椒 4号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单果重达 4 5 .0 0g ,极具市场竞争力 .认为这 4个品种可作为海南冬季主栽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 .  相似文献   

9.
垦育 1 6号水稻新品种是用冀粳 8号与中花 8号杂交再与关东 1 0 0复交 ,借助温室加代 ,抗病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 ,具有茎秆粗壮 ,高抗倒伏 ,米质优 ,抗病性强 ,耐旱性好 ,高产、稳产 ,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冀粳 1 4号增产 8.84% ,国家区试较对照中作 93增产8.8%。根据冀东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 ,总结了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水分条件下,选择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在抽穗期、灌浆期、乳熟期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进而对其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溉处理下燕麦鲜、干草产量分别较干旱处理增加了13.3%、13.43%;坝燕4号品种干重和鲜重均高于其他品种(P0.05);在干旱条件下,坝燕4号籽粒产量最高,白燕7号、内燕5号次之,且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灌溉条件下,白燕7号品种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从籽粒产量角度考虑,蒙燕1号、内燕5号、坝燕4号和白燕7号品种的抗旱性指数均达到"极强"水平;从生物产量角度分析,保罗和燕科1号抗旱性指数达到"极强"水平;坝燕4号、蒙燕1号等品种达到"强"水平.因此,综合产量及抗旱性指数评价结果,蒙燕1号、白燕7号和坝燕4号等3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丰产性,适合作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饲用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洛旱6号、洛旱2号、烟农1212、烟农19、连9916、石麦18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35%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叶绿素含量、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为小麦抗旱育种的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EG胁迫下,6个品种中洛旱6号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最小;洛旱2号相对电导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最小,相对其他品种水势较对照组降幅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较对照呈极显著提高.6个品种幼苗叶片F_v/F_m值、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_p)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洛旱6号和洛旱2号相对其他4个品种降幅最小.对6个小麦品种的各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提取了2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并采用质心聚类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将6个小麦品种按抗旱能力分为3类.结果表明,6个供试小麦品种抗旱能力有所差别.在PEG胁迫下,洛旱6号的生长受抑制程度最小,光能利用率最高,膜透性受到的影响相对其他品种也较小,表现出对干旱胁迫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效液相(HPLC)方法对新近育成的特殊和普通的无腺体陆地棉及特殊和普通的有腺体陆地棉及海岛棉等多种遗传类型品种材料的棉酚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以一反向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甲醇 0.5%的醋酸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建立了分离度好、准确而快速的棉酚HPLC测定方法:其最低检测限量3×10-6g/mL-1,精密度(RSD)和准确度(RME)均小于10%,回收率为100.4%~103.2%.分析表明,不同遗传类型品种材料种子的棉酚含量差异极大.通过准确的高效液相分析展示出各种遗传类型尤其是特殊腺体类等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宁植3号’是由‘Arapaho’(♀)和‘Hull’()杂交选育出的早熟丰产黑莓新品种。该品种植株无刺,直立性好;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浆果黑色,具光泽,大小中等,平均单果质量5. 0~6. 0 g;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10%~11%,有机酸0. 8%~0. 9%;口感甜,适于鲜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施条件下不同熟性马铃薯光合特性变化和生长发育状况,研究了马铃薯在设施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较其他品种在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上差异显著.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以陇薯8号为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最高值达12.56μmol/(m2·s)(CO2),且首次峰值比第2次峰值高出11.25%,在11:00左右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品种间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11:00前有一些差异,其余时间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中熟品种春薯3号和晚熟品种东农310、冀2004-3-1、陇薯8号在雾培条件下生长好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5.
榆单9号(原代号YD401)系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YD12作母本、YD28作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春播玉米新品种。2006年参加陕西省春玉米区试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7.1%,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12.4%,排名第一位;同年参加春玉米生产试验,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0.8茗,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8.0;%,排第二位。该品种于2008年3月13日通过陕西省第41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8006。  相似文献   

16.
在2000 2002年的重庆市区域试验和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重庆试点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苏薯192”鲜薯产量增产13.86%~34.51%.薯干产量分别增产7.54%和减产8.81%,生物鲜产量增产16.54%,淀粉产量增产7.45%,藤叶产量减产1.00%;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也表现鲜薯产量增产、薯干产量减产.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上薯率高,贮藏性较好,薯肉桔黄色,宜作薯脯类食品加工的原料品种和兼作饲料用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我团引进了822、895、辽10、85—57、新陆中2号、9001等几个新品种(系)为确定这些品种(系)在我团自然条年下适应何种密度才能高产.生产科在良繁站5斗1号地进行了小区密度试验,通过试验为我团棉花合理密植取得了科学依据.现把试验情况叙述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系)均为我团引进和现有品种(系).分别为85—171、822、895、9001、辽棉10号、新陆早一号、新陆中2号、中棉19、杂交102F、85—57等.1.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垦育8号水稻新品种是由冀粳8号与冀粳13号杂交再与冀粳14号复交,借助温室加代,抗病性和耐旱性鉴定及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集三个亲本优点于一体,具有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米质优,抗病性强,耐旱性好,熟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水栽及旱直播的特点。河北省区试较对照中作93增产13.33%。根据河北省适宜稻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了该品种足水、缺水、旱直播三种条件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攀杂二号苦瓜是以主蔓结果性良好,果色光亮的强雌系A9-8-2-2为母本;以生长势强,果型粗大,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B9为父本配制的杂一代种,该品种早熟且早期产量高、丰产性好,第一雌花节位8.4节,植株生长势、分枝性中等、座瓜率高。果实长纺锤型,纵径29.8cm,横径4.8cm,果肉厚0.8cm,单果重229g,果皮绿白色、光泽好、果面点状间条状瘤突、苦味适中、肉质脆嫩,较耐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平均667m2产量为32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