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上海市外高桥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SC3模型软件模拟计算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和特殊污染物的长期与不利气象条件下浓度贡献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区域总体规划,针对未来排放情况设置不同情景,预测2010和2020年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基本情景下,2010年污染物长期平均与不利气象条件下的浓度贡献有所增加,2020年由于产业调整,污染物浓度贡献有所减少,但NOx的超标面积和暴露人口与现状相比均增加.在削减情景下,随区域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均有大幅下降,尤其是2020年NOx的超标区域面积和暴露人口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实践表明,情景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价的不确定性,为多方案比选提供一定的基础.基于GIS的超标区面积与暴露人口估算,有助于在浓度贡献预测的基础上,更好地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群的影响,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国锋  李媛  姚琳  郑晗 《江西科学》2022,40(1):22-27,139
以内河港口规划环评为依托,在区域气象特征、地形参数、气象数据、预测因子、预测内容、评价标准、背景浓度、预测范围、预测周期等确定的基础上,以防尘率为75%和90%的2种情景分别估算2025年和2035年南昌港的粉尘排放量,采用AERMOD模型预测TSP、PM10、PM2.5在网格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处长期气象条件和极端情况下污染物的日、年均浓度贡献扩散态势,分析粉尘排放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为南昌港各港区强化散货堆场、装卸区的粉尘污染治理措施、加强作业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规划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火电厂排放源对张家港市冬季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张家港市火电厂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分别模拟了采用2013年火电厂排放源和2016年预测情景排放源的张家港市冬季各污染物的浓度,分析了现状以及预测排放情景下火电厂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2013年张家港市火电厂排放源对冬季SO_2,NO_x,PM_(2.5),PM_(10)的小时浓度贡献为60%,50%,14%,20%,火电厂排放源的水平影响范围为5~10km,垂直高度可延伸至2km,受烟流抬升高度的影响,电厂源对100~200m高度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率最大,数值可以达到地面浓度贡献率的1.5倍;2016年采取减排措施后的预测情景表明,各污染物浓度明显减小,火电厂排放源对SO_2,NO_x,PM_(2.5),PM_(10)的小时浓度贡献最大值分别降低到25%,25%,5%,8%,而在垂直高度上,各污染物浓度下降比例最高为18.0%,15.5%,2.1%,3.8%。  相似文献   

4.
 以包钢工业园区采暖期颗粒物排放清单为基础,利用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进行集群污染源允许排放量动态调控,其模拟调控结果可为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包钢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稳定达标.模拟结果表明,集群污染源单位排污量对控制点浓度贡献随着污染源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矮点源和面源应作为控制重点.在采暖期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集群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8.82%,而在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其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12.03%,可以实现控制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对2013年哈尔滨市1月和7月SO2质量浓度进行模拟,表征哈尔滨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SO2质量浓度分布特征.SO2质量浓度监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经统计分析可知:二者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7,说明模型基本可以反映出模拟区域内气象条件的影响.SO2模拟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采暖期SO2平均质量浓度高于非采暖期,大约是非采暖期的8~9倍,主要是由于采暖期燃煤量增加,排放出大量的SO2;气象条件不利,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外来源输送与本地源叠加,加重了污染.采暖期市区质量浓度是其他区县质量浓度的3~4倍,而非采暖期各区县质量浓度相差不大.此外,污染物扩散方向与风向一致,且质量浓度分布受到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COPERT模型,对河北省道路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CO_2排放和4种大气污染物排放(CO,NO_x,PM2.5和SO_2)进行计算,探讨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政策和总量控制政策在2015—2030年的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机动车标准政策对NO_x、PM 2.5和SO_2的减排效果显著,相比于基准情景,在2030年对3种污染物实现减排效果分别为74.20%、43.33%和80.17%.而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则对节约能耗与减少CO_2和CO排放效果明显,相比与基准情景,在2030年实现节能37.96%、CO_2减排37.84%和CO减排35.81%.建议应尽快实行统一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政策,并将适当的小客车总量控制措施纳入未来政策的制定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从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削减碳排,对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能源规划及CO2减排进行研究,实现区域能源规划的科学性.方法采用长期能源可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在基准发展情景和区域能源规划发展情景下,分建筑业用能、商业用能和居民生活用能3个部门进行CO2排放量模拟预测.结果模拟结果得出:相比于基准情景,区域能源规划发展情景下,2010—2030年CO2排放总量减少了7.1×105t,CO2的排放量比基准发展情景降低了44%.结论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引入LEAP模型对区域节能减排进行研究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能源规划对于区域节能减排有着重要作用,为未来区域建筑的低碳节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科技信息》2007,(13):21-22
以2004年为基准年,2010年为预测年,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研究了贵州“西电东送”火电项目火电厂排放导致的NO2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各关心点NO2的贡献浓度。结果表明:现有电厂排放主要对贵州本省中、西部地区的NO2有一定影响,对重庆市略有影响。规划电厂投产后,NOx排放量增多,对区域环境NO2的贡献值有所增加。另外,由于一些电厂靠近环境敏感的中心城市,故应加强对火电厂燃煤烟气中NOx的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2017年5月在南京市举行的首届江苏发展大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为例,研究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质量浓度观测数据、污染物排放清单等,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根据2012年的分类别污染物排放清单和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具体保障措施,估算了保障期间南京市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M2.5和PM10分别减排57%和60%; CO、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SO_2和NOx分别减排36%、35%、33%和26%; CO、NO_2、SO_2、PM2.5和PM10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下降22.5%、30.1%、30.9%、3.94%和19.0%,O_3日均质量浓度上升了32.1%;会后,随着管控措施的取消,除O_3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上升,而O_3日均质量浓度不变。气象条件稳定时,现行的调控措施可以控制南京市除O_3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空气污染主要与污染源的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三方面因素有关。对南宁市空气质量指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PM2.5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促进空气污染发生的气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空气污染物PM2.5的浓度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度R2值最大达到了0.747,说明了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并能够适用于南宁市空气污染物PM2.5的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进行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推进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弥补传统统计学模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城市空气质量预测准确率低、容错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构建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综合考量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时间参数等多方面影响因素,通过网格搜索法调整参数的最优组合,构建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基于重庆市2017-01-01—2020-07-31的指标数据,对重庆市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模型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确定性系数R~2均在99%以上,均方误差D_(MSE)和平均绝对误差D_(MAE)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取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证实模型具有运行速度快、预测误差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等优点,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与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京津冀地区的PM2.5、SO2、NO2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最优空间插值得到该地区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图,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京津冀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与空间集聚特性,城市群空气污染空间关联密切,PM2.5热点集中在北京南部、天津、石家庄和保定等地,SO2热点集中在保定、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地,NO2热点集中在北京-天津-唐山片区和保定-石家庄-邢台片区;不同时段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差异显著,APEC会议前及期间,在冷空气活动与减排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物质量浓度显著降低,高密度热点区均逐渐向中、低密度区转化,而APEC会议后,受冷空气影响良好空气质量得以短期维持,但污染反弹现象较快出现,高密度热点区污染迅速加强并扩展。  相似文献   

13.
The hourly and daily air quality concentration in the total air pollutant emission amount control zone is not sure to be continuously up to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even though the total annual air pollutant emission is permitted under the total air pollutant emission amount control (TAPEAC) on the basis of A-value method. So the concept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guarantee ratio (EQGR) for TAPEAC is advanc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quantitative formula is figured out for both hourly and daily EQG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QGR is related with the yearly arrangement of A-value besides the pollutant type. According to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in a lower area along Yangtze River in 2000, the yearly A-value trend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the hourly EQGR of SO2 and NO2 is respectively 97.4% and 90.2%, and daily EQGR respectively 90.2% and 79.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浙江省空气质量变化特征,选取浙江省2014—2019 年的空气质量指数月度数据和6项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月度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将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和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拟合为函数曲线;然后,为了发掘浙江省空气质量指数和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空气质量指数曲线族的主成分基系数进行了K-means聚类,并对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曲线族进行了多元Funclust聚类;最后,借助ArcGIS绘制浙江省聚类结果空间分布图,并探索了浙江省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可以划分为4类区域,呈现出由南至北逐渐变差的趋势;在时间上,浙江省空气质量指数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SO2浓度下降明显,其他5项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显著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来源于高分辨对流层化学模式 (HRCM)的空气质量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并利用该模式对 6类天气条件下重庆市的SO2 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 6类和全年的浓度分布型 ,将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了对比 ,结果具有好的一致性 .  相似文献   

16.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空气污染治理一直是一个广受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5~202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随机森林模型,深入分析江西省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整体角度来看,2015~2020年间江西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呼和浩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选取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数据,对污染物浓度的年、月变化、浓度比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对2020年3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7—2022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呈上升趋势。各污染物浓度年变化特征明显,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除O3均呈“U”形分布。PM2.5、PM10污染是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主要研究对象,PM2.5/PM10的值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5月份为全年最低值。PM2.5和PM10高度相关性,而NO2和SO2与PM2.5、PM10均呈现正相关性。受气象要素影响,PM2.5和PM10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为夏低冬高,7、8月降雨量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降水可带走、稀释更多的污染物。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得4条气团...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兰州城区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对称性这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街道峡谷特殊地形和当地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影响之下,峡谷内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涡旋流场,其强度随着街道两侧建筑物屋顶来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的高层建筑物背风面及街道地面产生堆积,形成高浓度区,随着建筑物屋顶来流风速的增大,涡旋强度增大,湍流混合加强,大气扩散速率增大,峡谷内污染物浓度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