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童亚丹 《安徽科技》2000,(12):13-14
有着40多年发展历史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基本可定性为非营利的社会公益性单位。目前,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大多数还是靠吃“皇粮”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自身缺乏发展的动力,“等、靠、要”似乎成了一个传统。根据国家科技部科研体制改革方案,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大多数人员将要到市场找饭吃。这无疑给一直享受“供给制”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是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几十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工作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具有很强的惯性,多年的市场经济环境未能从根本上动摇科技情报研究系统的传统根基。现在,面对改制压力,应当重新审视多年来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改制后的生存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于1984年11月与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初步达成协议,将在上述二部门的支持下,开展技术引进情报服务。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与我国各驻外机构建有密切联系,在主要工业国家派有长驻人员,多年以来一直积极推荐并促成我国与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为技术引进作出了较大成绩。最近他们又从日本、美国、西德、英国、瑞典、波兰、加拿大等国收集了一批愿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新环境,基层科技情报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文章阐述了科技情报机构业务发展的现状,对科技情报业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对基层科技情报机构业务面临的变革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当前新形势下,紧跟时代发展方向,主动融入科技创新发展潮流是基层科技情报机构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据此提出了基层科技情报业务发展的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智库建设背景下,科技情报机构面临着智库化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现状、转型困境和国内外智库的发展形势,提出新形势下科技情报机构的转型发展过程要从功能再定位、智慧情报、智库化组织运行和协同创新体系4个方面出发,坚持"回归情报,服务决策"的战略思考,实现情报机构从"信息库"向"思想库""知识库"的转变。研究表明:科技情报机构的智库化转型发展是情报服务升级与智库建设不断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秋 《甘肃科技》2009,25(14):75-76,22
提出了当前科技情报机构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对科技情报机构与科技中介获得双赢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科技情报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性质。通过对科技情报机构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功能定位、业务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这两类科技服务机构相互融合,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双赢。同时也指出了科技服务机构要不断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明确主营业务,突出公益,立足优势,才能进一步促进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不仅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影响,也给从事科技情报服务的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技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打上了信息技术的印记,不仅科技情报工作模式的实践基础发生了变化,而且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作为科技情报服务机构,如何对当前的科技情报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准确的评析,从信息科技与科技情报实践中,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组织。  相似文献   

7.
以抚顺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为例,分析了信息网络化给基层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了信息网络化环境下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技》2013,(12):3
本刊讯为加强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决策水平,发挥中央科研院所与省属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构建区域现代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科技战略研究智库,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与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于2013年6月7日举行馆所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出席会议。会议由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彬主持,李文卿厅长、王涛院长分别致辞。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馆长张志强、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曹方代表馆所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书。  相似文献   

9.
魏飞 《科技资讯》2015,13(4):25-2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发展行列,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正在逐渐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改变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该文通过分析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现状,探究新时期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为推动我国科技信息服务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6至23日,由科技情报研究所承办的华东市级科技情报(信息)协作网第十三届二次年会在安庆召开。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强政协副主席张桂生、政府副秘书长金力力、科技局长方争鸣、中国科技情报信息所张钟副所长、张为平处长、安徽省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省科技情报所党委书记洪培章以及上海市、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江苏华东六省一市41个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所,特邀代表深圳市情报所共7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安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强代表安庆市政府发表了讲话,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真诚地欢迎各位代表来到安庆。中国情报学会为本次年会发来了贺电。年会由科技局副局长殷宗学主持。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增进交流合作,强化服务功能,发展情报事业“。目的是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丰富华东地区市级科技情报事业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开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论文是科技活动产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献。科技文献的充分共享能够大力推动知识创新,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会触及版权保护的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的版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试探讨当前我国科技论文网络共享的版权保护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宁波市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与区域企业、产业结合日趋紧密,逐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文章针对宁波市级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情况展开分析,进一步了解全市市级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为了将这些数据通过汇交管理整合到山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来,在阐述山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从建立数据依托单位、汇交管理流程、分类汇交、数据更新、制定管理办法5个方面,提出了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与共享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地政府部门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而学会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通常集成资源、信息、技术、成果、资本、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该组织普遍存在于各级地方中。探索了学会通过协同政、产、学、研、资等资源要素,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出了从信息流动、资源共享、智力共有、科创协同等4个方面促进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并以扬州市计算机学会为例,探索了学会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国内科技资源共享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我国各地在推动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科技资源共享市场化运营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西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快向前发展,需要重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营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提高支撑广西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建设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全球视野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必须采取科技创新全球视野系列举措,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施科技开放创新;构建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取得后发超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全球化,增强科技创新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分析表明,新时代习近平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是引领和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8.
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渗透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经济效益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较大差异,排名前5的地区绝大部分指标的总量都超过我国总额的一半,排在后5位地区各类指标的总量远低于排名第一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体投入、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总体投入和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投入的情况,对山西省地方政府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进行了分类,最后将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投入的规模分布、财政支出比重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科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核心内涵是不断提升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重点内容是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链。科技创新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推进文化创新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层面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文化创意、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强化创新型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发挥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