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7):44-44
最新研究发现,孤独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吸烟和肥胖。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9,(5):49-49
国外一项研究证实,造成成功男人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紧张、压力和孤独感。男性因心脏病发作或自杀而死亡的时间常见于周一的上午9时左右,这正好是他们经历了周末的孤独之后.又要面对另一周生活的紧张、压抑和孤独的时刻。那么.成功男人应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尽快摆脱“心”累呢?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9,(13):45-45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读者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书中对“中国式孤独”的深刻描述激发了许多共鸣: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在很多场合表现矜持,而这正是“中国式孤独”的体现。专家指出,要摆脱“中国式孤独”,最关键的是要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7):46-47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约占5%~8%。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的人猜疑心较强,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5.
正孤独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越来越能引起人类共鸣的话题。诗人说,"孤独不过仍是与世界共度的时光"。借此与孤独的现代人共勉。孤独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越来越能引起人类共鸣的话题,但我们很少看到一种共性的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描述和体会。有人因孤独而烦躁,有人因孤独而成长,有人将其比作"一个人的狂欢",也有人为了不孤独而不断参加集体聚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孤独更是一种特立独行。我们的文化更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11):45
美国、芬兰、瑞典三国联合对4000余名男女长达12年的研究发现,疏离群体的人患严重疾病或在此期间死亡者,比社会活动活跃的人高出2倍,并且人与社会疏离越远,患病率与死亡率就越高。因为孤独者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多病体衰。所以,为了摆脱孤独对健康的影响,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9,(14):1-1
也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 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暴饮暴食”这个不良行为,平素我们总以为该是个人陋习,不具社会普遍性。其实,至少对欧洲人而言,暴饮暴食也算是源远流长了。有研究表明,大约1700年以前,西方人的进餐习惯一直是在饥肠辘辘和暴饮暴食之间。  相似文献   

9.
单亲北极熊     
在北极没有谁敢偷觑北极熊的王者之位。即使偶尔有一两头嗜杀鲸将北极熊咬死,也完全不能动摇它的绝对统治地位。但王者却注定要与孤独为伍,它们不相信同伴,甚至自己的爱人。就在那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它们选择了独来独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65-66
人类全基因组序列为解析人类的生理和病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蓝图。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全基因组序列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类的生理和病理的发生发展现象。因此,其背后应该有更复杂的原因存在。蛋白质组的研究正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缺,旨在真正解析人类各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年中,科学界又为我们带来许许多多可以改变命运的发明成果,同时还有一些人类无法想象的研究发现。克罗地亚“网络”网站日前就评选出了年度十大雷人发现。  相似文献   

12.
被女孩拒绝令他陷入了最深的自卑他通过屠杀来逃避自卑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为关系。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所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为了关系。虽然我们常说“享受孤独”,但假若一个人彻底陷入孤独,那么他几乎一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允镒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7):76-76,78
1990年我们率先从人的红细胞提取了一种降压因子,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现已确定结构,命名为红细胞源降压物质(erythrocyte—derived depressing substance,EDDS)。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肺癌和心脏供血不足等疾病,新研究表明,吸烟还会对大脑产生负面作用,使人的智商降低。科学家调查了465名年龄为64岁的志愿者,其中约一半人是嗜烟者,让每名志愿者做一套测试题以评估他们的智商和记忆力。  相似文献   

15.
微操作机器人与宏微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器人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门纯技术的科学,机器人一词首先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的发展与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连。本文从作者“微操作机器显微视觉的研究”中引出了宏观与微观的辩证思考;进而将宏微观引入一般的系统分析和经济生活中,联系宏-微操作,用宏微观的分析方法对客观世界进行了“宏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7,(1):50-51
孤独不只有我小张是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可是最近不知为何,总是莫明其妙地感到孤独。问他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明白怎么回事。据了解,小张在班里是班长,平时的生活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但他怎么会有这种“说不出来的孤独”的感觉呢?“尤其在朋友多的时候,感觉更孤独,每天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大学的生活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小张说。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大约12%的学生被诊断出有沮丧和类似的心理问题。美国…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因首先发现并分离出氧气而成为科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撰写了《电的历史与现状》,发明了“苏打水”,发现了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新气体,并对这些气体的特性展开了研究,在电学、气体化学领域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展现出高超的实验水平,使他成为了18世纪最重要的化学家之一。遗憾的是,他虽是一位娴熟的实验科学家,但在理论方面却是保守的,他漠视牛顿的数学方法,坚持为燃素说辩护,这注定无法成为化学革命的引领者。他是一名坚定的一神论者,热心政治,因支持北美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在政治上备受打压,不得不在晚年远走美国。他是一位永不妥协的孤独的科学巨匠,激进的政治信仰与保守的科学理论让他的一生丰富多彩,激荡起伏,充满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他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宝藏。大姨妈为了守住这笔价值连城的宝物终身未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姨妈把他叫到床前,交给他一份遗嘱和一把钥匙.告诉他要好好保护她用一生的孤独换来的宝物。幼时失去父母后.大姨妈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和依靠。20多岁的他在大姨妈闭上眼睛之前,使劲儿点头以示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中医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医学科学的结晶,是古代东方文化和医学科技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生物医学高度发展的时期仍然显示出坚强的生命力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和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中医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其中揭示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著名神经科学家埃德尔曼和托诺尼对以“世界之结”著称的意识问题作出了新的分析和梳理,从而使“谜团”转化成了既适合于哲学探讨,又有可能从科学上加以研究的清晰问题。基于大量实证研究,他们提出了再进入、动态核心、神经元群选择理论等新的范畴和解释模型,对意识的相关难题作出了新的解答,既否定了传统的二元论和极端的还原论,又得出了人无心、大脑活动无中心等新颖而耐人寻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