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本位,社群对个人属性进行建构,并在价值上具有优先性.作为一股社会思潮,社群主义起源于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否定,具有合理的价值诉求.然而,其合理价值是在与新自由主义的张力关系中得以凸显.鉴此,对于集体主义思想影响相对强劲的中国而言,检视社群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合理性,对规避社群主义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具建设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贫困社群的社会交往状况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新贫困社群的社会交往特征进行了概括。发现该社群社会交往存在严重缺失的状况,表现为交往范围狭窄化、交往内容单一化、交往目的补偿化和交往结果负面化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提升社区服务和强化个人教育,是当前解决该社群社会交往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社群结构理论难以分析集群行为中的个体与关系特征等问题,在原有社群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全符号网络下的社群结构理论,从而反映出个体聚类的综合特征。首先,基于带有关系属性与节点属性的全符号网络,在综合考虑网络个体、关系与结构属性的基础上,定义出全符号网络社群结构的定义,即一个可以被分为不同子网络的结构,其中子网络内部节点属性大致相同,关系连接稠密,且大部分由正边相连,而子网络之间节点属性不同,关系连接稀疏,且由负边相连;其次,基于Newman提出的模块度指标,结合网络的节点、关系、结构这3层因素构建出全符号网络下的模块度指标,同时利用遗传策略对该的指标优化实现了全符号网络的社群结构探测。基于不同网络属性的实验发现,相比传统社群结构指标,新指标可以有效识别出这些属性的差异,解决了传统社群结构探测方法不能分辨网络节点属性与关系属性的问题,为个体聚类研究提供新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在20世纪中流传的非常广泛。而自从存在主义与电影结合后,存在主义则找到了用影象表现人的内部世界的方式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身。本文结合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的代表作《樱桃的滋味》,分析存在主义哲学思维对阿巴斯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姜健 《科技信息》2013,(24):285-28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团队精神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角度入手,对体育运动中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协调好队员个性与团队共性的关系;尊重个人主义的适度表现;注意对团队精神与正确个人主义价值观理念的渗透教育以及培养团队共同的目标感。  相似文献   

6.
订单变化引起生产过程变化,为使得生产线上设备自组织在一起,实现高效柔性化生产模式,引入加工社群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社群负载感知的多层次结构,建立了以机床类型以及加工能力为标准对机床域进行机床社群划分的聚类模型;同时以负载率和负载均衡状态为目标,提出了机床自组织动态形成机床社群的实现方案,实现社群负载波动的最小化。通过改进分组遗传算法(IGGA)对社群动态划分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机床自组织形成机床社群过程中使得设备负载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7.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精神的主体。而美国个人主义在西部边疆开拓时期曾表现出野蛮性、掠夺性和夸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电影《与狼共舞》就是对美国西部征服中边疆个人主义精神的反思,其宣扬的宝贵的生态思想对处理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儒家哲学强调道德实践和理想人格的培养,把道德人格修养放在了突出位置,强调了伦理道德和道德实践的价值,属于为现实生活实践服务的“生活哲学”;其强调道德实践和个人品质的培养,不仅为现实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善个体的人格修养、满足个人的心理情感需求等问题提供信仰上的帮助,而且对于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改进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从传统儒家道德哲学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是必要且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社群中知识转移的网络分析方法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社群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针对其复杂性,可以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实践社群研究.将社群成员抽象为网络节点,将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关系抽象为网络边,提出了实践社群知识转移网络的构建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勤 《科技咨询导报》2007,(25):99-99,101
教育哲学,尤其是专业的教育哲学,在处理现实教育问题和提供理论指导的关系维度上,表现出强烈的理想性。教育哲学的理想性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的教育哲学的改造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一点教育哲学,通过对教育的理性思考,从而树立教育理想,掌握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改革开放为界把新中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的话,道德和道德教育也相应地有两个历史范畴。本文对两个历史阶段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原则、道德人格形象、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有非常曲折而辩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我国的道德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同一个范畴的逻辑演变。德育内容从政治化走向了个人生活化,道德标准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二元思维)走向了以二元思维为基调的相对主义,而道德文化最后实际上走向了单一化(一元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在线社群促进员工之间联系和交流的机理,探索在线社群在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线社群互动参与对组织内成员忠诚的形成有直接促进作用,社群契合在社群互动参与中对成员组织忠诚的影响有中介作用;在线社群中成员互动参与能够使成员和社群之间的联系更密切,即关系得到强化,从而使成员和组织之间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形成契合,最终积极影响成员的组织忠诚。因此,有效管理组织内部在线社群,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组织黏性,增强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并降低离职率。  相似文献   

13.
道德领域中存在大量的"囚徒困境"现象。"囚徒困境"表现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以及个人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种种关系引发了笔者对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思考,本文对道德领域中的"囚徒困境"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道德建设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的西方人文主义、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价值,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在批判和继承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的,两种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思想和理论上的渊源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既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关系性、主体性和感性对象性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定。基于这些规定,"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世俗分裂"的关键和超越"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对立"的基点,是理解马克思"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群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bbs到新浪微群,虚拟社群出现在当代人网络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文章关注虚拟社群发展,提出了虚拟社群分类研究的学术价值,陈述了虚拟社群的一些特点,探讨了学术研究领域虚拟社区和虚拟社群的区别。提出了虚拟社群的三个分类依据,即形成原因、存在时间和发展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概括了虚拟社群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网络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本文拟就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强调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价值导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三个方面,来正确认识礼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利与义相统一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8.
指出品牌社群研究源于社群观与品牌观,已成为建立品牌忠诚和维护品牌形象之不可小觑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建立品牌社群应从品牌运营者、核心消费者利益出发,结合股东、供应商、一般消费者、渠道商等的利益,通过建立消费者运管组织或企业运管组织的形式,对品牌社群加以管理使之发展。品牌社群建立的方法和措施有三个:建立品牌崇拜、建立品牌社群互动机制以及危机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话语与个人观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论述来看,黑格尔所确立的主体原则(个体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化的过程,个人观是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视角;另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个人观("个人主义")的论述来看,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则,西方现代的个人观在"个人主义"学说中得到了清晰地表达.大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有自己的界定,尽力与利己主义区别开来,不把个人看作惟利是图的主体,强调现代个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谦卑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自然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大链条出发,提出了人类社会不过是这个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的结构主义观点.在系统科学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主义价值观:个人是社会的构造性因素,个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个人有权利满足维持个人耗散结构所需要的负熵流,也就是说,满足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的要求具有合理性.“个人是社会的构造性元素”本身蕴含了个人应当发挥其作为构造性元素的义务和功能.恰恰是这种应当发挥的义务和功能构成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也是所有人权的根本依据或其正当性基础.因此,极端个人主义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