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络借贷被认为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贷款属信用贷款范畴,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中,P2P信用贷款可行的操作模式却不成熟。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研究P2P网贷的创新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利用借贷中场景化设置的方法,引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平台的方式来控制信用贷款的风险,以期为实施普惠金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的面板数据,采用二元选择模型Probit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知识对居民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居民参与数字金融具有促进作用,对于西部地区、城镇家庭和中高收入群体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知识通过降低家庭现金存款占总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对居民参与数字金融行为产生影响。建议多渠道普及金融知识,完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优化家庭资产配置以提高居民数字金融参与。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P2P网络借贷是随互联网和民间借贷兴起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自2007年拍拍贷将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P2P网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了诸如信息沟通、信用评价、投资咨询等交易促成服务,成为个人消费、小微企业经营在银行体系以外的重要融资渠道。P2P网络借贷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一部分,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2014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为依据,对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中的指标和经济金融市场中的指标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余额是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最主要指标,它受汇率和股指影响较大;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投资人数与股指、Shibor、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国际黄金价格有关;房地产市场对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资金交易的中介服务平台,它是民间借贷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一种创新模式。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本质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特征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践对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静俊 《科技信息》2011,(13):812-812,765
一种为自然人之间提供网上借贷中介服务的网站,近两年在国内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借贷网站在提供便利、高效的借款途径、盘活居民闲散资金的同时,由于其身份模糊、缺乏监管、内部治理不规范等因素,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监管和法律的及时跟进显得非常迫切。建议相关部份尽快出台管理办法,网站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个人网络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P2P网络借贷对于盘活民间资金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然而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地带。我国P2P网贷平台金融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非法集资及平台跑路,具有隐蔽性、危害范围广、投资者维权困难、存在三个辨识点的特征。监管漏洞是我国P2P网贷平台金融犯罪泛滥的重要成因,应从P2P网贷行业立法、明确P2P网贷行业监管部门并增强各个部门监管的协同性、构建P2P网贷企业运营大数据监管系统、严厉打击P2P网贷企业金融犯罪的行为四个方面来治理P2P网贷行业的金融犯罪问题,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运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P2P网络借贷模式中,面临着借贷双方的低成交率这一主要问题.应用拍拍贷的实际交易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出借人的出借意愿角度,对影响借贷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P2P借贷平台的合理运营和借款人实现成功融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与运用,近年来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但目前鲜有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构建P2P网络借贷的风控体系.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我国P2P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聚集点,其次对P2P平台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量化,最后在我国P2P平台风险控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借鉴国内外P2P平台风控的优点,创造性地提出P2P网络贷款企业、借款人、出借人、第三方"四位一体"式风险控制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P2P借贷行业,应用归属曲线证明了其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性,进而从供需理论入手构建了P2P借贷行业的网络外部性测度模型.收集中国50家P2P借贷平台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的月度运营数据,应用面板OLS,DOLS对其网络外部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P2P借贷行业中,借款人数量和贷款人数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P2P借贷行业存在着正向的贷方网络外部性,外部性强度约为0.1,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借方网络外部性.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P2P借贷行业中存在由贷款人数量增长带动借款人数量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从外部性角度,P2P平台实施对贷款人补贴的策略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P2P持久存储技术的P2P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认证方式的安全性、易用性和代价,认为在P2P系统中引入基于密码的认证方式是必要的.利用持久存储技术、可信计算思想和虚拟系统思想,通过构造存储用户信息的分布式的用户数据库和用于认证的可信实体,解决基于密码的身份认证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用户的个人信息无法存储及缺乏客观可信的认证实体执行认证,实现基于密码的认证方式.理论分析和原型系统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对于完善P2P的认证方式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对等网络(P2P)的出现,在实现效率和公平利用网络资源中引起了新的挑战。特别是,P2P的应用主要依靠低效率的网络节点,缺乏与网络供应商的沟通,导致P2P应用和网络供应商双方潜在的低效率。提出了一个简单,轻量的p4p结构,以便更有效的与网络供应商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一种P2P网络的信息优化检索算法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P2P网络系统信息检索效率低、不能有效解决跨文本搜索,提出节点兴趣域聚类和信息量声誉激励的P2P网络检索机制。在该机制中,首先对网络系统中节点持有的数据信息量进行基于相似度和兴趣度阈值的兴趣域聚类;然后依据节点数据信息的声誉激励策略对兴趣相邻节点进行兴趣树构造,同时对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字进行语义分析和个性化的辅助语义选择。将与查询信息向量最接近的节点持有信息量返回给用户,并对该数据信息量进行声誉激励评价和更新。实验仿真证明,该算法基于兴趣树的动态构造,能够避免结构化P2P网络系统对中心节点的过度依赖;同时检索的向量是基于用户个性化辅助语义生成的,能够有效地提高查询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14.
P2P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P2P技术的不断发展,P2P技术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突出,P2P技术已成为影响Internet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先从P2P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背景出发,介绍了P2P技术的特点,然后分析介绍了P2P技术的网络结构和应用领域,最后对P2P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萍 《科技信息》2008,(15):65-65
P2P网络技术改变互联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能更好解决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深度搜索等网络应用。本文简述了P2P网络技术的特点。根据P2P的发展,介绍P2P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P2P技术应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P2P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负载不均衡的问题,但没有解决P2P的平等自由的动态特性与网络服务所需要的信任协作模型之间产生的矛盾.因此,在HyperCube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线路可信度度量机制,建立并优化了查询预路由表里设定的路由索引,减少了不必要的路由,提高了节点之间的可信任机制和路由搜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P2P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P2P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和现有互联网的关系,然后讨论P2P技术的应用和所面临的困境,最后讨论P2P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对等网P2P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甘肃科技》2009,25(22):41-44
计算机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技术是目前新一代网络技术研究的活跃领域。它是一种完全对等网络模式,克服了传统C/S网络模式的弊端,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本研究从定义、特点、关键技术等多方面对P2P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P2P技术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P2P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P2P电子商务价值创造和P2P 的三种价值模式,建立了P2P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模型,基于P2P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模型探讨了P2P电子商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