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相似文献   

2.
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线索是交织于复仇主线之下的一条副线。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上两次引发戏剧冲突,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突转式发展,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莎剧为中国当代观众所接受并喜爱是近年莎剧研究关注的课题之一。《夜宴》就是《哈姆莱特》在中国影视解读中异化的例子。通过分析贯穿《夜宴》全剧的"面具",从主要人物戴上面具到摘下面具,再联系莎翁剧作《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形象,指出《夜宴》对《哈姆莱特》中"蒙面的王后"形象丰满后表达了新的主题:欲望。这是搬上中国银幕后的超越,但美中不足是对王子形象刻画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悖论(paradox或antinomy)是指这样一种命题,如果承认它是真的,那么可推出它为假;如果承认它是假的,那么可推出它的真,对于这种命题,其真其假可以在同等程度上得到证明,用公式表示是:p→p,p→p,  相似文献   

5.
班维尔的布克奖获奖小说《海》的中心议题就是主人公莫顿通过叙述对自我身份进行建构。从温尼科特提出的"真我""假我"的概念出发,分析班维尔小说《海》的主人公莫顿"假我"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可以发现,莫顿对自己出身和不完美的肉体以及肉体的消亡的羞耻感导致了"假我"的出现,但他创造的"假我"又不够独立、完整,无法完全替代"真我"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我,于是小说中"真我""假我"同时存在表现出了自我分裂的特质。缺乏一个独立统一的自我让莫顿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此给小说主人公带来人际灾难。  相似文献   

6.
甄(真)贾(假)的谐音双关,是《红楼梦》的基本构思之一。作者通过三条甄(真)贾(假)的线索,来构建作品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其中,甄士隐和贾雨村主要用于构建作品的框架和贯穿故事的首尾;甄宝玉和贾宝玉主要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寄托作者的思想;甄府、贾府主要用于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5月16日,湖北省食药监局网站发布通报,要求光明乳业就"未醒目标注复原乳"的行为进行整改。此通报一出,有一些媒体打出了以"警惕复原乳"为标题的新闻;还有报道称,复原乳"营养流失严重""是假牛奶",让消费者十分担心。那么,复原乳真像报道中的那样营养流失严重吗?它是假牛奶吗?什么是复原乳?复原乳,又称还原奶、再制奶,它是用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加适量的水后,重新做成的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除了复原乳,市场上的液态奶还  相似文献   

8.
从王国维手稿中"不隔"代替"真"字,引发出对"真"字进行探微,对"真"在<人间词话>中的呈现情况进行梳理,集中文论中各家对"真景物、真感情"的典型论述,更进一步透视出"真"的意蕴,进而全面展示它的内涵;并对"真"在中西方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探悉,从深广度上发掘它的意旨,给"真"的演变呈现出一个明晰的发展轨迹,从而解读王国维对真的青睐与阐释,并还原"真"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对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为什么一再延宕这个问题的解读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哪一篇论著都不可能完全解读《哈姆莱特》这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本文将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哈姆莱特人格的两个主要方面以及其复仇过程中的延宕,论证了哈姆莱特不同人格间的对话是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延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真理观的问题上,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反对经验主义者所持有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和理性主义者所主张的融贯论的真理观,坚持整体论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不是启示性的,不是现成的结果和固定的形态,而是思有同一,是包含对立面的发展的整体,是用概念进行思维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革命通俗小说的代表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一经问世便引发强烈反响,并经历从小说到话剧、京剧、样板戏以及影视剧的一系列改编,至今仍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学经典与艺术资源。其中,普通民众作为接受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海雪原》及其延伸文本的接受呈现出一种流动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经历从"革命时代"到"消费时代"的过渡,普通民众接受状况在历史语境的巨大转折下悄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他们的接受呈现为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群体两种权力话语的规训。与此同时,这种规训却产生了反作用力——及至"消费时代",普通民众力图通过"戏说"与"恶搞"重新寻回自己作为受众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成功往往取决于对技术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它既体现为对技术知识的积累管理,又包含着对技术知识的扩散、激活、整合与应用管理.重点剖析了整个管理过程所应建构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论证了动态的知识管理才是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名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以小说为对象进行自我反思--作者一方面进行小说创作,同时又在字里行间对自己的创作行为加以评论,展示小说的叙述成规和创作过程,从而把小说创作的人为性和虚构性充分地揭示出来,还这一活动的神秘性为真实性.其实对后现代性的一些反思也一样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原本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代生活给予我们的也具有同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中心,王尔德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即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等一系列观点,断然反叛传统和权威.然而他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无法割舍对尘世的关注,试图将艺术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却总是功败垂成,宣称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却又把艺术看作绝对真理而顶礼膜拜,高度重视形式却无法否定内容……这些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一个艺术理论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必然经历的彷徨、反复乃至自我否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其矛盾冲突,才能正确认识其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和推进我们的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对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叙述着重解析了全球化网络对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冲击、威胁我国政治文化;另一方面,又为我国政治文化开拓新的空间,对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乡村旅游最典型的代表是成都“农家乐”和贵州“村寨游”,分别代表都市依托和景区依托两种类型的乡村旅游。都市依托型应采取“分”和“家”的发展模式,景区依托型应采取“分”和“特”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应坚持产业链本地化和经营者共生化以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政府应积极开展扶持与规制,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