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副总统尼克松8月24日在底特律无耻地声称,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科学上和教育上都是“世界第一”。事实上是美国不问在那个方面都是不美妙的。“纽约时报”8月1日惊呼苏联在今年上半年生产已提高10%。而美国7月份的生产只使  相似文献   

2.
树大招风,大有大的麻烦。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从来不缺少反对自己的强人。萨达姆被绞死,扎卡维被炸身亡,这些好消息都不能让美国领导人高兴起来。尽管美国花了六年时间,耗资大量美元,至今仍不知道最大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的藏匿之处,更不用说绳之以法了。内贾德在核问题上咄咄逼人,美国良策难寻,头疼不已。在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反美强人层出不穷:在古巴,年满80岁的“革命爷爷”卡斯特罗宝刀未老;  相似文献   

3.
在第十九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支持美国关于成立一个联合国“維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員会”的主张。今年3月26日在該委員会的第一次会議上,苏联首席代表費德林再次声明苏联願意协同美国建立一支“联合国武装部队”。美苏为什么要建立所謂“联合国常設部队”呢? 美国一貫利用“联合国部队”进行侵略美帝国主义一貫把它所控制的联合国、特别是“联合国部队”当作一个重要的侵略工具。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在1944年8月举行的筹建联合国的会議上,美国即提出建立“联合国部队”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太空两周后成功着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由于天气原因,着陆时间曾一再推迟。不管是发射前,还是升空后,“发现”号的旅程都一波三折。在升空2分钟之后,航天飞机自带的一台摄像机突然拍摄到一大块脱落物从外挂燃料箱上飞出,紧接着,又有一小片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脱落物飞出。经过细致检查后,专家确信“发现”号基本安全,但它机腹上出现的两块异常突起仍然是安全隐患。7月28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此后,宇航员在7月30日、8月1日和8月3日共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为…  相似文献   

5.
美国最近结束的“千年挑战2002”军事演习不仅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而且确实呈现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细细推敲可概括为“四新”。这场从7月14日至8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演习是由美联合部队司令部导演的,目的是为联合部队司令部职能的转型定位做铺垫。当前,美军常设的作战指挥系统分为国家级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司令部与特种司令部指挥系统两级。国家级军事指挥系统由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确定联合部队司令部走向:酿育新机构  相似文献   

6.
一位住在英吉利海峡西岸的51岁的妇女,决意嫁给比她小24岁的青年——本·拉登的“四少爷”,这样她就有可能有机会当面质问她的公公——恐怖大亨拉登9.11惨祸是不是他干的;而作为9.11事件的直接受害国的美国抓捕拉登数年无果后,再把悬赏金翻倍,已达到5000万美金。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21日和25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和参议院经过激烈的辩论,分别通过了克林顿的全面反犯罪法案。至此,一场旷日持久的立法斗争终于降下帷幕。犯罪肆虐美国百姓怨声载道“暴力犯罪夺去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听任暴力犯罪毁掉我们的孩子,美国就永远不会成为我们所希望的国家”。请注意,这绝非街头小报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美国大规模出兵海湾以来,美国当局一再强调,“建立世界新秩序”是美国实施“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例如: 在去年11月26日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上,布什总统发表题为《我们为何驻在海湾》的文章,其中写道:“我们现在处在独特的时刻。文明世界现在处在制定将按什么样的条例来掌管冷战后开始出现的新世界秩序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记者探访"基地"组织活动地区并记录下真实感受只要稍加梳理,我们就会从碎片化的历史中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恐怖袭击、本·拉登、"基地"组织、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现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世界的贫困化和边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力向伊斯兰世界植入他们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沿着此一线索由浅入深审视拉登所代表的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和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我们会发现,美国打了十几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不过是对拉登个人的战争,至多还包括对"基地"组织的战争,而支撑拉登及"基地"组织崛起和壮大的因素基本未被触及。所以,拉登的死,顶多只能代表奥巴马政府和美国民主党的暂时胜利,而对整个反恐战争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10.
2月7日,英国法院以教唆信徒谋杀、煽动种族仇恨等16项罪名,判处穆斯林教士阿布·哈姆扎七年徒刑。英国的拉登哈姆扎———被称为是“英国的拉登”,他1958年出生在埃及,1979年移居英国,1986年与英国一女子结婚后入籍成为英国公民。上世纪80年代初,他前往阿富汗,参加了针对苏联占领的“圣战”。正是在阿富汗为“圣战”分子排雷时,他的双手和一只眼睛被炸残。他为自己安装一个铁钩,从此,独眼钩手成了他的形象标志。从1996年起,哈姆扎就在伦敦北部的帕克清真寺布道。1998年12月,16名西方人在也门被绑架。调查发现,绑架者曾听过哈姆扎“传教”。…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7,(9):6-7
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18时36分(北京时间8月9日6点3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这是近5年来“奋进”号的首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第22次飞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下面的评论译自今年8月15日的美国“新共和”杂志。这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于美国当前经济危机的发展的现实的供认。这篇评论承认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担心1958年的衰退会重演”等等,但同时却避免用“经济危机”的字眼,并且丝毫也不敢触及所谓“衰退”的真正原因和规律。这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和报刊在无情现实面前“谈虎色变”的心情。美国经济危机每况愈下的发展现实,正在粉碎着艾森豪威尔“关于繁荣”的神话和未来的“黄金的年代”的幻想,这是评论无法加以否认的。评论最后承认“任何新政府明年所面临的经济前景将会越来越阴暗”,道出了美国企业界内心的恐惧。  相似文献   

13.
Hi,你还好吗?     
10月,美国的飞机开始寂寞地轰炸着那个叫本—拉登的家伙藏身的国家,但没有人欢呼,更多的人冷漠地看着这场让全球经济倒退的战争。美国的卫星仍然不知疲倦地搜寻着本—拉登的下落,而这个长着长胡子的家伙依然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看着这个被他弄得惴惴不安的世界。 Hi,拉登,你还好吗?为什么炸完了别人的楼就躲起来了呢?你看看你惹的麻烦: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IT业损失了158亿美元;美国股市在9月17日恢复开盘后,纳斯达克综指盘总下跌115.82点,为了挽救股市,除了美联储降息之外,政府方面已经是无能为力了。欧美国家的旅游业也遭受了前  相似文献   

14.
孙彩芹 《世界知识》2011,(10):57-59
一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罕见事件"正在睡意正浓的阿伯塔巴德发生。飞机的噪声很讨厌,"直升飞机快滚开——在我亮出我的巨大苍蝇拍之前"。英国媒体5月2日报道,一名巴基斯坦IT顾问日前在微博上直播了美国特种部队击毙拉登的过程,因而迅速出名。  相似文献   

15.
小引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推行它的准备打各种战爭的所謂“灵活反应战略”过程中,正在遭到层出不穷的困难。这些困难加深了美国统治集团內部以及美国与其“盟国”之間的分歧。特別是美国在海外的大批軍队和基地,成为众矢之的。从經济上看,美国在海外的一百零五万軍队(包括两洋舰队)和六十多万的家属,每年耗費三十亿美元,加剧了美国的黄金外流;从政治上看,这些海外軍队和基地增加了美国及其“盟国”之間的磨擦,  相似文献   

16.
美国“老大”?能维持多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委员会1999年9月15日发表的题为《21世纪的美国安全》的报告认为:“从现在直到2025年,经济强大的美国将继续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力量,并因此在塑造国际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报告的结论是:“虽然在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美国都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强大,今后25年也不大可能出现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新兴强国——  相似文献   

17.
栏目主持 布什家族和拉登家族都有庞大的资产,家族成员众多,业务遍及世界各地,经营领域互有交叉,难免会有某些合作或冲突.一个说法是,老布什曾经担任凯雷集团"伙伴二号"基金的顾问,这个基金的一个股东就是拉登集团,通过凯雷公司,老布什与拉登家族建立了关系,并在沙特会见了拉登家族成员;拉登集团参与的一家合资公司是美国哈里·博顿公司的子公司,而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担任哈里·博顿公司的总裁,并且至今还拿着公司的退休金……民间还"流传"许多类似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1日零点整,隐藏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千年虫”(也有人称之为“2000年炸弹”或“2000年问题”),将会在这个世纪交替的时刻倾巢而出。为此,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淡后决定将“2000年问题”列入八大工业国家首脑们的议题;克林顿政府新近成立公元2000年转换委员会,并在1999年度的财政预算中优先编列39亿美元用于“2000年问题”的解决上;美国企业积极进行年序整修工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真的了解“千年虫”吗?你知道“千年虫”会给我们信息时代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吗?你知道在处理“2000年问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和内容吗?  相似文献   

19.
8月28日这一天,西方各主要电视台的热点新闻不是打得不可开交的波黑战场,而是同日播放的一部讲述解剖“外星人”的录像片。罗斯威尔“飞碟”事件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4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镇附近的一起轰动一时的飞碟事件。  相似文献   

20.
“热线”是指各国首脑,特别是指美苏两国首脑之间,直接通讯通话的专用线。 1963年6月20日,美苏两国在日内瓦签订两国政府之间的直接通讯联系协议。根据协议,这条通讯线路于1963年9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和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之间开设,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热线”。建立这条“热线”起因于1962年古巴危机。当时苏美之间几乎发生直接军事对抗。据说,人们由此感到美苏两国首脑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联系太慢,担心这种联系的缓慢可能促使热核战争爆发。建立“热线”的用意,就在于使美苏两国首脑在一旦发生“核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