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B 7475—87《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建立地表水样测定的数学模型,并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计算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经检测计算,该地表水样品中的铜含量为1.53 mg/L,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6 mg/L,包含因子k=2,地表水样品中铜含量的测量结果应报告为(1.53±0.036) mg/L, k=2.结果表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样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重复测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水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考虑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锌的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标准贮备液定值、贮备液稀释至使用液过程、校准曲线拟合、重复测量样品及分析仪器等因素,计算出各种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其合成,以此计算出水中锌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为(0.705±0.018)mg/L.结果表明,影响锌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校准曲线拟合、重复测量样品及分析仪器误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复6次测定矿石中铜的含量,计算标准偏差,并用标准添加法,计算回收率,阐明了矿石中铜的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和评定方法,归纳出铜的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量及影响的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样品的消解产生的不确定度、待测物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样品重复性实验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的铅、铬、铜和锌含量,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析得知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的称量,重复性测量,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样品的定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总结出标准物质不确定度,重复性测量不确定度占较大比例,并提出了减小不确定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金元素含量的不确定进行评定,分析其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表明影响其测量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是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下水中钾元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标准系列的配制对样品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贡献是最大的,因此需要在测定水样的分析工作中,严格设置标准点和标准系列的配制,并细心操作,以使测量结果更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7.
按照SN/T 1948-2007《进出口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检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对小甄酒中甜蜜素含量进行测定;依据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如标准曲线的配制、样品的称量、样品的制备、标准曲线的拟合以及样品测量重复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定.小甄酒中甜蜜素的含量为0.000 348 g/kg时,其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065×10~(-5)g/kg,测定结果不确定可报告为(0.000 348±1.065×10~(-5))g/kg(P=95%,k=2).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标准曲线法,测量兰州百合鳞茎中铜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利用回归曲线方程和换算公式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各分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计算,合成给出含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石墨消解仪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铜、锌、镍、铬、锰5种元素的方法。经过对消解体系、样品消解量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合土壤消解的前处理步骤。各元素的检出限如下:Cu 0.62mg/kg,Cr 0.48mg/kg,Zn 0.45mg/kg,Ni 0.53mg/kg,Mn 0.50mg/kg,回收率为96.5%~105%,精密度为0.8%~2.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云冈石窟降尘中钾、钙、锌、锶含量的方法。将样品研磨,过200目筛后用微波消解仪消解,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消解液中钾、钙、锌、锶的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其含量。样品处理过程快速准确,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1.
对原子吸收法测定牛奶中铜、铅、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确定样品消解带来的不确定度是影响测定不确定度的最主要来源.对市售纯牛奶中铜、镉、铅的测定结果分别为32.32±1.94,1.59±0.12,45.30±2.10μg/kg.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类浓度,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各项来源,包括标准溶液制备、仪器重复测量、标准曲线回归、前处理方法等,同时研究了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合成得样品的标准不确定度。当海水中石油类含量为0.081 8 m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1 6 mg/L(k=2)。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非线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闭式微波消解仪,降低了消化过程可能的样品元素损失。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陕西柿饼中锌、钴的含量进行测定。1600mg/L PdCl_2+2%抗坏血酸溶液10μL作为基体改进剂,经氘灯背景校正,测定钴和锌含量,回收率分别在96.2%~102.4%和89.2%~107.8%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和8.2%,检出限分别为0.50ng/mL和1.0μg/mL,该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稳定、干扰低优点,适于样品中锌钴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HCl浸提-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土壤中Zn和Cd.测得土壤中Zn和Cd的含量分别为208.4 mg/kg和7.26 mg/kg,与湿灰化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结果表明,被测土壤中Zn的含量在标准以内,而Cd的含量已超标很多;HCl浸提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用扩展不确定度为0.015μg/m L的铜标准样品进行实验,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法和石墨炉法分别进行测定,并对实验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检测结果均在标准样品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火焰法和石墨炉法不确定评定结果分别为0.016μg/m L和0.018μg/m L,分析表明检测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值很小,经t检验,不同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卧龙保护区18种野生蕈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22份土壤样本以及18种共计125株野生蕈菌样本,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法和石墨炉法) 测定样品中Cu、Zn、Cr和Pb的含量. 结果显示: 土壤中Cu、Zn、Cr和Pb的背景含量依次为20.56 mg/kg, 21.39 mg/kg, 0.03 mg/kg, 8.26 mg/kg. 蕈菌中, Cu的最大累积浓度为381.04 mg/kg (红枝瑚菌); 褐环粘盖牛肝菌中Zn和Cr含量最高, 分别达到142.30 mg/kg 和 3.6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北京市售茶叶的质量安全状况,本实验利用原子吸收法对北京部分市售茶叶中的铅和铜含量水平进行了测定和分析。57个茶叶样品随机采自北京市场。所测样品中Pb的含量为0.198~6.345 mg/kg,只有一个样品的Pb含量超过国家最大限量标准5 mg/kg。Cu的含量为1.790~48.19 mg/kg,所有样品中的Cu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最大限量标准60 mg/kg。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售茶叶的质量安全状况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18.
谢锋  舒海霞  陆洋 《贵州科学》2010,28(4):108-111
文中对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容量瓶和移液管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校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的重复性引入构不确定度,并按数学模型计算出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标准物质的稀释过程、曲线的校准和样品重复性试验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话检胃粘膜样品中痕量铜和锌的原子吸收法测定。采用了微痕量分析技术;用硝酸—过氧化氢硝解试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锌。样品的检出跟:铜1.7μg/g;锌8.0μg/g,回收率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微痕量分析的要求。本法快速简单,适用于人体组织活检样品中Zn/Cu值的测定,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0.
莫达松  罗平  蒋天成  刘守廷 《广西科学》2012,19(3):247-248,252
为评定红外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硫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了测定过程中标准物质、称量、重复测量、仪器示值、助熔剂及瓷坩埚等来源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出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0073%,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5%.确定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重复性测定及标准物质选用,而仪器示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天平称量和由助熔剂及瓷坩埚引入的空白需要注意控制,从而衡量出该分析方法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