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猪学是畜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现代养猪生产和发展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我们在养猪学的科学研究过程中 ,对一些报刊上的论文、大中专教材和科技专著中有关养猪学的名词作过分析 ,发现其定名、定义和使用 ,不但用语混乱、名不副实、定义分歧点多 ,而且构词欠妥等情况亦十分普遍 ,与国家科技名词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求相差甚远。比如仔猪一词 ,现行还有哺乳仔猪、断乳仔猪、乳猪、奶猪、断奶仔猪、翻翻儿猪等名词 ,目前养猪学界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明确的讨论和科学规定。例如哺乳仔猪 ,就不应是一个词。因为“哺乳”一词是对哺乳动…  相似文献   

2.
一、总则(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遵照国务院授权,在广义的自然科学范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内审定并公布各学科规范的基本词(包括命名原则和科学符号等)。(二)本条例对名词委员会的任务、工作范围、活动和审定工作中的主要原则问题作出规定。二、任务及工作范围(三)全国委员会1.研究制定名词委员会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措施等重要问题。2.制定名词委员会的规划和计划。3.组织各学科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审批分委员会上报的各学科名词,并予以公布。4.宣传推广已公布的名词。(四)学科分委员会1.按照名词委员会的计划和审定原则等要求,组织开展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2.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促进名词的沟通和统一。注意与相关学科交叉名词的协调统一。(五)委员会办公室1.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和制定的工作原则。2.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组织学科间的协调。3.定期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4.研究审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处理一般问题。重要问题应向全国委员会请示汇报。5.开展应用术语学的研究,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6.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编印审定工作《简报》,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三、审定的组织工作(六)按学科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开展审定。(七)建立专业组、分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复审的三级审查制度。分委员会是基本审查单位。(八)审定程序详见“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四、审定原则(九)审定工作要建立在术语学的原则基础上。(十)审定工作要求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十一)学科之间交叉的词要按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则协调统一。(十二)正确处理订名中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约定俗成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十三)订名要符合我国汉语的构词规律。(十四)注意掌握好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十五)发扬学术民主,对出现的矛盾问题一般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个别严重混乱而又影响很大的词,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集中统一。五、其他(十六)为明确规定审定中的具体要求,另制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作为本条例的补充件。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组织各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开展术语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某些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得到广泛使用的汉字,无法通过计算机或打印设备等输出,严重影响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为促进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同时也为促进汉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征集未被《通用  相似文献   

4.
三强同志并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欣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即将召开,谨表示热烈地祝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2006年10月31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畜牧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30多位畜牧兽医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领导参加。大会由第一届畜牧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审定室主任邬江详细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原则和方法。畜牧兽医学名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苏振环先生代表本届委员会做出了工作安排和分工。与会委员经过认真研讨协商,基本确定了《畜牧兽医学名词》的编写框架,将各分支学科名词审定任务落实到个人,推选了各分支学科主要负责人,一致通过了工作计划。 (张瑞)畜牧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成名单顾 问:张子仪 任继周 夏咸柱 冯仰廉孔繁瑶 陈幼春 于大海主任:吴常信副主任:苏振环 陈焕春 阎汉平 张沅蒋金书 甘孟侯委 员:于双墨 于康震 才学鹏 马月辉区仲生 孔宪刚 文心田 文 杰王林云 刘秀梵 朱士恩 江国托许乐仁 张克家 张 劳 张忠诚张 勤 时建忠 李向林 李怀林李 英 李德发 杨 宁 杨汉春汪 明 陈永僩 陈江凡 陈杖榴林德贵 金宁一 段诚中 胡松华赵有璋 徐 柱 秦贞奎 董常生蒋宗勇秘 书:石 娟 李传业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7-38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7.
一、总则(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规范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名词委员会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名词(包括命名原则),并根据国务院授权予以公布,所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二)受国务院委托并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牵头。二、组织机构(三)名词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两级组成。(四)全国委员会1.全国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经审查批准后予以公布。2.全国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其中一名专职副主任委员),委员总数为80人左右。3.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联合提名,报国务院批准;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分别委派有关负责人担任,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后联名聘任。主任、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列席常委会),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执行全国委员会的职责。全国委员会委员由有关单位推荐,经常委会同意后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并联名聘任,任期四年一届。4.全国委员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5.全国委员会委员应该由各学科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科技专家、学者组成。6.全国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参加有关学科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活动;对分委员会的上报稿进行复审;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和咨询等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名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分委员会1.分委员会根据全国委员会的安排和要求,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名词审定计划,具体组织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分委员会对本学科所审定的名词负责。2.分委员会按学科建立。委员一般为25-30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秘书1-2人。3.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保证审定委员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分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人选由有关学会推荐,经与名词委员会办公室协商后,报全国委员会批准,由名词委员会和有关专业学会联合聘任。4.委员任期一般为4年。为保证审定工作的连续性,换届工作需根据一批名词审定工作的自然阶段,或学会换届等具体情况分别决定。换届时一般应保留上届委员半数以上。5.分委员会可根据审定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专业组。(六)办公室1.办公室是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名词委员会的日常工作。2.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3.办公室成员分工联系各分委员会,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名词审定工作;贯彻执行全国委员会的审定原则与方法;组织各学科之间名词协调统一的工作。三、其他(七)名词委员会的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CNCNST)  相似文献   

8.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13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眼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及编写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编审工作研讨会在厦门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主任助理张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张玉森、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办公室主任杨威、全国科学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商涛、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眼科学名词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有信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从事眼科学工作的专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值此新世纪钟声即将回荡全球之际,我谨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向参与科技名词审定的广大专家学者,向本刊热心的作者、读者以及一切关心和支持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贺!在即将过去的1999年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共和国的经济繁荣和民族昌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也包含着科技名词工作者的一份艰辛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名词规范化这一基础性工作,于1950年4月6日批准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主任委员。到60年代中期,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审定公布了一大批各学科名词术语,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促进作用。在十年动乱中,正常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被迫中断,使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受到很大损失。“文化革命”之后,我国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规模不断扩大,统一科技名词工作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辟了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新的历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按学科成立了53个学科分委员会,分别进行所属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全国1800多位一流的科学家应聘成为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委员,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唯有如此,才使得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迄今为止,全国名词委已公布出版了40多个学科名词,共计53种。基础科学的所有学科和技术科学领域大部分学科已完成了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纵观历史,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科技飞速发展,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一支主导力量。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全新的观念不断出现,作为科技概念载体的术语也不断产生和变化,因而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随着新科学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也必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业需要我们掌握时代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在名词审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并应用高新技术使名词规范化工作与国际接轨,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实现新世纪中的经济腾飞,作出创新性的贡献。为更好地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全国名词委自1985年起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此刊成为我国第一个交流名词工作经验、探讨术语学理论的园地。1998年正式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科技术语研究》。本刊自创办以来,努力贯彻全国名词委科学、民主、严谨、认真的作风和精神,使刊物在反映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进展和成就,交流审定工作经验,研讨术语学理论,以及促进审定工作与广大科技人员的沟通,促进各种传媒搞好名词统一和促进知识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许许多多关心和支持科技名词工作的人士成为本刊热心的作者和读者,并为共同办好此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环球同庆的2000年千年之禧即将来临。可以预言,在新世纪中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事业必将迈向新的辉煌。作为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配套的一项系统工程,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也必将以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为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光和热。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倍感任重而道远。科技名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她将伴随科技发展的前进步伐,继续书写新的篇章。全国名词委将与广大的科技名词工作者一道,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担负起肩头的重任,为祖国在新世纪中的振兴,作出更卓越的贡献。1999年12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I argue that in aiming to integrate the notions of representation and resemblance in the arts, philosophy of sciences and cognitive sciences one needs to focus on those processes of reasoning and creative inquiry that (i) exploit our faculties of imagination and mental imagery, (ii) create novel and useful metaphors based on iconic types of meaning, and (iii) may result in discovery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practices of artists and scientists. To address these matters within the confines of Goodmanian conventionalist and symbolic theories of logic, thought and language is unlikely to deliver these points. A comprehensive philosophy of signs, however, might do the job.  相似文献   

12.
美国遭到的恐怖袭击事件产生了一整套新词汇。这套词汇在美国2001年度词汇奖中囊括多项奖项。美国方言学会将本年度词汇大奖授予了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受的恐怖袭击事件的缩写“9·11”。这次评选是1月4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方言学会年度会议上进行的。这次评选的奖项主要包括最富创造性的词汇、最委婉的词汇和最无礼的词汇等,以及最能体现2001年精神的词汇。最富创造性的词汇是“自杀性爆炸手”,它是指2001年12月,在一架飞往美国的班机上,一名男子被发现在鞋中藏有炸药。而最委婉的词汇被授予了“摘菊使者”,它指的是美军在阿富汗使用的一种毁灭性的空袭炸弹。在最有用的词汇中,“面容鉴定”与“二手话”得到了相同的选票。前者是指对人群进行录像以找出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工作;后者是指无意中从手机上听到的谈话。“Osamaniac”用于描述对本·拉丹具有性吸引力的女子,它获得了“最不可能沿用的词汇奖”。(摘自《参考消息》2002年1月7日)  相似文献   

13.
14.
为准确编辑生物信息学稿件,对目前科技期刊生物信息学稿件中最常见的一些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名词用法错误进行了辨析。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稿件中常见的基因、蛋白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亲缘关系等名词的使用及其表述经常有误甚至有歧义;同时对基因和蛋白质的符号表达错误进行了辨析,虽然有90%的科技期刊中基因符号已用斜体字母表达,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基因符号尤其以基因命名的引物名称以及重组质粒中的基因符号未能用斜体字母表达。该研究结果可为科技期刊编辑掌握生物信息学稿件中最基本的一些名词的使用及其表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可卉  杨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2):29-35,125,126
帕普斯的《数学汇编》是世界数学史中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数学著作,它对希腊经典数学问题的研究为后来的数学指出了方向,拓展和预见了许多数学新领域。本文分析了明末至清末近300年间传入的《数学汇编》中的典型问题,探讨了中算家对古希腊传统问题的理解、接受情况。通过比较发现其在中国和在希腊发展的差异,西方由此导致了数学的进化,而中国延续了中算以算为主和重视实用的传统,发展了不严谨的证明方法,在西学的引导下触及到了数学发展的一些理论问题,所有这些为中国进一步接受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防治棉铃虫,我国1997年开始种植Bt棉花,到2000年已在华北地区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由于人类对于大规模种植Bt植物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Bt棉花对害虫地位演化的影响受到高度重视并引起广泛争议。本研究组在1997-2007年间在河北省系统研究了棉铃虫在Bt棉花田和常规棉花田的种群动态,结合华北地区1992—2006年100个试验点棉铃虫种群监测数据的模型分析表明:Bt棉花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破坏了棉铃虫在华北地区季节性多寄主转换的食物链,压缩了棉铃虫的生态位,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在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其它作物田的发生与危害。这一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商业化种植Bt棉花对靶标害虫的生态效应,为阐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昆虫种群演化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对发展利用Bt植物可持续控制重大害虫区域性灾变的新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术语数据库对于术语学的发展作用明显。文章介绍了欧盟互动术语数据库和加拿大政府术语数据库,列出了二者各自具备的一些优点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中国建设类似术语库的建议,以期为术语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一年。围绕基础研究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总体发展方向和任务,加强了基础研究宏观管理,改善了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环境,继续组织实施了各类研究计划,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提高了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需要加快信息学科新词定名的速度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我国亦正在加快信息化的步伐,这样,我们科技名词工作就面临两个现实,一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产生并引入表达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新业务的新词,须要及时定名、推广;二是各种信息概念、产品正在迅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领域,因此新闻媒体均大量报导这方面的有关信息,例如程控交换、蜂窝电话、集群电话、寻呼、传真、计算机、因特网等均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大家都迫切需要运用科学的、规范的术语来进行交流,新词工作若跟不上,社会就出现把蜂窝电话手持机叫做“大哥大”这样的笑话;Internet这样的词已成为新闻媒体最时髦的,使用频率很高的科技名词,其名称也是最混乱的,短短两年多就有十多种叫法。因此全国名词委员会确定把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列为新词工作重点,是十分正确的。二、最近信息学科新词定名工作的简单回顾需要加速新词定名工作这件事,领导机关和基层的同志都有迫切的要求,因此,有些学会和杂志都曾在近二年内零散地做了一些工作,虽有一定效果,但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权威机构的领导,工作开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去年全国名词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新词定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并公布试用等方式,这一系列积极,慎重的精神,有力地指导、推动了信息学科新词的定名工作。我们在全国名词委有关负责同志的亲自参与指导下开展工作,已于7月18日向社会推荐一批新词。在工作中我们碰到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要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进行新词定名工作,即如何组成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二是如何入手,即在众多的新词中先从哪一些词入手;三是如何发布、推广新词。我们的初步经验是:(1)如何建立机动灵活的定名机制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综合了电子、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这些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按原有的分学科成立的审定委员会进行新词定名工作显然是行不通了,因此全国名词委成立了由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新词审定组,其中包括学术部门专家和有关的政府、企业、新闻出版机构的专家们共同参与新词的定名工作。事实证明由学术和应用两部分专家来讨论新词的定名,工作将更为全面、完善并易于推广。因为新词的定名工作并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与新词工作相联系的,有广大的基础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如南京邮电学院)并已正式成立新词小组,积极地参与了此项工作。(2)如何选择新词,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经讨论,一致认为要先抓当前社会上最为关注,与大家有密切关系的新词,如网络、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等方面,因为这些词在社会中应用频繁,其中有些词的命名比较混乱,故需优先考虑。而在每一大类中,则着重审定与应用密切有关、面向用户的那些新词,并且要较完整地成批研究发布。在实践过程中,有些专家还统计了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度较高的新词,提出了要优先讨论定名的新词表。(3)如何发布推广新词利用新闻发布会、杂志、报刊多种渠道进行报导、推广,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是我们与以往公布推广学科名词不同的新形式,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统一名词的渠道。此外我们还与港台方面的专家进行了非正式的交流(并吸取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从最近一次推荐的17个新词发布后的反应来看,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有成效的。三、开展新词定名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新词定名工作,才开始不久,有待今后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目前有几点初步的体会如下:(1)整个社会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新词定名工作,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正确科技交流的基础,各方面都在思考、探讨,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只要加强领导,定能水到渠成。(2)在全社会有很好的人力资源来参与新词的定名工作,包括学术部门与应用部门。例如有国家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专家、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们(例如参考消息已成立了科技译名咨询机构),这为建立机动灵活的新词工作组提供了很有利的人才资源。(3)联合有关学科共同探讨信息学科中的一些关键新词是一种有利于名词统一的有效的办法。(4)现代术语学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若能有更多领域的专家参加到这方面来,通过切磋、掌握、熟悉这些原则与方法,将会加速今后的新词定名工作。(5)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可能一致,因此在定名中要发扬学术民主,不厌其烦,遵循定名原则——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等,研讨问题会愈来愈深入,认识终能得到统一。(6)建立广泛的新词小组是开展定名工作的基础,特别是一些从事特定专业的研究所,他们有专门从事名词研究的专家,并作了一些名词工作,若能早日建立新词小组,对于系统地开展新词定名,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7)中国有句老话:“大树下面好乘凉”,我们的体会是“大树下面好定名”,前一阶段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是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取得的。感谢全国名词委、各学会、各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各报纸、杂志、出版社等部门的支持。第一批新词发布后大家作了报导,很快推广了这些名词。各位为统一我国的名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希望今后我们加强联系,及时反映大家的意见和要求,共同做好我国的名词统一工作。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年。 2 0 0 3年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 ,加强了宏观管理和指导 ,稳步推进了科技管理和体制改革 ,强化了基础研究工作的原始性创新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 ,继续实施各类项目、基地和人才计划 ,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一、加强宏观管理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2 0 0 3年 5月 ,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起草并发布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