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快感"是叶芝诗歌中既意蕴深远又令人费解的一个主题。解读"悲剧快感"是理解叶芝哲学观、美学观及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尼采相信所有艺术的本质是提供审美的悲剧快感,而悲剧快感源自梦境(日神精神)和醉境(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碰撞、融合的过程。尼采的悲剧理论对叶芝的"悲剧快感"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芝建构的"悲剧快感"主题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审美艺术体验及审美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民间市井之义是关羽悲剧人性的基石,是他悲剧人性的关节点:性格上的弱点(刚而自矜)造成他的人生悲剧达到顶峰。从两个方面论述关羽以他悲剧的人性谱写了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水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萍萍 《科技信息》2011,(11):I0159-I0160
海明威是一个极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从他的成长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悲剧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精神诉求方面将浓烈的悲剧色彩与无畏的行动精神相结合,从而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7.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雅斯贝雅斯的悲剧本体论:一、悲剧知识即源于存在的知,悲剧以显现存在的真理为最终目的。二、悲剧冲突是真理与现实的分裂,这种悲剧冲突是建立在作为纯粹可能性的自我与现实的关系上的。由于雅斯贝雅斯在其悲剧本体论中专注于对人的内在自我的领会与阐明,从而为我们发展以把握外在世界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确立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赵氏孤儿》是著名的古典悲剧,给人带来悲的世界,但这种悲不是绝望的悲,是一种给人奋发向上的悲。悲剧中既有痛感的体现,也有一种快感在其中。讨论《赵氏孤儿》戏剧的悲剧快感,主要从韩厥两难处境、屠岸贾的过场作用对《赵氏孤儿》加以审美的分析和提炼,从艺术自身的角度看待《赵氏孤儿》方能体会到它长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川康边地的野蛮、黑暗与苦难如梦魇般留存在周文的记忆之中,并与他个人坎坷经历所形成的悲剧情愫相契合,从而构成了周文小说特有的悲剧思维倾向。而周文对鲁迅科学民主观念的继承又进一步张扬起他的悲剧主体意识,从而在他的小说中便形成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的价值关注的两个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超越     
马恩悲剧观主要体现在对拉萨尔的两封信中,但这并非是瞬间的灵感或顿悟,而是他们长期对历史和文艺思考的硕果。在马恩的早期悲剧观中,曾经徘徊着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的影子,但马恩走出了曾一度笼罩其身的思想阴影,不存偏见地保留了西方悲剧理论的核心特征——冲突的必然性,却赋予了它以全新的意蕴,是对西方传统悲剧理论的全方位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悲剧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人生的积极价值。悲剧艺术不同于现实的苦难,它不仅能唤醒人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实践意识,更重要的是引起人的审美意识,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和心智得到净化和升华。悲剧通过伟大的展示、磨难与毁灭,唤起人们惊奇、敬仰和赞美的情感;悲剧英雄的信念、毅力和勇气,使我们受到震撼和激励,并以其道德上的完美与不朽,唤起了人的崇高感。悲剧人生观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昭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理想、追求真知、追求完善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15.
《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段誉、虚竹以及慕容复、阿朱等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悲剧性,但他们的故事体现出的还是通俗小说的趣味性、娱乐性,只有萧峰的悲剧是个例外,远远超出其他人物。通过论述萧峰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又是英雄悲剧和历史悲剧,探讨萧峰悲剧的认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那样的生活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向上的路。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更进一步深入到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王兴珂  聂媛媛 《科技信息》2013,(12):169-169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女性形象。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中,在当时多数女性作为第二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揭示了造成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各种原因。苔丝有着丰富的性格特征,她生性淳朴善良、执著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但这些追求和反抗又缺乏独立的女性意识,所以她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悲剧文化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他不仅在悲剧的题材、模式、主题以及悲剧精神等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悲剧文化,还以其自身的经历,独特的认识视角、生存洞察力以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阐释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也为人本体生存的真实状况提供了解释的依据,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净化人们的心灵,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