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头闭壳龟是1988年才被发现命名的新种,是安徽省特产的淡水龟类。金头闭壳龟之所以很晚才被发现命名,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它分布地狭窄,二是它数量稀少。金头闭壳龟仅分布于安徽省的南陵、黟县、泾县等地。也有人说,该龟仅产于泾县的后坝、孤峰和蔡树村等乡镇的山涧溪流中。数量极其稀少。据报道,安徽泾县和南陵的两处水产品收购点每年也仅能见到3只左右,1994年泾县仅见到1只。《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已将其列为“极危”物种。  相似文献   

2.
于2001-2004年对安徽省泾县金头闭壳龟野生种群的分布、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头闭壳龟目前在泾县的分布仅限于古坝、蔡村和孤峰三乡的山涧溪流,分布范围为北纬30°27'到30°52'.在约80km2范围内,分布有80-240只金头闭壳龟.由于人们的活动使得栖息地范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对金头闭壳龟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金头闭壳龟(Cuoraaurocapitata)是我国特产爬行动物,安徽省特有种,目前已知仅分布于皖南青弋江源头和上游的少数支流中,野生数量十分稀少,濒临灭绝,亟需进行保护.目前对金头闭壳龟的保护生物学、遗传学等的研究已有多篇报道,但鲜见对它生理学的研究,尤其对该物种心电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更好的开展对金头闭壳龟的保护,对它的心电随季节性变化研究显的尤为重要.本研究从2006年至2008年间对该物种的心电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掌握了金头闭壳龟的心率和心电各波随季节性变化及交配期心率和心电变化的特点;并讨论了影响描记金头闭壳龟心电图的有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金头闭壳龟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潘氏闭壳龟是中国的特有龟类,已被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为珍稀濒危物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定为"极危(CR)"等级.近年在河南信阳发现野生潘氏闭壳龟6只,是目前我国发现野生潘氏闭壳龟数量最多的地区,对其形态参数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5.
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是1825年发现的一种淡水龟,因其背甲上有三条明显的黑色条纹而得名。也有称其为金钱龟、红边龟、红肚龟、金头龟的。三线闭壳龟隶属爬行纲、龟鳖目、淡水龟科、闭壳龟属,是我国7种闭壳龟中最漂亮的一种。它的头大小适中,头背部皮肤光滑,色泽蜡黄;喉部、颈部呈浅橘红色,头侧眼后有近菱形的褐斑块;背甲红棕色,有三条黑色纵纹,似“川”字;腹甲黑色,边缘部分黄色;腋窝、四肢、尾部的皮肤橘红色。  相似文献   

6.
黄缘闭壳龟     
随着我国养鳖热降温,养龟热已初露端倪。我国有34种龟(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种),挖掘出有特色、价值高、易饲养、品质优的品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开发具中国特产的龟类出口,是加入WTO争取市场的必由之路,可使我国特色龟产品入世占据“人无我有”的优势。笔者在此专门介绍可与我国有名的金钱龟相媲美的龟——黄缘闭壳龟,此龟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的闭壳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壳龟类是淡水栖龟类家族中一群特殊的动物,隶属淡水龟科(Bataguridae),闭壳龟属(Cuora)。一些淡水栖龟的龟壳由背甲与腹甲间借具柔韧性的韧带相连接;腹甲上的胸盾和腹盾间也  相似文献   

8.
野生黄缘闭壳龟繁殖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野生黄缘闭壳龟雌雄性比的调查,龟卵受精率和种龟怀卵量的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中,随着年龄,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的出现,雌雄龟的性比发生明显变化,300克以下的个体,雌雄比例接近1:1;300-400克的个体,雌雄比为1:0.83;600克以上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0.11,雌龟占绝对优势,野生黄缘闭壳龟的产卵量低于怀卵量,且卵的受率低,这主要是因为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密度过稀,严重影响了黄缘闭壳龟的正常交配和卵受精,导致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金钱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钱龟是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的俗名,隶属淡水龟科,闭壳龟属。是世界级的保护动物,先后被列入C ITE S公约附录二和IU C N物种红色名录中;我国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金钱龟在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均有分布。广东和广西的金钱龟养殖户较多,对此我早有耳闻,一直期盼着能一睹芳容。但终因其身价不菲,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养殖金钱龟业内人很难介入其中,加之饲养者的小心谨慎和戒备之心,一直未能如愿,更别说实地走访和拍照了。2003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广东佛山龟鳖研究会会长区灶流…  相似文献   

11.
金钱龟又名红边龟、断板龟、三线闭壳龟,是龟科中最珍贵的滋补珍品,全身各部均能入药,主治肾阴不足、肾虚遗精、崩漏带下、腰膝萎弱无力、吐血、尿血、子宫出血、淋巴结核等病症。目前野生资源稀少,市场售价昂贵,人工养殖大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黄缘闭壳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黄缘闭壳龟这一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的野生种质资源进一步遭到破坏.通过总结黄缘闭壳龟形态学及种群分类学的相关研究,概述了黄缘闭壳龟的最佳生存条件、不同种群的主要特征以及群体间的分类方法.该研究为黄缘闭壳龟濒危的种质资源保护、栖息地重建、自然保护区管理以及精确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布于我国的淡水龟有2科10属。平胸龟科只有平胸龟一种,其它24种均属淡水龟科(或龟科)。其中,地龟、锯缘摄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等喜生活于林中潮湿的土地上,但可入水活动,只是不能进入深水,应属半水栖龟类。淡水龟多栖息于浅水水域,经常上岸活动觅食,但运动速度较慢,遇敌害后,如果来不及爬入水中,只会将头、尾和四肢缩入壳中,消极防御,故极易被人捕捉。随人类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地龟     
地龟(Geoemyda spengleri)俗称泥龟、金龟、灵芝龟,是龟鳖目、淡水龟科、地龟属的动物。在我国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见于日本、越南等国家。我们说地龟神秘,主要是指它的外形很有特点,生活习性也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而且地龟数量稀少,不容易被人找到。地龟是一种小型龟类,在我国30余种龟中,它的体形最小,成年个体壳长只有10厘米左右,很少超过12厘米,壳宽不足8厘米。地龟背甲低平,上有3条明显的嵴棱,背甲前后缘均呈强锯齿状并略向上翘起。尤其是后缘,锯齿尖锐而突  相似文献   

15.
黄缘闭壳龟人工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野生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创造其人工养殖环境,利用人工合成饲料,经过110天的饲养试验,使幼龟体重增加104%,成龟体重增加26.1%,亲龟体重增加24.2%,亲龟的产卵率为100%,人工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野生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创造其人工养殖环境,利用人工合成饲料,经过110天的饲养试验,使幼龟体重增加104%,成龟体重增加26.1%,亲龟体重增加24.2%,亲龟的产卵率为100%,人工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广西存在安布闭壳龟的初步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于1991年在1992年两次带着安布闭壳龟的活动标本,深入上思县思阳镇,钦州市大直镇等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访问,获得安布闭壳龟的幼体背甲标本2个,一背甲标本1个。在调查中虽没获得活体标本,但两次调查所得资料表明广西的十万大山很可能生存有安布闭壳龟。  相似文献   

18.
现在地球上的龟类并不兴旺发达,最多也不过200来种,海龟就更少了,全世界仅存8种左右。在我国辽阔的海域中,已捕捉到的海产龟类有4种。我国的山东、福建、台湾、浙江、广东等沿海地方都有分布,其中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除了对珍稀植物资源进行观赏价值的论述和评价外,还针对珍稀植物观赏特性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提出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引推广珍稀植物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除了对珍稀植物资源进行观赏价值的论述和评价外,还针对珍稀植物观赏特性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提出了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引种推广珍稀植物上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