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称为“得乐易得”(droid)的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装、甚至能自我毁灭、自我再生。每当这种机器人接受某种任务时,它都能够根据该任务的需要而设计自己的造型并很快自我组装起来,任务完成后又能自我熔化掉。下一个任务来临时它又能够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设计、自我组装和自我熔化、自我再生。如此循环不已。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几次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有效完成很多工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科研活动中,机器人探测器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最隐秘的角落;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型机器人让生活更加轻松。最近已经出现了可以同步接收人类大脑信号的机器人,机械义肢的普及指日可待。科学家们对机器人的研发从未停止,而机器人爱好者们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这个夏天,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3.
视点     
《科学之友》2013,(7):12-13
蜜蜂机器人这种只有80 mg重的小型装置被称为"蜜蜂机器人",它由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设计,有一对飞行时嗡嗡作响的翅膀,每秒钟拍打120次。蜜蜂机器人拥有极薄的翅膀和由压电致动器制成的"飞行肌肉"。每个翅膀都被固定在线腿上方一个细长的碳纤维躯干的顶部。和真正的苍蝇一样,这些翅膀可独立活动、旋转和拍打。拍打翅膀时产生向下的气流,使蜜蜂机器人升到空中。它向前和向后飞行都是靠倾斜身体来完成的。将来它的潜在用途包括搜索与营救、监视、环境监测,甚至引领真正的蜜蜂给农作物授粉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真     
自主型运输机器人 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一家公司展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辨认并避开障碍的具有较高智能的自主型运输机器人。 此机器人的光学传感系统以数字摄像机为主,不仅能够辨认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还能辨别所要运输物件的位置和尺寸差别,并对障碍物和运输物件精确定位。以计算机为主的自动驾驶系统可指挥机器人绕开障碍,完成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5.
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总部确定,2020年前将双足行走型机器人送上月球。月球机器人与大型太空机器人以及月球车不同,其任务是代替航天员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美国、日本和中国都在加紧推进月球机器人项目。  相似文献   

6.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3,(10):18-18
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蛇形侦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当它被敌人的炮火损坏后还能继续移动。这种蛇形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原型,科学家们将它设计成可以被直升机空投并在战场上爬行,同时利用光学、声频以及其他传感器来侦察敌人的活动。由于紧靠地面并像蛇一样向前爬行,因此这种蛇形机器人将会比依靠轮子或履带缓慢移动并缺乏防御能力的一般侦察机器人更具隐蔽性,功能也更齐全。  相似文献   

7.
吴沅 《自然与人》2012,(4):16-19
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但直到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因此称这年为"机器人元年"。机器人按照从低到高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可以完成规定的一些动作;第二代已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第三代则有智能  相似文献   

8.
日本研究人员研制出一款能够学习并掌握编程时所不具备功能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利用过去的经验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出判断,找到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宋涛  张亮 《世界科学》1999,(4):35-36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现代化兵器的不断涌现就是这样。如今,现代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制导武器以及将要在未来战争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减弱单个士兵的机智与勇敢所起的作用。如何制造一种机器,用以代替士兵执行日益危险的军事任务,成了各国军事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士兵的诞生与现代化兵器的发展密切相关,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催生出机器人士兵这个“婴儿”。在战争中迅猛成长军用机器人可定义为: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棒球的故乡日本进行了一场棒球的机器人对决。这种新型机器人由东京大学的石川正俊教授主持开发,受到球迷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1.
全球深海生态研究计划未来将使用一种新型机器人,将海底影像传输到国际网络,这种深海机器人将部署在北太平洋海域。德国最近推出深海履带式机器人的原型,即一架连接到光纤电缆的网络摄影机,可将6000米深的海底影像与测量结果,直接传送到网络上公布。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设计少不了依赖费用昂贵的研究船。深海观测机器人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实验阶段,未来将部署在美国西北岸无人深海研究站附近。此外,在地中海东部,也将展开类似的地震研究计划。未来也许将用来从事近海石油勘探。新型深海机器人@明月  相似文献   

12.
洗发机器人     
日本松下公司最近研制出一款新型洗发机器人,为年老体弱者带来了福音。这款洗发机器人看起来就像是理发店里的高级洗头椅。松下公司的研究人员说,这项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在日本这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可能有助于替代人工护理,且不会降低服务质量。研究人员说,利用机器人手臂技术和24根机械手指,这种机器人可以像人手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由活体器官和人造元件组成的仿生体,这一目标已不再是纯粹的幻想了,一些实验室完成了把大脑神经元和电子元件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工作,从而为在动物和人身上进行各种试验打开了大门.残疾人将是这种技术的首批受益者,人体能力的改善似乎将是这种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大脑神经元和硅元件的结合打开了仿生人"潘朵拉盒子".所以,这种技术也会像克隆技术一样引起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心跳程序     
当第一个全能机器人被制造出来时,人们都幻想着不需要再卖力工作时代的来临,于是,这种机器人很快被批量购买,并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地球上,机器人成了唯一一种和人类数量相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刘茵 《世界科学》2005,(8):30-31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科幻故事:一群由网络所控制的机器人在陆地上漫步,当其中的一个发现什么的时候,其他的机器人就立刻知道了这件事的全部内容——它们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其执行是一个被称为“蜂群”的机器人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6):14
美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名叫uBOT-5的医疗辅助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为病人听诊,甚至还能够为需要急救的病人拨打急救电话911。由于美国当年婴儿潮的那一代人如今正步入晚年,因此这种机器人可以极大地缓解美国医疗系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7.
孙猛猛  谢晖 《自然杂志》2006,42(3):187-200
微纳米机器人指的是尺度在微纳米级别(几纳米至几百微米)的微型机器人,其能够将磁能、光能、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具备能完成更高效、更精确局部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潜在功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纳米机器人的制备方法,阐述了相关驱动手段,总结了其在靶向医疗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活体应用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19.
软体机器人     
刘超 《世界科学》2012,(4):60-61
就软体机器人(类似海星似的软体动物)而言,在低强度挤压时所表现出的能力,硬体机器人一般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6):14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为儿童研制了一种小巧有趣的块状机器人roBlocks,孩子们可以把很多roBlocks拼装在一起组成更为复杂的机器人,通过这种尝试所得到的机器人,其功能是不同的。当孩子信组装roBlocks的时候,学习考虑的是如何局部的动作影响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