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能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它们甚至能学人"说话".  相似文献   

2.
鹦鹉很善于模仿人类说话。因此,从古时候起,人们就把马上和别人说同样的话这一行为叫做“鹦鹉学舌”。 不过,鹦鹉只能模仿很短的一句话,而另外一种叫做阿苏儿的小鸟却能模仿很长的一句话。此外,乌鸦、白头翁等鸟类也有模仿短话的本领。还有一种叫做伯劳的野鸟,它能把其他小鸟的叫声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些善于模仿发音的鸟,大脑中枢特别发达。它们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利用耳神经传达给大脑中枢,再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4.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交往时,往往要用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神秘的动物王国里,很多聪明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们以“身份证”互相识别、寻找“意中人”…… 声音“身份证” 云雀以其悦耳的叫声而闻名,它们能够发出300多个不同的音节.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云雀则更多地使用相同的音节,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别类似于人类的“方言”.云雀之间能根据是否会讲本地的“方言”来判断对方是邻居还是“外来户”.而每只云雀的叫声都略有不同,它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个邻居的声音和方位,如果邻居进入了自己的领地,云雀也会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6,(10):47-48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能够用声音交流,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对斑胸草雀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年轻的雄性斑胸草雀是从它们的父辈那里学会唱歌的。 研究者发现,斑胸草雀学唱的方式和人类学习语言一样是有规律的。在学习方式上,有的斑胸草雀能一口气把整首歌都背下来进行模仿,用这种方式学唱的鸟能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韵律和长度,但仔细听的话,却会发现它们所模仿的内容可能会大相径庭。而有的斑胸草雀每次先选择整首歌的其中一段,化整为零,然后再拼接成章。当然,这两种方法最后都能够使它们学会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无害的弱小动物为了生存,往往都有各自的规避、防身本领。保护色是最常见的一种,变色龙和章鱼也许是演化得最成功的两种变色动物,它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变换体色,以适应身处的环境。章鱼的防身本领就有多种:它不仅善于变色,还能施放“烟幕弹”逃生,即能像乌贼一样喷射“墨汁”。不久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的3位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章鱼品种,这种章鱼不仅能随环境随时改变体色,还能模仿多种可怕动物的形体来吓退掠食者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海豚的呼叫     
科学家们早已知道,海豚会利用各种哨声来传递声音信号。但是直到最近,苏格兰生物学家才实验证实,海豚的声音信号系统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更发达。苏格兰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家文圣特·雅尼克证实,每条海豚都具有自己的名字(或呼名)──特殊的“声音签名”,根据“声音签名”人们可对它们加以识别和确认,而且每条海豚都是自己 “想出”自己的特有哨声的。 雅尼克没有宣称自己发现了 “海豚语言”。因为他认为, “这无疑是一种复杂而又进化得很好的声音联络系统,其中包括 ‘个人’的呼叫信号,但是目前,我还不大能利用这种海豚的 ‘语言…  相似文献   

9.
鸟语的利用     
各种鸟都有它们特定的语言以传情达意,相互联系。我国云南省的彝族农民生活在深山密林里,不仅懂得鸟语,还能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他们学某种雄鸟叫,雌鸟就会闻声赶来;如果学雏鸟叫,它们的“父母”也会闻声而至。  相似文献   

10.
废旧塑料、烟雾尘灰、黑水油污、垃圾废物,都是看得见的污染。但是还有一些污染是看不见的。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忽视了它们,因为它们在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1.噪声。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杂乱组合,也就是人的主观不需要的声音。声音的强弱一般用“分贝”来衡量,强度在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开始烦人了。这种声音刺激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加速破坏这种细胞。城市噪声污染的严重性已普遍引起世界的不安和关注。城市交通噪声经常在70分贝以上,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得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等。一…  相似文献   

11.
动物们通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告诉同伴“有危险”,或者宣布“求偶仪式就要开始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很大,大到能穿透水体,能在遇到树木时产生回音,能传到数千米之外的接收者的耳朵里。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界中最典型的“大嗓门”。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动物都会鸣叫发声,但在不同情况下,它们发生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于是就成了它们的“语言”。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靠“体态语言”达到相互交际的目的。 低频似电波 大象所发出的短暂的频率很低鸣叫声能传送到2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种兴奋或恐惧的低鸣声能感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哆啦A梦”系列动画片的2009版《大雄和绿巨人》中,出现了一棵有知觉、会交流的“树小子”。它来自一个绿色的外星球,那里的植物不但会交流,甚至可以说话、可以行动。当然,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科学家一贯认为植物不具有社会性。然而,某些环保主义者坚持认为植物也有社会属性。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的确有社会属性,因为它们可以辨认亲属,能和同种植物和谐共处,却厌恶其他种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4.
走近海豚     
海豚不是鱼,它们像人一样是温血哺乳动物,又由于它们具有非凡的模仿能力和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被称为“智能”动物。海豚的友善、快乐、优雅、宁静等品性使它成为最具魅力的生物之一。 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海豚可能是宽吻海豚,因为它最适于生活在人的照顾之下,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海豚种类。宽吻海豚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展览会上和各种研究机构中。此外,它还是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11):73-73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人如果不学说话就不会说话。一个人如果从孩童起有听力障碍或完全失聪,又没有接受特殊的教育,那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很差,甚至是哑巴,这也是为什么“聋哑”两个词往往放在一起用的缘故。 那人是如何学会说话呢?美国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开始学会语言时,先学会辨别单个词语的意义,然后才能听懂别人的话。15个月至18个月之前的婴幼儿每天能学会  相似文献   

16.
据悉,美国将制造一种可以直接将声音发射进人类大脑的微波束枪。它利用的是一种微波声效,这种效果足够“响”,能使人群产生不舒服感,从而丧失反抗能力。因为声音不能通过耳膜进入大脑,所以标准声音安全限制不再适用。研究人员称:“这种令人厌恶的效果将音量与令人反感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你无法阻止它对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18.
抹香鲸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人来说,这些声音是稀奇古怪的,但对鲸来说,这些声音就是有特定含义的信息。抹香鲸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几百米到几千米深的海底,在那里它们无法看清水里的物体,只能靠回声来探索周围的环境,确定猎物的方位、距离。如果你把水下侦听器放到海里,就能听到抹香鲸不断地发出时快时慢的“嗒嗒”声。这就是抹香鲸用于回声定位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电脑的心脏构件——芯片的革新可谓日新月异。不仅仅是它的运转速度快,而且功能迅速扩大。会看的芯片最近,一种“通用视觉处理器”(GVPP)芯片由法国影像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历经10多年开发成功。这种通用视觉处理器有模仿人眼感觉不同颜色和物体运动的能力,每秒能处理200亿个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研究院接到一个报告:在英国南部的一个山村里,发现了一种叫做“语言缺乏综合征”的怪病。得这种病的人身体健康,但就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思想,不管是声音或者书写。这些患者仿佛天生缺乏语音模仿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而且这种病是通过家族进行遗传的,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他们开始对这种病症进行研究,从而揭开了人类独享语言基因之谜。人们都认为,人类从万物中脱颖而出成了地球的主宰是得益于上帝的垂爱,但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人类掌握了语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人类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