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Ce(NH_4)_2(NO_3)_6作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与纤维素在70%ZnCl_2水溶液中均相接枝共聚反应的某些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1.0×10~(-3)克分子/升,单体浓度为8.45×10~(-1)克分子/升,30℃反应72小时,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罗布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及产物的物理性能。当铈离子浓度为6.5×10~(-3)~14×10~(-3)mol/L,单体浓度为0.7×10~(-1)~1.2×lO~(-1)mol/L,氢离子浓度为7×10~(-2)~1O×10~(-2)mol/L,40℃,反应3h,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接枝纤维断裂伸长比纯纤维有所提高,改善了柔顺性。  相似文献   

3.
以H_2O_2-硫脲(TU)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1.60×10~(-3)mol/L、〔TU〕=8.0×10~(-4)mol/L、〔AM〕=1.0 mol/L,pH=5,45℃反应5h,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4.
发现K_2S_2O_8(KPS)是丙烯酸乙酯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的有效引发剂。当〔KPS〕在6.36×10~(-3)~8.17×10~(-3)mol/L、〔EA〕在0.45~1.0mol/L范围内、50℃、反应6h,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及接枝效率均较高。在碱溶液中将接枝共聚物皂化,得到粘度较高、且相当稳定的溶液。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分别与苧麻及亚麻纤维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规律。当[Ce~(4+)]在4.5×10~(-3)~6.5×10~(-3)mol·l~(-1)、[M]在6×10~(-1)~9×10~(-1)mol·l~(-1)、[H~+]在5×10~(-2)~8×10~(-2)mol·l~(-1),30~40℃,反应2~3小时,接枝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体系,丙稀腈与亚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并探讨了接枝亚麻皂化物作为离子吸附纤维对汞离子的吸附率。[Fe~(2+)]为4×10~(-3)mol/L、[H_2O_2]为4×10~(-3)mol/L、[H~+]为6×10~(-2)mol/L,在40℃反应2小时,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皂化后的亚麻纤维50毫克以上在适宜的pH值条件下,可以去除溶液中85%以上的汞离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反应.选用(NH_4)_2S_2O_8、FeCl_3、H_2O_2—FeSO_4、KMnO_4等不同引发剂作比较,结果表明过硫酸铵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引发剂,其最佳反应条件是丙烯酸浓度为1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对所得共聚物的吸水量及保水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8.
Mn(Ⅲ)引发淀粉与MMA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研究了MMA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引发剂浓度,MMA浓度,淀粉浓度和湿度改变绎接枝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求出了反应速度的表达式;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求出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均聚反应的活化能分别是31.15kJ/mol和46.83kJ/mol。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尿素-过硫酸铵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乙酯(EA)与明胶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结果表明,维持反应时间为2.0h,[G]=20.00g/L,[EA]=0.1900mol/L,[APS]=1.3×10~(-2)mol/L,[U]=1.3×10~(-2)mol/L;T=60℃时,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均较高.此外,还测得了接枝PEA的粘均分子量,讨论了其接枝共聚机理.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缩丁醛—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已采用硝酸铈铵/硝酸引发体系于水悬浮液中在30℃合成,接枝长度和每个聚乙烯醇缩丁醛分子上支链的数几分别确定为(?)n3-6×10~4和0.1-0.3。测定了反应时间和铈离子浓度对接枝率,接枝长度和支链数目的影响。亦讨论了其他反应参数的影响,并研究了此聚合物的吸水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粘附及血液相容悱。结果表明此共聚物当接枝率为15—25%而平均接枝链长度((?)n)大于4×10~4其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高吸水树脂。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水剂的吸水能力达700倍以上;最佳反应条件为:[(NH_4)_2S_2O_8]=3.1×10~3mol/L,[AA]=25mol/L,T=70℃,t=3h。  相似文献   

12.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过硫酸钠作引发剂,对影响丙烯酸乙酯与马铃薯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较详细地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乙酯浓度为0.56 mol/L,引发剂浓度为5.83 mmol/L,反应温度为48℃,反应时间在120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低酸度介质中铀酰和dl-酒石酸的络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法研究了低酸度介质中不同温度下 UO_2~(++)-dl-酒石酸的络合形成,证明在溶液中存在有 UO_2 HL~-,较高温度时还发现存在有 UO_2HL(H_2L)~(3-),在25、35、45和55℃时,β_1为1.5×10~(-6)、1.1×10~(-6)、6.6×10~(-7)、3.8×10~(-7);在45°C、55℃时,β_2为2.0×10~(-3)、4.2×10~(-3),求得△H(β_1)是—4.8千卡/克分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制了Rhcl(φ_3P)_3为催化剂前身,三苯氧膦为稳定剂,HI为引发剂的三种成分的络合催化剂,用于二异丁烯低压水合羰化制3.5.5.—三甲基已酸的反应。在185℃、40kg/cm~2(CO)压力下,二异丁烯36.6毫升(0.249克分子),Rhcl(φ_3P)_30.462克(5×10~(-4)克分子),三苯基膦0.65克(2.5×10~9-3)克分子),HI9毫升(0.05克分子),H_2O_2(30%)10毫升,水6毫升,于钛钢高压釜中反应十小时,二异丁烯获得72.7%的转化,总酸收率为59.1%,对酸的选择性达81.2%,正构/异构=1.64。考察了Rhcl(φ_3P)_3·Rncl_3·3H_2O、Pdcl_2·2H_20三种催化剂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60为分散剂,硝酸铈铵/过硫酸钾(CAN/KPS)为复合引发剂,通过反相悬浮共聚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中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将该接枝共聚物用于对高浊度水的絮凝实验.结果显示接枝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用量10 g,丙烯酰胺用量5 g,分散剂用量3 g,引发剂用量0.3 g(CAN/KPS=0.5,摩尔比),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2 h;絮凝实验表明该淀粉接枝絮凝剂对高浊度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了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秀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酯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和淀粉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4.5×10^-3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MMA和VAC重量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用核磁共振谱对接枝交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与偶氮氯膦Ⅲ在乙醇—水介质中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氯膦Ⅲ(ChlorophsphonazoⅢ)(C. P. Ⅲ)为稀土元素的显色剂之一。今村介召了稀土元素的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65nm)为(2.15~4.3)×10~4l·mol~(-1)·cm~(-1)。武汉大学报告了重稀土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5.4~7.4)×10~4l·mol.(-1)·cm~(-1)。竹田津指出,偶氮氯膦Ⅲ与輕重稀土的显色反应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重稀土的絡合物可由α型轉变成β型。我們研究了在乙醇——水介質中形成RE—C.P.Ⅲ絡合物的适宜条件,得出稀土克分子吸光系数(λ_(max)=675nm)为(1.26~1.59)×10~5l·mol~(-1)·cm~(-1),是文献值的2~3倍。  相似文献   

19.
醋酸乙烯酯与马铃薯淀粉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用硝酸铵作引发剂,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与马铃薯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较详细地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烯浓度为1.35mol/L,引发剂浓度为7.50m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在90~120min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AA)及丙烯酸甲酯(MA)为接枝模型单体,以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黏度、黏度热稳定性和黏附性能为评价指标,研究了Ce(NH4)2(NO3)6,FeSO4/H2O2,KMnO4/C6H8O7,K2S2O8/Na2S2O3,(NH4)2S2O8/NaHSO35种引发体系对淀粉的接枝引发作用,评价了它们作为接枝淀粉浆料引发剂的优劣,为进一步改善接枝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奠定基础,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NH4)2S2O8/NaHSO3和FeSO4/H2O2是性价比较高的引发剂,可以作为接枝淀粉浆料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