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同为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斑马、牛羚、水牛、羚羊,为何只有斑马长有与众不同的斑纹皮毛呢?看似普通到甚至很少有人思索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在被动物学家所探寻。传统主流思路认为,斑纹可以帮助斑马在草丛中躲藏,让自己的身躯融入高草丛,以防被捕食者发现;另一种主流理论认为斑纹会让食肉动物感到眩目,因此无法判断斑马的动作;其他观点认为斑纹可以起到降温的作  相似文献   

2.
猎豹在非洲草原上向来以敏捷、矫健著称,不可思议的是有时却迫于斑马群的追逐。而一对猎豹母子面对一群狂奔过来的鬣狗就更是惊骇不已。与斑马相比,鬣狗当然凶恶得多,转瞬间,小猎豹就会被它们卷进狂流之中。不过不必担心,会吃掉幼狮的鬣狗却不会伤害猎豹的幼仔,因为猎豹是它们的“伙食长”。 鬣狗是种很复杂的猛兽,让人吃惊又让人佩服。一只小猎豹被斑马从母亲身边冲散,闯到3只鬣狗的圈子里去了,情况似乎很危急。鬣狗真的不会吃掉它吗? 最初,猎豹母子横穿过这片有很多动物的大草原时,多少带有一点捕猎的味道。但是这已办不到,因为大羚羊、斑马等大型动物很多,而体型与自己差不多的瞪羚则巧妙地利用大型动物做掩护,跑动中总是与猎  相似文献   

3.
你也许看惯了电视里非洲大草原中被狮子追逐的斑马群,但我今天所要说的斑马却大不一样。它们生存的环境不在草原,而在高山,这里没有大树,却有着一望无际覆盖山野的草丛。它们就是斑马的三个亚种之一——高山斑马,  相似文献   

4.
霍加皮是世界上较为稀有的动物,欧洲的探险者们曾称其为“非洲深处的神秘生物”.在当地的个子矮小的匹格米人之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霍加皮的故事. 如今,这种生物不再是非洲专有的了,因为就在2011年,美国纽约的布隆克斯动物园诞生了一只小霍加皮,为雌性,人们给其取名为姆布拉.这大概是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出的第一只霍加皮.为此,动物园专门举行了庆祝会.当这个小家伙在它的围栏中奔跑时,参观者们都对这只有着驴一样的耳朵、斑马般的条纹和鹿一样身形的动物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的肯尼亚和扎伊尔的茫茫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似鹤非鹤、似鹰非鹰的大型鹳类,它们有时成群地与非洲秃鹫争夺非洲狮等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斑马和羚羊的尸体, 有时肆无忌惮地潜入当地农居、渔村、城镇街道,寻找游人和当地居民丢弃的食物,它们就是鹳鸟家族中的强者——非洲鹳。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现代人类起源,学界的主流理论是非洲起源说,即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是远古非洲狩猎采集者的后代。对于那片孕育自己的摇篮,我们试图通过每一场考古探寻,每一块化石遗骨,每一次基因分析,拼凑出它的更多历史。不过这些研究往往集中于现代人类,或者说晚期智人,在8万至6万年前从非洲扩散至其他大陆的历史。而当“出非洲记”结束以后——5万年前,2万年前,9 000年前,留在非洲的人类又经历了什么呢?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了解甚少。(不管是离开还是留守非洲的晚期智人,虽然都算我们这些“现代社会人类”的史前祖先,但也属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  相似文献   

7.
梁东云 《科学之友》2007,(19):56-58
猎豹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杀手。它以闪电般的速度和锋利的爪牙,成为草原上其他动物的克星。因为捕捉困难,猎豹又是国际上各大马戏团紧缺的“动物”明星。对于那些动物偷猎者来说,猎豹无疑是最具价值的猎物。2007年2月,为了能得到丰厚的报酬,著名的“动物猎手”科尔和非洲籍助手一起进入非洲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的目标就是猎豹!  相似文献   

8.
失落文明的证据,一个个像袅袅青烟般从非洲内陆升起,大津巴布韦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当地人将遍布于当地的二百余处大小石头城都叫做“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在当地语中的意思是“石屋”。  相似文献   

9.
虽然没听说谁看见过没有斑纹的斑马,但按道理说,也许会有。斑马的斑纹由黑白两色组成,黑色部分的毛里含有一种叫做黑色素的色素。如果突然发生变异,斑马体内不能生成黑色素,那部分的毛就会变白,斑纹也就随之消失。 如果斑马患白化病,它的后代出生后也不会有斑纹。 正常的斑马都有斑纹,但在南非共和国的南部,从前曾有过一种身体前半部分有斑纹、后半部分没有斑纹的斑马。可惜1878年此类野生斑马已灭绝,1882年在动物园饲养的最后一匹也死去,从此它从地球上完全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流行的“走出非洲”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源自于共同的非洲祖先。这些早期人类离开非洲的原因解释为:大脑体积增长到一定程度,为早期人类向欧亚迁徙提供了主要推动力,使其有更多智能来适应与非洲大相径庭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袋狼的命运     
曾经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小岛上的袋狼,是一种奇妙的动物: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是一只狼,然而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有着条纹;此外,它和袋鼠一样同是有袋类动物,但它却可以像鬣狗一样用四条腿奔跑,也可以像袋鼠那样用后腿跳跃行走。或许由于这“四不像”的特征,它又被人们称做塔斯马尼亚狼、斑马狼以及塔斯马尼亚虎等等。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窗     
英国昆虫学家布赖迪在研究了苍蝇的行为后指出,苍蝇能够自动降落到任何一个温暖而移动的物体上,其中包括正在移动的死苍蝇。有意思的是,苍蝇从来不叮斑马,这是因为斑马会发出一种黑白相间的闪光。  相似文献   

13.
胡政 《科学之友》2005,(8):36-36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从广义上讲,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km。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  相似文献   

14.
你问我答     
问: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是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形轮廓的作用,一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斑马本身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著名摄影家梁江川与6个朋友一道。专程赴非洲拍摄野生动物。他说,那是一个“密谋”已久的计划,因为那里的57个国家公园和非洲大原野上的野生动物的诱惑力实在太大。  相似文献   

16.
“走出非洲”这个字眼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的电视节目和文章杂志的名称便是“走出非洲”。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它是一个极其现代、甚至是极其时髦的一个词,然而人们不会想到,它其实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开始被人们使用了。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对它的历史由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我们择其要者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250毫米等雨线(约北纬14。线1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临红海的广阔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语中“大荒漠”一词的音译。  相似文献   

18.
南海“魔”现197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学者L.D.库什出版了《揭开百慕大三角区的秘密》一书,提出了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的理论。12个“魔鬼三角区”的分布为:南北半球各5个,南北极各1个。北半球是:百慕大、日本本州南部、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沿岸、阿富汗;南半球是:非洲东南部海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域、中南美洲东部、东南太平洋东部。“魔鬼三角区”的特点为▲等距离分布,地球因此被分成20个等边三角形,“魔鬼三角区”就在三角形的结合点上;▲南、北半球的“魔鬼三角区”均位于纬度30…  相似文献   

19.
埃塞俄比亚高原,享有“非洲屋脊”之称,在这块雄伟广袤的高原上,不仅孕育了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主要支流青尼罗河的源头塔纳湖和世界自然奇观东非大裂谷,而且还孕育了有着3000年历史文明的高原大国。20世纪以来,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阿瓦什河谷和奥莫河谷还发现了地球上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和最早的石器文化遗存,揭示了这儿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003年11月,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将在埃塞俄比亚举行。为了让读者朋友更多地了解非洲,了解独具魅力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本刊特邀中国非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忠尽教授撰文。  相似文献   

20.
陆志奇 《自然杂志》2002,24(5):297-299
人类起源在哪里的问题 ,是 2 0世纪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根据考古学家在非洲和亚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 ,使得“非洲起源说”与“亚洲起源说”长期争论不休 .本文用全新的方法揭示了人类的“右利手”现象与人类发源地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角度推得人类起源在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