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底,中国与巴西的古生物学家宣布发现了杨氏飞龙和布氏努尔哈赤翼龙两种新品种翼龙,并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对热河生物群已知翼龙化石的分析,认为我国辽宁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可能是白垩纪许多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下面就让我们穿越亿年时空,到努尔哈赤翼龙的地界,看看它是怎么生活的吧……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1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Kellner.Campos合作研究的论文。论文报道中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一件新的翼龙化石.该化石来自距今约1.2亿年前的湖泊沉积地层中,化石体型娇小.展翼仅25cm,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翼龙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3.
翼龙是一种不同于恐龙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和恐龙一起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而梳颌翼龙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翼龙类群,属于较进步的翼手龙类,它们具有100枚以上的细长弯曲的牙齿,有的甚至多达1000枚,以滤食为生。2011年12月出版的《巴西科学院院刊》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的梳颌翼龙类的一个新属种——邱氏滤齿翼龙,通过对这一新标本的描述和对比研究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梳颌翼龙类在热河生物群中的优势地位,同时也为梳颌翼龙类的全球分布和辐射以及翼龙的食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4):41-42
我发现世界最小翼龙化石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5.
隐居森林翼龙是中国和巴西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来自我国著名热河生物群的又一新的重要翼龙化石。今年2月1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论文,记述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白垩纪翼龙,同时也是最小的树栖翼龙和西齿的翼龙。它的翼展约25厘米,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与那些翼展可达10米的大型翼龙相比,它实在是太小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哪种脊椎动物最早飞向天空?在恐龙统治地球的中生代,它们始终占据着天空.自由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它们或大如飞机,或小如麻雀,时而倒挂在树梢上闭目养神,时而快速掠过湖面捕食鱼虾.溅起一串串洁白的水花。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空中翩翩起舞.追逐嬉戏,俯瞰着大地上的万物生灵。这是一类非常奇特的“会飞的爬行动物”,也是最不像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比鸟类早7000万年飞向天空的空中霸主——翼龙。它们究竟是卵生还是胎生?这个自1784年发现翼龙以来一直未解的谜团,由于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而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热河”是承德的旧称,最初得名于避暑山庄内的一条温泉小河。1929年民国政府成立的“热河省”,沿用到1955年才被国务院撤销,所属的承德、朝阳和赤峰等区域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上个世纪20年代,当来自美国的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在辽宁的凌源地区工作时,第一次将“热河”与该地区大量出露的中生代的地层及其赋含的古老动物群(距今大约1.2亿年)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分别有了“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的称谓。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在1962年又提出了“热河群”和“热河生物群”的概念,分别指的是对应的岩石系统和化石群。一个被沿用了几百年的古老的名称被用来标识一个更加古老的生物群,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8.
在距今大约1.2亿年、被地质学家们称为白垩纪早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我国的辽宁西部(以下简称辽西)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国部分地区,生活着一个充满了朝气、承前启后的古老的生物群,通常被称为热河生物群。在这个生物群中,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有最大、最精彩的鸟园,有最早的真兽(有胎盘的哺乳动物),还有世界上最原始的花朵。我国的辽西地区不仅是热河生物群活跃的中心,保存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而且其独特的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同样也堪称世界一流,是不可多得的地质资…  相似文献   

9.
翼龙冲天     
正你可以震惊,但无须怀疑——翼龙不是恐龙,而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从三登纪到白垩纪,翼龙霸占恐龙脑袋上方的领空长达亿年;最小的翼龙跟麻雀差不多大,最大的翼龙和现代滑翔机一样大小;由于复原后的翼龙化石看起来实在奇怪,它们曾长期被误认为住在海里;有些翼龙竟然不太爱飞,更喜欢脚踏实地地步行。翼龙战队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翼龙战队就是朝着体形巨型化、长相奇特化、尾巴退化而不断前进的。假如把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知名翼龙组编成一支战队,恐龙时代的天空会是什么样?绝对比今天要精彩得多——但也危险得多。  相似文献   

10.
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在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我国辽西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鸟类起源,恐龙的进化,鸟类、哺乳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和辐射等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热河生物群属于早白垩世,在地球上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热河生物群的繁盛和东亚地区当时特有的温暖的淡水和陆地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又是化石得以大量完美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对化石的科学发掘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假如你能够乘上时光快车回到侏罗纪,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成群的翼龙在天空中自由地滑翔,大小不同、长相各异的恐龙遍布陆地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面对大海,翼龙只能在海面上逞逞威,恐龙呢,就只有望洋兴叹了!海洋是它们的远亲——水生爬  相似文献   

12.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当你仰望苍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着那片蔚蓝冥思苦想?亿万年前的空中,有哪些鸟儿曾振翅高飞?它们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近辽西热河生物群,解读古鸟类化石这本无字史书. 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是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类群,约有10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鸟类大多身披色彩斑斓的羽毛,拥有悦耳的叫声,并且善于飞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罕见的辽西热河古鸟化石 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鸟是始祖鸟,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上侏罗统地层中(距今约1.5亿年).从化石来看,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因此被视为支持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得到普遍接受,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鸟类起源与演化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刘东旭 《科技资讯》2013,(18):243-244
窃蛋龙类由一群白垩纪的手盗龙型尊脚类恐龙组成,它们善于奔跑,拥有细长的后肢和紧握的双手,并且很少超过两米的长度。窃蛋龙类是善脚类恐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它们为善脚类恐龙的演化,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可靠的化石证据。至今为止,热河生物群中共发现了6种窃蛋龙类,它们分别是:郎氏尾羽龙,董氏尾羽龙、戈氏切齿龙.史县似尾羽龙、王氏宁远龙和粗壮原始始祖鸟,其中鄄氏尾羽龙和萱氏尾羽龙同属于尾羽龙属。从骨骼的解剖特征上分析,这六种热河生物群中的窈蛋龙都属于窃蛋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而这些原始类群的窃蛋龙类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会为窃蛋龙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李淳 《科学世界》2006,(9):74-78
提起中生代.人们的头脑中往往会闪现出这样一幅景象:高大茂密的桫椤林中.成群的草食性恐龙漫步觅食,凶猛的霸王龙在远处窥视,伺机扑猎:天空中三三两两的翼龙滑翔游弋;浩瀚的大海里,各种各样的鱼龙时时跃出水面.追逐猎物。这些远古爬行动物统治着地球上的陆地、天空和海洋。但是。确切地说,这里描绘的仅仅是中生代中.晚期的地球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更早的三叠纪,就会发现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那时候,恐龙只有母鸡一般大小.翼龙刚刚学会飞翔,鱼龙也是才出现不久,且只能在近海活动。除了这些刚刚诞生的掠食动物以外,地球上还生活着另外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初龙类,这种三叠纪的爬行动物是恐龙(包括鸟类).翼龙以及鳄鱼的共同祖先。初龙类属种繁多.体形大小不一,有些种类成为当时的终极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其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近期有众多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典型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化石组合、额尔古纳蚌、古鳕鱼类、鲟形目、中华弓鳍鱼、狼鳍鱼、蛙类、蝾螈及鸟类等等,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6.
热河掘地兽     
正2021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博士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博士在《自然》(Nature)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中国热河生物群新发现的三列齿兽和真三尖齿兽的新属种,分别名为中国掘兽(Fossiomanus senensis)和陈氏掘尖齿兽(Jueconodon cheni)。这两种动物的发现,加大了热河生物群哺乳形动物的属种丰富度和形态多样性,并为早期哺乳类动物的形态学与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莱阳古生物发现与研究具有辉煌的历史迄今为止,在莱阳地区已经发现3个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即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晚白垩世莱阳恐龙动物群和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化石生物群都集中分布在莱阳五龙河流域,许多重要化石遗址都分布在城郊四周,如金刚口和将军顶等。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了恐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20,(1)
正牙形动物的真实面貌直到现在我们也不完全清楚。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历经了多次生物大灭绝,在三叠纪达到繁盛的顶峰,却在三叠纪末期集体神秘消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极为珍稀的牙形石齿串化石,逐步揭开了牙形动物进食器官之谜。  相似文献   

19.
人类从古代就开始梦想能够像鸟类一样飞上蓝天,自由地翱翔。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借助各种飞行器械,实现了这一梦想。然而,每当看见鸟类展翅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时,我们依然为它们如此高超和优美的飞行感到惊叹! 鸟类以它们流线形的体型和长着羽毛的翅膀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每种生物的成功都有其特定的因素,鸟类的成功主要在于它们占据了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避免了与其它脊椎动物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个生存空间就是辽阔的天空。实际上,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过程中,以蓝天为家的脊椎动物不止鸟类。比如早在6500万年前已经绝灭的翼龙就在天空中称霸了长达1亿多年。另外,和我们人类同属哺乳动物的蝙蝠也具有很好的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已经被保存了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它们,向今天的人类讲述着地球那漫长而又令人着迷的历史。这就是化石。你可以拿着这些刻在石头上、凝固在树脂中或者封存在冰块中的“车票”开始通往远古的时间之旅.并以此来了解人类在研究古生物学未解之谜方面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