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产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能使传统生产力实现脱胎换骨的提升,而且将推动形成信息化的全新技术、产业,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这是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实现路径,也是企业发展中两化融合的必然结果,更是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和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信息化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分开考虑,客观上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割裂开来。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交融、新观念碰撞、新思想传播……金色的十一月,正当秋实累累时节,申城迎来了2002年上海第四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今年的上海工博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主题,以更突出的创新成果、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广泛的国际参与、更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国内外每一个关注中国、关注上海的目光。 本届工博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举行的。它是体现国际高新技术发展潮流、体现我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盛会,是对我国科技、经济综合成就的一次大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4.0     
晚上散步,听见一群大妈正围着讨论工业4.0,惊愕,询问后了解了是在讨论股票,现在有工业4.0概念股了。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到中德关于工业4.0开展合作,这个新名词一下成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我们要肯定德国工业4.0代表着制造业全球先进制造的方向,与我国提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从战略上看是方向一致的,与许多省、市在推动的智能制造、机器联网、工业互联网工程从战术上看也是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从"两化融合"到工业企业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公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将成为中国工业企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重要发展战略与变革方向。而两化融合的企业变革,必然带来工业企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 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主席为我们确定了信息产 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核心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 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政府信息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 重视。近日,在国家科教领…  相似文献   

6.
纪事     
《世界博览》2012,(21):8-9
正外媒关注"十八大"事件2012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确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报告论述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涵,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期望。本论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全面推进地方高校数学系学科专业建设,并提出几点实际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战略部署以来,经过四年多的持续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程度更加深入,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效益更加显著;各地方将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的区别究竟在哪儿?从累积资本到不得不改革的旧模式,到需求至上,网络智慧的新时代,本质上经历的变化不仅仅是"数字化"这么简单。"工业4.0"这个概念自2013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提出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追捧,但我们试图去理解什么是工业4.0的时候,却发现如同陷入了一团云雾之中,一个概念导向更多的概念,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让听者在恍惚之中觉得什么东西正在到来,而这件事物将引发我们所熟悉世界的巨变。在这个不乏奇  相似文献   

10.
<正>智慧乡镇的概念与发展解析1.智慧乡镇的建设背景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不少地区和城市已经把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到了发展战略层面,并开始统一规划建设。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智慧化"一词仿佛还是非常遥远,城市率先完成"智慧化"后必然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造成城乡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杨碧霞 《安徽科技》2015,(11):54-56
<正>为了推动国内工业技术不断创新,德国政府2013年4月制定了一项名为"工业4.0"(Industrie 4.0)的发展战略。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让机械制造、电器以及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物联网以及制造业方面展开,这就是"工业4.0"。在制造业方面主要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德国推行的工业4.0战略,把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与网络虚拟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最终建立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制造体系,把现有的制造业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五化"并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表明了信息化将从我们的生活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4.0"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工程院、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大佬"们提出并推广起来的。SAP公司在推动"工业4.0"的发展上,起着行业领导和协同创新的作用。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130个国家,并拥有覆盖全球11,500家企业的合作伙伴网络。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  相似文献   

14.
吴良斯 《安徽科技》2003,(11):37-39
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马芜铜经济圈"的号召,尽快在全省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铜陵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快工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初步把铜陵建成全国铜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基地、重化工基地以及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并使环保、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明确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铜陵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和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马芜铜经济圈"的号召,尽快在全省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铜陵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快工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初步把铜陵建成全国铜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基地、重化工基地以及水泥建材生产基地;并使环保、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明确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铜陵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和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领提出了我国工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也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大开放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跨越"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中国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工业4.0"最早由德国提出,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目的是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随后"工业4.0"的大潮席卷了全世界,尤其船舶业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制造业,在这个大潮中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该文首先对"工业4.0"做出了解析,就"工业4.0"大潮中各国的应对做出了详细探讨,并进一步就我国船舶设计业应做出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工业4.0"能更好地指引中国船舶设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天津科技》2013,40(4):48-49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阐述了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些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信息化应用市场和现代产业的相互拉动;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两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与工业化国家不同,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两化融合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互动和叠加。这一重大而复杂的转型进程将受到制度安排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