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体的重量定义为“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而使它受到的力。”重量也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它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就表明:重力是引力性质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引力的全郎,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就方向而言,引力指向地心,重力指向则与地心稍有偏离。一、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为:f=G((m_1m_2)/(r~2))。地球上的物体不很大时,可  相似文献   

2.
物理量■,应有两种含义:一是引力场强度,此时■.h=GM/(Ro+h)~2=F/m,它与地球的自转无关,单位应是牛/千克,但量纲与加速度量纲一致;二是当物体在空中不受约束而受地球引力作用时,地面观察者测得有向地面坠落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_h=g.h-Roω~2cosφ。人造卫星及其内物体,只作绕地心园周运动,此时其向心加速度值即为■.h,而没有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一、重量物体具有重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G(M地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地、m分别为地球和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如果把物体放到月球上,那么它所受的重力则是由于月球对它的吸引而形成的。其大小应为G(M月m)/r~2式中的M月和r分别代表月球的质量和物体到月心的距离。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弹簧秤等这些量具来测定物体的重量。测量是这样进行的:在与被测物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内,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或置于台秤之上),当物体与弹簧秤处于平  相似文献   

4.
重力和重量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谈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人们常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现行高中物理(上)中则说“重力就是重量,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鉴于中学的实际,对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重量作上述描述  相似文献   

5.
蔡漳平 《前沿科学》2014,8(3):80-84
通过回顾人们认识物体受地球重力作用的历史,指出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近地球表面物体重力研究时,因忽略重力场中介质的存在而丧失了突破保守力限制的可能性。通过建立介质重力场并引入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物体状态(密度)的变换,证明重力是保守力的固有观念是可以突破的。这一观念的突破,使重力能源成为可能。围绕着开发重力能源,研究提出了开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实验条件下,至少在摆角不超过15°时,各种摆角下测出的周期T及重力加速度g没有明显变化。在3%的误差范围内,同样无法判定g与摆球质量m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漂浮的训练     
失去重力我们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生活在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们那令人目瞪口呆的举动: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杯口朝下,水却没有流出来;突然一松手,杯子并没有往下掉,而是稳稳地停在了空中……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在失重环境里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物体在宇宙空间中,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就是“失重”。需要说明的是,“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它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重力则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重量和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量消失了,并不等于重力或引力消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原理误差模型,首先,将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等效成转动惯量-弹性支承-阻尼系统,导出重力加速度作用条件下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的系统传递函数和输出差动频率公式; 其次,导出由于舍掉高次项而产生的谐振频率计算误差公式和由于输出差动频率线性化处理而产生的线性化误差公式; 然后,从挠性梁的加工、石英谐振器的加工和质量块的质心偏移3个方面,导出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加工误差公式; 最后,建立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原理误差模型,并进行了原理误差定量计算.理论分析和原理误差定量计算表明:输出差动频率线性化误差、挠性梁的加工误差和双音叉石英谐振器的加工误差是主要原理误差,谐振频率计算误差和质量块的质心偏移是次要原理误差;石英振梁式重力传感器原理误差的数量级为6×10-7g,可以满足10-6g级的高精度重力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除受地心引力作用外,由于地球自转,还受两个惯性力,即科里奥利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本文拟研究这两个惯性力对抛体运动及重力加速度g的影响。 (一)地球自转对拋体运动的影响惯性离心力所引起的加速度,对运动范围不大的抛射体,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平方正比,而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大约ω=7.3×10~(-5)l/秒,惯性离心力对抛体运动的影响比科氏力小得多(科氏力和ω的一次方正比),所以我们在研究抛体运动时可以忽略它,即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证出在加速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当用“视重”或“视重速度”代替有关规律中的重力或重力加速度后,将使这些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不变,但却更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精密和详细测定地球重力场及其时间变化,是目前卫星重力测量的主要课题.地极移动和日长变化导致地球引力位系数产生时变特性并引起重力的摄动.根据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推导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引力位系数变化、重力摄动和垂线偏差的表达式,并定量地研究了极移和日长变化对测站重力观测值的影响.同时基于EGM96地球引力位模型,给出了地球引力位系数C21和S21的理论公式.研究表明在高精度的空间大地测量中要顾及到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一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重心小魔术     
正物体的重心在工程技术上和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建筑物、船舶、车辆、机械等都要考虑重心,以达到稳定的效果。那么,什么是重心呢,重心又是怎样确定的?简单地说,重心就是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物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内容繁多,其重要部分力学首当其冲。而对物体作受力分析是这一部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关键在于这些力的方向的确定。但这恰好是中学生常易犯错误的地方。 为扭转对力学这一部分问题感到棘手的被动局面,我们采用逐步过渡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同学们明确这三种力的产生条件。我们利用日常见到的例子(比比皆是),反复强调加以说明。重力是地球上、地球引力范围内都会受到的一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产生。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互相接触、且有挤压,有接触而无挤压的二个物体间不会存在弹力。因弹力的产生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基础。摩擦力因涉及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可分开说明。但总的来说,只要两物体互相接触的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即可存在。讲摩擦力必须对相对运动的含意讲述清楚,相对两字是个重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和月亮的起潮力使得地球整体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使海洋和大气的表面产生周期性涨落,地球整体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地球的固体潮。地球的固体潮使地球表面任何点至地心的距离都要随时间变化,任何安置在地球表面进行大地测量的仪器,都要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将地球看做球状刚体时,起潮力矢量的垂直分量使得该点的重力值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地球的重力固体潮。现代高精度重力测量必须顾及固体潮影响。MATLAB是当今最优秀的科技应用软件之一,它高效和矩阵化的编程语言尤其适合进行科学计算,与Excel等主流软件的交互更是方便了数据的输入输出。本文介绍了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的计算方法、步骤和公式,给出了用MATLAB计算的程序和实例以及与已知理论值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于2003年7-9月对初始体质量分别为(4.77±0.52)g(S组)、(8.56±0.56)g(M组)、 (11.43±0.89)g(L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饥饿实验.结果表明,对虾肌肉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 肪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均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干物质、蛋白质和 脂肪等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能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饥饿过程中,干物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减少速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加,而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减少速率 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少.分析认为,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能值变化的重要的含 能物质.  相似文献   

16.
改进了条形物体自由下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通过重新设置条形物体的窗口,得到了一种利用该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同的窗口确定挡光宽度,利用数字毫秒计的加速度测量功能可以测出初速度、末速度及从初速度变化到末速度的时间,最后利用单片机来完成加速度的计算和结果输出。通过对现有的实验仪器进行改进,扩展了它的用途,实现了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广义相对论从加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重力对高速粒子的作用,可以发现重力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性质,即对低速粒子表现为吸引,对高速粒子表现为排斥。仅把重力看作是吸引不对了,正如恩克斯所说“宇宙中有一个吸引运动,就一定有一个与之相当的排斥运动来补充,反过来也一样”。一、重力加速度与反重力加速度重力场中自由粒子运动方程的四维协变形式为  相似文献   

18.
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冷原子重力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中性冷原子干涉原理的重力测量技术,其使用全同原子系综作为质量块及重力信息存储器,使用"拉曼光尺"作为自由下落位移测量工具,可以实现优于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的测量灵敏度和较好的测量准确度.自第一台实验室冷原子重力仪诞生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原子干涉重力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和计量学领域实施精确和准确的绝对重力测量的成熟方法之一.同时,随着近年来紧凑型冷原子重力仪的迅速发展,原子干涉重力测量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地球物理、惯性导航、空间应用等动态测量应用领域,用于进一步补充和增强现有以经典设备为主的动态重力加速度测量技术.本文将重点介绍冷原子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路线、冷原子重力仪在动态测量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及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冷原子重力测量未来的工程应用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相对静止论的感应引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静止论原理:物体有保持和恢复相对静止的属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要产生感应引力.我们认为日食期间重力异常减小现象就是感应引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