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优质电熔镁砂、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纸浆废液作为结合剂研究镁质复合滑板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电熔镁砂、镁铝尖晶石和α-Al 2O 3细粉.原料经过混炼、成型、干燥后在1 760 ℃的高温隧道窑中烧成.通过对试样进行性能检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对于镁质复合材料,尖晶石以预合成形式或以再生形式加入在基质中,随着加入量增加,材料的热震稳定性都提高,常温耐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电熔氧化镁、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为原料,分别在镁质材料中添加15%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尖晶石的加入对镁质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O质材料中分别加入15%的镁铝尖晶石和含钛尖晶石后,试样的烧结性能和抗渣渗透性提高,而试样的冷态抗折强度和抗渣侵蚀性能变差。且在镁质材料中加入含钛尖晶石后材料的各项性能高于加入镬铝尖晶石后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电熔镁砂、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纸浆废液作为结合剂研究镁质复合滑板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电熔镁砂、镁铝尖晶石和α—Al2O3细粉。原料经过混炼、成型、干燥后在1760℃的高温隧道窑中烧成。通过对试样进行性能检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对于镁质复合材料,尖晶石以预合成形式或以再生形式加入在基质中,随着加入量增加,材料的热震稳定性都提高,常温耐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完成了利用煅烧镁铝尖晶石制造方镁石-尖晶石砖的工艺条件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天然原料(高铝矾土和菱镁矿)煅烧合成的镁铝尖晶石料和制砖镁砂,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制得抗热震性优良、高温性能良好的方镁石-尖晶石砖。文章中提出的合成镁铝尖晶石的配料公式简单、实用,适用于不同品位原料合成镁铝尖晶石的配料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镁质耐火材料,包括普通菱镁矿及镁铝-,(CaO)_2SiO_2-及(MgO)_2SiO_2一结合的镁质耐火砖,根据其相平衡关系并由相平关系出发,讨论了上述物料的高温性能。讨论时以业已发表的文扶资料为依据,包括二元、三元、四元等体系的资料(以Mg0一尖晶石一硅酸盐体系为主),所有体系均含有MgO。文中还探讨了杂质对高温性能的影响,以及含MgO/镁铝比不同的镁铝砖的抗渣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了MgAlON结合的镁质、镁铝尖晶石质和刚玉质试样,研究了不同主晶相对MgAlON单相结合相形成温度的影响及化学反应引起的体积膨胀和氧化物挥发对材料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用以形成MgAlON结合相的混合细粉的组成和数量都相同,但MgAlON结合的镁质、镁铝尖晶石质和刚玉质试样中形成MgAlON单相结合相的温度是不同的,依次呈升高趋势;MgAlON结合镁质试样在烧成过程中体积显著膨胀,MgO大量挥发,烧后试样镁砂颗粒和基质结合松散,密度低,强度小;MgAlON结合刚玉试样在烧成过程中体积膨胀小,氧化物挥发少,烧后试样刚玉颗粒和基质结合紧密,密度较高,强度较大;而MgAlON结合镁铝尖晶石试样烧成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量、氧化物挥发量,烧后试样颗粒和基质的结合程度、密度和强度都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菱镁石、轻烧氧化镁和工业氧化铝细粉为原料,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处理,研究材料组成对镁铝尖晶石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滞后于富镁尖晶石,两类尖晶石化反应完成温度相差约100℃;富铝尖晶石的尖晶石化反应分两步进行,即在形成理论尖晶石的基础上再固溶氧化铝,最终形成富铝尖晶石;富铝尖晶石烧结程度较富镁尖晶石的低,形成较小的晶粒和气孔。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无铬化耐火材料在铜冶金领域的替代材料,制备高致密度镁铝尖晶石材料,探究镁铝尖晶石材料抗铜熔炼渣侵蚀机理。采用轻烧氧化镁与工业氧化铝为主要原料,经不同轻烧温度合成活性镁铝尖晶石,并对其烧结性能进行表征,利用静态坩埚法,研究镁铝尖晶石材料抗铜熔炼渣侵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活性镁铝尖晶石原料的晶粒粒径小,烧结活性高的标准活性镁铝尖晶石原料的最适宜轻烧温度为1 400℃。所合成活性尖晶石原料在1 750℃保温3 h后可烧结合成致密尖晶石材料,致密尖晶石材料中尖晶石晶粒发育良好,呈致密镶嵌结构,晶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7.26μm左右,材料密度达3.29 g/cm3,显气孔率为3.53%。镁铝尖晶石与铜熔炼渣反应可形成液相与Mg(Fe2+)Al(Fe3+)2O4尖晶石相;且材料致密化程度对抗渣渗透起关键作用,对比传统工业上应用的电熔尖晶石原料,所合成出的活性尖晶石表现出较高烧结活性,可提高材料致密化程度,从而提高材料抗渣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用二步煅烧法准备致密镁铝尖晶石熟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合理的工艺参数,可制得体积密度大于3.3克/cm~3,显气孔率小于5%的镁铝尖晶石熟料。  相似文献   

10.
以电熔镁砂、铁粉、氧化铁粉和α-Al2O3粉为原料,制备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铁加入量对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提高,1500℃烧成的试样最致密,综合性能较好,增大铁加入量不利于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性能的提高.与直接结合镁铬砖相比,方镁石-铁铝尖晶石砖的常温耐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热震稳定性较好,挂窑皮性和抗侵蚀性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1.
康定偏岩子氟镁石型金矿床为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其形成与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本文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采用赤平投影、趋势面分析、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等手段,分析了控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机制;指出成矿活动的脉动性乃是运矿断裂以“偶发滑动”方式活动所造成的,最后,讨论了该矿床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两种不同特性工业废渣铁尾矿、粉煤灰对海泥烧结多孔砖样品泛霜程度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减轻海泥烧结砖泛霜程度的有利因素多,粉煤灰提高海泥烧结砖泛霜程度的不利因素多.此外,掺加外加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海泥烧结砖的泛霜等级;当掺量达到某一范围时,能够较大幅度减少砖坯成型用水量,烧成中产生液相的非瘠性工业废渣-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存储站,LPG储罐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而LPG储罐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现象的影响而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通过对引起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以LPG储罐火灾、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分析,得到了事故树的各阶最小割集,通过对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计算,确立了影响储罐事故的主要因素为LPG储罐超压和LPG泄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LPG储罐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西澳超细粒磁铁精矿分别配加国产磁铁精矿和巴西赤铁精矿制备氧化球团矿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00%西澳超细磁铁精矿为原料制备氧化球团矿时,球团预热及焙烧性能较差,在预热温度为1050℃、预热时间20 min及焙烧温度1300℃、焙烧时间40 min的条件下,预热球团和焙烧球团矿抗压强度分别为每个502和2313 N.西澳超细粒磁铁精矿配加40%国产磁铁精矿或20%巴西赤铁精矿时,球团适宜预热温度由1050℃分别降低到950和975℃,适宜的焙烧温度由1300℃分别降低到1250和1280℃;而且焙烧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到每个2746 N和每个2630 N.焙烧球团矿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配加国产磁铁精矿后,焙烧球团矿中Fe2 O3晶粒发育优良,晶粒间互联程度提高,晶粒粗大,孔隙率低,固结更加紧密.配加20%巴西赤铁精矿时,焙烧球团矿中Fe2 O3晶粒基本连接成片,Fe2 O3晶体发育良好.优化配矿是改善西澳超细粒磁铁精矿球团矿预热及焙烧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中,压盘滑摩温度过高发生的烧蚀、热变形现象,利用abaqus仿真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压盘的实际工作状况采用直接耦合法进行热结构耦合仿真。得到了压盘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并研究了滑摩转速、压力和压盘厚度对压盘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同时针对翘曲变形,通过在滑摩面增加内锥度对压盘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高转速差会增大压盘滑摩温度与应力,压盘摩擦接触区域向内径移动,翘曲变形更加严重;压力的增大同样会增大滑摩温度与应力,但对摩擦接触的影响较小;压盘厚度增大能增加压盘的热容量,同时也会使温度与应力更加集中;增加压盘内锥度能显著改善压盘滑摩面的温度与应力分布,最高值分别下降了11.8%、5.4%,摩擦副有效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一级高铝矾土熟料为制砖主要原料,引入少量石墨为改性剂,并以磷酸铝为主要结合剂制备不烧高铝砖。试验结果表明:不烧高铝砖的耐熔蚀及抗热震性能优于普通烧成高铝砖,引入少量石墨所致的应变失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磷酸铝的晶型转变是对不烧高铝砖高抗热震性的综合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难浸金矿扩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西南州高砷高硫难浸金矿进行二段焙烧预处理,采用氧化剂强化氰金进行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金的浸出率达到85%以上,该工艺投资省,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分支载体浮选(RCF)是一种处理细粒低品位矿石的革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分支浮选流程并用自身的粗粒精矿取代了常规载体浮选中的外加异类载体矿物。本文研究了黑钨矿、红铁矿、难溶铜、氧化铅锌、铜钼矿和锑砷硫化矿等七种不同矿物的分支载体浮选。和常规方法相比较,分支载体浮选除了可以显著降低药剂消耗,避免载体与超细粒之间的再分离,不需回收载体等,从而解决了常规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外,还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收率与分选效果。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了分支载体浮选过程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泥罩盖的机理已经不适用,提出了新的“碰撞-粘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将影响分支载体浮选的因素分为几何、物理、化学三大类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铁矿一煤球团在空气中还原时料层温度上升规律和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得出了球团被加热到挥发分开始激烈析出温度时.挥发分开始燃烧,放出的热是将球团加热到碳的直接还原开始激烈进行温度时,碳的还原产生的CO气体开始燃烧,提供球团还原耗热.  相似文献   

20.
难选赤铁矿内配煤团块直接还原制备海绵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由难选赤铁矿内配煤团块直接还原制备海绵铁工艺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影响海绵铁质量的过程因素,并从理论上对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