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正>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成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组。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986年,在刘则渊等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哲学本科专业。2009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同年成立了博士后流动  相似文献   

2.
<正>郭贵春(1952—),男,山西沁县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考后,成为山西大学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启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生涯。1986年受国家选派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留学两年,通过吸收借鉴当代国外科学哲学和科学思想成果,开展了加强哲学与科学互动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07-108
<正>一、高达声教授创立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新型教学机构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校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春天,高达声同志意气风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经过千辛万苦,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中,筹备创办了教研组。教研组的同志都是从哲学、经济学、中共党史教研组中抽出来的骨干教师。原有十名,后来陆续退出两名,实际从事教学的有八大员。在高达声同志的领导下开创了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学位课程。  相似文献   

4.
<正>王德胜,1942年生人,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化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技术与经济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科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5.
由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刘珺珺教授撰著的《科学社会学》一书,已纳入上海人民出版社新学科丛书之一,于今年七月由该出版社出版。刘珺珺教授是国内最早着手该领域研究的学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中,自然辩证法是针对理、工、农、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公共课,定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授课对象与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文理融合的独特属性。笔者基于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调研,认为自然辩证法本身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特质;而自然辩证法教学,则是从实践层面引导理工科研究生体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实现科学人文主义的重要桥梁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历史悠久。1979年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取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杈点,2007年建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7年起,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8.
<正>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的创立可以追溯至1959年。当时,陈珪如先生负责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组建自然辩证法教研组,主要给哲学系和其他文科院系学生开设《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原著选读课。1965年正式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陈珪如教授任教研室主任。1973年、1974年招收了两届自然辩证法专业学生。1978年在全国首批获得招收自  相似文献   

9.
<正>孙慕天(1939.11.19—2019.4.5),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誉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STS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慕天先生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国俄苏科技哲学研究的奠基人和比较科学哲学研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促进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提高黑龙江省研究生参加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的论文水平,由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劲杨副教授主编的《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思想史诸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划2002年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和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12名,研究方向有: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与文化、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科学与社会、科研管理、科学思想史、生物学史等。指导教师:李醒民研究员、刘二中教授、郭传杰研究员、邓勇教授、赵震声研究员、胡志强副教授、曹忠胜副教授、田 副教授、王大明副研究员等。考试科目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1.外语;2.政治(理);3.高等数学(丙)、西方哲学史、经济学原理、法学概论(四门任选一);4.科学技术史;5.写作。科学技术史专业:1.…  相似文献   

13.
<正>中山大学科技哲学学科点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经张华夏、林定夷等学者的努力开拓和精心培育,形成了立足专业基础理论、面向学科前沿、注重国际交流的学术风格和传统,在国内科技哲学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正>金吾伦(1937-2018),浙江萧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同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师从于光远、龚育之。199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起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化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同时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专家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5.
正刘则渊(1940.5-2020.2),湖北恩施人,1957年考入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1962年毕业后从事金相热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78年之后转入自然辩证法领域,历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副主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技思想史、科学计量学等方向上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21日至22日,2011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中共中央党校育园楼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与中央党校哲学部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8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本届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会议项目委员会主席刘闯教授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社会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共同承办。本领域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既有已退休的资深研究员,也有活跃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大家共聚一堂,回顾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辩证研究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创始人高达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14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高达声教授曾于1987年参与由高教部组织的面向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中国第一本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的编写工作。具体参与领导了科学方法论的组织和编写,并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组,  相似文献   

20.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相识有十余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还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通讯>是我哲学学习的最好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