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1月,美国共和党里根政府接替民主党卡特政府执政,可谓“文武衣冠异昔时”。人们关心,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同卡特政府相较,将会有些什么差异?由于新总统上台伊始,许多具体政策方针还未明确宣布,现在只能根据初步观察来描绘里根外交棋局的轮廓。从人员组成看政策要了解一个政府的政策,不妨先考察这个政府的人员组成。以“压倒多数”取胜而登台的里根政府,实质上是以美国西部新财团与东部老财团为主而兼顾其他集团、派系利益的政权。从新政府的具体构成上看,东部权势集团在内阁中居于主导地位,而西部势力则  相似文献   

2.
早在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就已开始研制中子武器,到1977年才成功地用“长矛”导弹试爆了一枚中子弹头。1978年4月,当时的卡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决定暂时不生产中子弹,但中子弹的部件,特别是关键部件——氚储存器的生产,从未停止过。今年8月6日,里根政府宣告正式生产中子弹,只是把已生产的部件组装起来罢了。  相似文献   

3.
布热津斯基是卡特当政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他新近出版的《战略:指导美苏竞争的地缘战略学概要》在里根政府内流传一时。里根总统打电话给布热津斯基对他的新著表示祝贺,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参院外委会主席卢加尔致函表示赞赏。  相似文献   

4.
辩论门事件     
美国下届总统的竞选运动,要到今年秋天才揭开序幕。但在民主、共和两党敲响竞选锣鼓之前,美国报界却爆出一个冷门,透露了在上届大选中里根竞选班子从白宫内部获取有关卡特竞选策略材料的内幕新闻。事情首先是由《时代》周刊记者巴特雷在他的新著《同历史赌博》一书中泄露的。1980年10月28日卡特与里根进行最后一次电视竞选辩论之前,里根的高级助手搞到了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竞选从年初拉开序幕,经过四个多月来各州预选或党代表选举的激烈较量,形势逐步明朗。但是,目前美国经济状况趋于恶化,加之卡特政府营救在伊朗的人质失败,又给竞选带来新的复杂因素。美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出现的严重困难,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这有可能对十一月初举行的大选产生难以逆料的影响。卡特、里根分别领先在民主党内,卡特一直占居上风。加利福尼亚州长布朗已宣布退出竞选。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三月二十五日在第二大州纽约  相似文献   

6.
出发点和依据里根政府上台一年多来,围绕纳米比亚独立、压古巴从安哥拉撤军和对南非白人政权的政策等一系列南部非洲当前紧迫的问题,开展了相当频繁的外交活动.里根政府从争霸世界的全局出发,比卡特政府更为重视南部非洲的地位和作用并非偶然. 里根政府认为,南部非洲是一个在战略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对美国和西方具有越来越重要意义的“关键性地区”.首先,美国和西方经济利益大量集中在那里.仅美国的投资就达30亿美元,年贸易额在60  相似文献   

7.
卡特政府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曾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里根政府一反其道而行之,撤销了禁令,粮食源源不断向苏运去。其理由是:对苏起不了多大的压力作用,徒然损害了美国农场主的利益。可是,美国报界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如果美国目前实行禁运,苏联就会吃不  相似文献   

8.
人权概念被引进美国外交领域始于二战后,美国人戴维·D·纽瑟姆在其1966年出版的著作<人权外交>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1977年,卡特总统上台后明确提出"人权外交"的口号,向世界公开宣示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到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与里根主义的推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里根主义的目的是在全世界建立"自由"、"民主"的政体,而这也正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980年11月初美国大选之后,我借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在华盛顿、纽约等地盘桓了一段时间,同美国政界、财界、新闻界和学术界一些人士有过接触,彼此就总统选举后的政治趋向、里根内阁的组成以及新政府可能采取的对外政策交换过意见。通过这些接触并根据我个人的观察,获得了一些印象。首先,我感到美国的政治趋向保守主义比较明显。这反映了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对民主党政府多年奉行的自由派政策丧失信心,要求变革。在任总统卡特之所以在这次大选中失败得如此之惨,而两次竞选总统未成的里根却能在今日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问题。卡特政府执政  相似文献   

10.
如果算上现任美国总统里根,1963年以来的5届美国总统中就有4个是南部“牛仔”,他们是约翰逊、尼克松、卡特和里根,只有福特总统一人例外,是“北方佬”。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南部“阳光地带”在全国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竞争激烈的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11月4日终于揭晓:共和党里根大胜,民主党卡特败北。里根以压倒之势席卷44州,囊括了538张选举人票中的489张,卡特只捡得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49张。直至选举前夕,美国多数民意测验还认为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断,或认为里根只能略胜一筹。如此一面倒的结局,不但大出一般人意料,连里根左右亲信据说也不禁为之咋舌。据美国报刊报道,投票支持里根的,不但有自称共和党选民的绝大多数,无党  相似文献   

12.
“伊朗门”事件越揭越深,里根步步为营,白宫开始调整对策,从坚持说里根不知情,转而承认里根与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有重大牵连,但同时仍坚持说,里根并没有做违法的事。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里根会坐到听证席上吗?美国舆论认为,里根前途多险。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里根政府重新审查美国军事战略问题引起了国内一场广泛的辩论。首任卡特政府国防部主管政策的副部长罗伯特·科默在《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海洋战略与联盟防务》的文章,分析了美军内部“海洋战略”与“联盟战略”两派的分歧。这些分歧既反映了美国不同军种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也反映了它们在对苏战略和策略上的不同主张。现摘译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亨利·基辛格以一名原籍外国的学者掌握美国外交大权达八年之久,烜赫一时,尼克松、福特两届总统对他都可谓言听计从。卡特政府期间,以及里根竞选总统前后,他仍然以在野之身在美国政坛上活跃异常,近来并应聘为里根顾问。其言行一向为国际所注目,影响所及,自非一般西方外交家可比。论述基辛格的专著,国外已有多种,而我国同类著作以陈有为的《基辛格评传》为其开端。全书共十三万言,始于童年,迄于近日,徵引材料相当广泛,内容亦颇翔实。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会于今年8月18日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今后三年内增税983亿美元的计划。据美刊报道,这是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增税法案。这个增税法案出自里根政府之手,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人们知道,里根一贯标榜信奉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一向不遗余力地鼓吹减税。他于去年2月上台不久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减税。据里根解释,减税能使投资和储蓄增加,因而就能刺激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但是,大幅度减税会使政府收入减少,所以减税必须同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6.
背景1985年~1986年间,里根政府违反国会禁令,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作为伊朗释放美国人质的交易,并将部分所得款项秘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该事件的披露使里根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调查报告认为里根对“伊朗门”事件负有根本责任。1988年3月,美国联邦陪审团对卷入“伊朗门”事件的前政府官员正式提出起诉。1990年2月16日~17日,里根就“伊朗门”事件做了为时两天的录像作证,仍否认他知情。人们将这一事件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称作“伊朗门”事件。下面是美国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的新著中披露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参加角逐的名义上是三人,即: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卡特,共和党候选人、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以及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竞选的共和党众议员安德逊。但安德逊实力单薄,已经在打“退堂鼓”了。11月4日的选择将在卡特和里根二人当中作出。这些日子里,人们见面谈天总离不开“谁能当选下届总统”这个问题,而答案总是千篇一律:“现在还难说,还要看。”选举结果出乎多数人的意外,这种情况是有过的。卡特在1976年的获胜就是一例。但已如此临近投票而人们普遍不愿作出任何估计,这种情况却很少见,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美国总统选举虽说是四年一次,但热衷于入主白宫者却往往在两年前就开始组班底、筹资金、定策略了。进入大选年,竞选活动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压倒  相似文献   

18.
曹廷 《世界知识》2010,(23):7-7
保罗·沃克尔曾在里根和卡特总统时期出任美联储主席。是一位传奇人物。近30年后,他以83岁高龄,以奥巴马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身份再次出山,帮助总统推进经济复苏政策,继续为美国服务,他的父亲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共事务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9.
果龍     
那天晚上,赫斯又走到蘭尼的屋子裏來,兩眼閃着光,喊道:‘老天他的廣播演講。’哪,蘭尼!這種事實真是不得了!我真希望你也在場!’‘真是得到結果了么?’‘艾卡特先來的,就好像在那屋裏一樣。’‘艾卡特?’蘭尼說,全是詢問的語氣。  相似文献   

20.
从尼克松、福特、卡特到里根、布什时期是美国的“欧洲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时期,是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的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重新审视”的重要历史阶段,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