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欧美童话以其经典的文学形象与恒久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代代读者品读与回味。借助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欧美童话中所反映出的父权制文化语境的构建与颠覆以及作家对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的肯定与褒扬,兼论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来解读建国后中国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透视出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和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女性意识缺失;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萌芽;20世纪90年代--女性意识崛起.  相似文献   

4.
官场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一股写作潮流,其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彰显着一定的男权色彩。本文试图以王宗坤的官场小说为范本,从女性主义的批评来解读男性文本里的女性形象,希冀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做一点有益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性别认同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女性群体创作所普遍呈现的性别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些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文章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韩剧迅速风靡亚洲,影响扩展至全球,其原因大多都跟剧中光芒四射、魅力十足的女性形象有关,剧中不少女性形象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韩剧<仍想要结婚的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在价值观、文化思想等方面与传统女性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拟从美学的角度研究19世纪西欧现实主义学中的个人奋斗形象。与以往学形象的审美特征不同,他们身上体现出简洁明快的,并且是通俗直觉的审美特征,这是西欧艺复兴带来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首先是平民的美学观,表现为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尤其强调平民的意志力量等因素。这一时期的学形象的审美取向又突出地表现为对人物形象的敏捷、果决与成功等审美特征的欣赏,其中还包括了强悍乃至邪恶等因素,就象《人间喜剧》对伏脱冷形象的美丑熔为一体的表现——他的邪恶,他的冷酷可怖,同时还有他的精明,他的侠义和他的坦诚。这种美丑熔为一体的美学体现同样是审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男导演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男性中心文化基础之上的,男性话语给这些女性形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限地反映了中国电影当中女性意识的崛起.电影<喜盈门>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了这种男性视阈之下女性意识的有限表达和艰难凸显,她们仍然是体现男性审美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10.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1.
奥菲利娅是莎翁笔下一位独特的传统女性。文章从三方面分析了她从正常到发疯、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的形象美与内在的美,就像一件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宁静、凄美、圣洁、静穆,给人以鲜明的轮廓和清晰感。  相似文献   

12.
少妇形象频繁出现于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本文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笔下特有的“孩童式”少妇形象以探索英国20世纪初男权重压下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变形。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张爱玲的翻译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女性、还原女性原作形象、增补和强化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世纪伟大诗人爱伦·坡与艾米莉·迪金森都喜欢写死亡诗,但两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分别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被束缚的和奋起反抗的女性。  相似文献   

16.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经典,是西方思潮的渊源。但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并未得到评论界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圣经中正面的女性形象的路德和以斯贴,同时也研究了负面的女性形象并分析了其根源,指出女性的形象是树立在宗教和伦理之上,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作品研究》是两本以女性之笔书写新女性文学的著作,不仅视野宏观、分析缜密,而且笔触清新、情愫细腻,理性与激情、学理与辞采相互交织,是新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8.
在丁玲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作家在爱、恨、生、死中展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人物形象与书写本身相结合可以看出丁玲文本中的“反文化”色彩。结合丁玲所处的时代及其生活经历加以分析。挖掘丁玲此类作品的成因和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其先锋性对后来女性作家的影响,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时期。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不同形象塑造和编码方式,往往真切地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民国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基准,希望通过对影像中不同的女性形象构建中,梳理出“她们”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自觉”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从文化角度看,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可分两大类,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本文对传统女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旧式家庭中的婆婆的形象进行分析,试图发掘其“特权”存在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