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矸石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废弃物,大量的煤矸石堆积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在环境问题中,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本文采用CaO和方解石对不同污染程度的煤矸石中重金属进行钝化,并探究其钝化机理.结果表明,CaO和方解石均有较好的钝化效果,能使中高度污染的煤矸石转化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CaO钝化Pb2+、Zn2+、Cu2+的平均钝化率分别为37.4%、37.8%、25.5%;方解石钝化Pb2+、Zn2+、Cu2+的平均钝化率分别为53.8%、43.5%、34.4%,方解石钝化效果略优于CaO.通过对钝化前后煤矸石的表征和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CaO可以通过提高煤矸石pH并提供OH-,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或不溶的氢氧化物沉淀;方解石不仅能提高体系的pH,还能提供CO32-,CO32-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或不溶的碳酸盐.两者钝化均将煤矸...  相似文献   

2.
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华广泛分布于陆地环境中,且能够提供绝对的沉积年代(如铀系测年)和记录沉积时的地质与环境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目前我国大多数古钙华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成因类型钙华的地质与环境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存在争议.故本文以青藏高原上的钙华为例,综述了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钙华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实例分析显示钙华在重建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变化中有很大潜力.其中,青藏高原上热成因钙华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高原强烈的构造活动控制外,还与印度夏季风变化具有密切联系,故有可能为青藏高原提供更多和覆盖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环境记录.此外,钙华在区域地表过程和地貌演化、构造和地热活动历史以及地质考古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基于钙华沉积的特点,如分布不连续、沉积形态和岩相结构多样、沉积机理复杂等,提出了需要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多种手段对钙华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和等离子体直读光谱(ICP-AES)分析技术, 对黄土高原洛川和西峰剖面黄土层位蜗牛壳体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现代蜗牛壳矿物成分为文石, 而在一定层位中部分蜗牛壳体文石转变为方解石. 洛川剖面和西峰剖面的蜗牛壳体文石向方解石转变的地层界线出现在L5和L6间. 地表条件下, 温度只在很长时间尺度内对蜗牛壳文石相变起作用, 压力不是造成蜗牛壳文石相变的因素, 形成时间可能是相变的首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相变的程度可能还受蜗牛壳中微量元素所控制, 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使蜗牛壳文石的稳定性提高, 阻碍其向方解石转变, 而微量元素较低的蜗牛壳相变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贵州铝厂赤泥中的钪和稀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金凯 《科学通报》1994,39(13):1248-1248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一种固体废物,含有较多的钙(CaO达20—40%)和碱(Na_2O高达8.30%),主要矿物成分是冶炼过程中生成的方钠石、钙霞石、方解石等.但它的钪和稀土含量却大大高于铝土矿.贵州铝厂拜尔法赤泥Sc_2O_3为为107ppm,REE_2O_3(稀土元素总量)达1400ppm,烧结法赤泥Sc_2O_3为92.5ppm,REE_2O_3为1320ppm.而黔中各铝土矿平均  相似文献   

5.
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固体废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与赋存形态,是正确评估其污染途径与环境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阻断、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修复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在作者工作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进展,分别讨论了以重金属含量、化学形态、同位素指纹特征和单颗粒重金属分布特征为基础的重金属溯源方法,归纳和分析了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平,展望了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东草河蛇绿岩: 一个早古生代的洋壳残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北祁连山俯冲杂岩带南面的东草河蛇绿岩是一个构造移置岩块(大小为3 km×6 km). 其下部岩石组合为多期次侵入的岩床状堆晶纯橄岩-橄长岩-斜(钙)长岩-斜(钙)长质辉长岩-辉长岩系列, 其中可见不谐合的纯橄岩-橄长岩侵入体. 往上过渡到均质的辉长岩-苏长质辉长岩系列, 顶部则有辉绿岩质岩墙与玄武岩质熔岩. 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铬尖晶石→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钛铁氧化物矿物. 堆晶岩中的铬尖晶石成分(Mg#: 42-66, Cr#: 41-57)类似于现今的洋壳特征. 堆晶岩石与均质岩石系列中的斜长石与单斜辉石成分变化, 反映了岩浆结晶分异的过程且与现今的洋壳成分特征相似. 辉绿-玄武质熔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与N-MORB类似. 东草河蛇绿岩组成岩石群的REE与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特征显示它们是N-MORB岩浆分异的结果. 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 获得苏长质辉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7±7) Ma, 代表东草河蛇绿岩的构造侵位年龄. 由岩石建造、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与定年学的研究结果, 可以确认东草河蛇绿岩是一个古祁连洋洋壳残片, 为古祁连洋向北俯冲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张培善 《科学通报》1962,7(6):43-43
1953年,G.Donney 和 J.D.H.Donney 根据氟碳铈矿(Bastnaesite)、氟碳钙铈矿(Parisite)、栾琴钙铈矿(Roentgenite)和新奇钙铈矿(synchisite)的化学成分中含 CeFCO_3和 CaCO_3分子的多少而提出了该四种矿物作规律变化的理论,并作出了矿物化学成分、晶格常数和折光率规律变化的图解。1959年,曾依此图解而判断有新矿物出现的可能性。1960年,J.McConell 研究了CaCO_3的天然的第三种变体——正性方解石,证实了氟碳铈矿-正性方解石系列矿物的存在,即氟碳缔矿-氟碳钙铈矿-栾琴钙铈矿-新奇钙铈矿-正  相似文献   

8.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沙山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野外考察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发现了钙华. 对钙华的87Sr/86Sr, 14C, δ13C, 矿物成分和沙漠中泉水和湖水的3He/4He, 4He/20Ne, δ 18O, δD, pH, TDS和水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确定湖泊水来源于深部断裂带的补给; 同时推断巴丹吉林沙漠固定沙山的内部存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组成沙山的“内核”, 深层地下水从“内核”中涌出, 然后补给到沙山周围的湖泊之中. 日喀则-狼山断裂带将青藏高原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输送到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温图高勒和额济纳盆地地区, 受到强烈蒸发的青藏高原黄河源头的鄂陵湖与扎陵湖的水渗入断裂带并补给至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 这是阿拉善高原地下水同位素异常的原因. 断裂带中的地下水涌出后形成了巴丹吉林湖泊群, 地下水溶解了岩层中的可溶性矿物, 并在泉眼附近形成了巨大的钙华与钙质胶结层, 致使巨大的钙华露出水面, 风沙带来的砂粒受阻后落在钙华和钙质胶结层上形成沙丘, 岩浆入侵造成深部断裂带中地下水的温度升高, 地下低温热水在涌出地面过程中产生蒸发, 水蒸汽为沙山提供了水分, 最终发展成为潮湿的固定沙山, 在伊和吉格德挖掘到的植物化石(根管结核)表明4700 aBP前沙山已经形成而且没有移动过. 沙山的高度与地下水带来的热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冻土带砂金粒后生长大壳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福 《科学通报》1995,40(7):671-671
1993年5~6月作者在黑河金矿地质队协助下考察了我国东北冻土带黑河地区法别拉河上游五道沟一带的砂金矿点及其岩金矿,并分别淘到了一些砂金粒和岩金粒,经室内电子探针研究发现,在五道沟的二支沟、一支沟,猪肚子河,老飞机场河,南大岗和嘎拉碃等地淘到了很多砂金粒均具有明显的后生长大壳层,而岩金粒均不具有后生长大壳层,岩金粒成分接近于砂金粒核部成分而与砂金粒壳层的成分明显不同,矿金粒横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正>火山岩矿物的环带中蕴含着生长过程中岩浆成分和物理状态的变化信息,通过相空间重构来破译矿物生长过程的岩浆系统动力特性是火山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研究方法.长白山天池火山气象站碱流质熔岩的喷发机制目前还未厘清.通过对气象站碱流岩中辉石的电子探针分析和时间成分序列相空间重构分析,发现了辉石MgO成分时间序列在相空间为一混沌吸引子.这说明辉石在生长时所  相似文献   

11.
正Subject Code:D02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 collaborative study by the research groups led by Prof.Wu Xiujie(吴秀杰)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rof.Erik Trinkaus from Washingto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正>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Professor LüJunchang at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who led the international group,reported a new oviraptorid dinosaur Huanansaurus ganzhouensi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Southern China,which was published in Scientific Reports(2015,5:11490).  相似文献   

13.
段艳芳 《自然杂志》2015,37(5):388-391
2008年5月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率领科考队将大量精力逐渐投入至山东莱阳古生物化石大规模考察和发掘工作中。这是继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由谭锡畴、杨钟健等老一辈地质古生物学家分别主持的两次莱阳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大发现后的第三次大发现。在近20年的科考生涯中,汪筱林主持了数十次重大野外科考和发掘工作,尤其是主持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科考和化石发掘,发现了包括两栖类、恐龙和翼龙等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在内的大量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有力地推动了最近20多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辉煌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古生物学家对莱阳化石发掘如此重视呢?此次发掘又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呢?对于普遍存在的化石及其遗迹自然风化破坏问题,科考队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于2015年8月来到莱阳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了解莱阳古生物化石发掘和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朱幼安  朱敏 《自然杂志》2014,36(6):397-403
云南曲靖4.23亿年前的潇湘动物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地完好保存了大量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2014年6月,中国科学家报道了潇湘动物群中的新成员,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这是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现有证据显示钝齿宏颌鱼属原始肉鳍鱼类,体长可达1.2 m,其牙齿适应捕食带硬壳的猎物,可能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和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该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的传统看法,同时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已有的古大气/古海洋氧气含量变化理论模型,以及其与脊椎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建欣  王云月  姚春  刘云霞  汤淼 《科学通报》2012,(Z2):2705-2714,2781,2783
利用34个籼粳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分子标记和24个SSR分子标记对云南113个陆稻品种的籼粳分化与遗传变异进行分析.InDel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云南陆稻以粳稻(粳型、偏粳型)品种为主,占总品种的83.2%.聚类结果显示,云南陆稻品种明显聚为4大类群(籼型、偏籼型、粳型、偏粳型),支持InDel分子标记鉴定结果.重新将云南陆稻品种的种植区域划分为2个:(1)海拔1250m以下为籼粳稻混合种植区;(2)海拔1250m以上为粳稻种植区.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陆稻籼粳亚种间遗传多样性均很丰富,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粳稻品种且差异显著.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云南陆稻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81%),亚种间遗传变异占19%.不同地区间陆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滇西南与滇南地区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半山云雾多湿区作为云南陆稻品种的传统种植区域,保留大量的遗传变异与稻种资源,是开展陆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6.
从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以及教育和人的关系,阐述了外语学习过程应该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分析由于外语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造成大学四、六考试存在的问题.通过回归教育和人之间的这种始源性关系,以及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来克服当前大学四、六考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Nature published a paper (Nature 2013, 494: 468--471. ) entitled "Specialized appendages in fuxianhuiids and the head organization of early euarthropods", by Prof. Zhang Xiguang and coworkers from Yunnan University. The newly discovered Xiaoshiba Lagerstatte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Stage 3) Hongjingshao Formation of Kunming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articulated trilobites, which are representa- tives of either later Qiongzhusian or early Canglangpuian.  相似文献   

18.
浙江平水群角斑岩的成因: 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平水群角斑质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组成, 讨论了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平水群的角斑岩形成于(904±8) ~ (906±10) Ma. 地球化学组成上, 这些中酸性岩浆岩相对富集轻稀土, 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 Ta, Ti和P), 类似于岛弧环境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这些角斑岩具极高的锆石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Hf(t) = 8.6~15.4], 能较好地对应其全岩初始Nd同位素组成[εNd(t) = 6.4~7.9], 远超过一般壳源岩石的Nd-Hf同位素体系. 因此, 它们可能是新元古代早期弧-陆碰撞过程中对年轻岛弧地壳即时再造的产物. 结合锆石Hf模式年龄, 认为扬子板块东南缘除了有Grenville期(1.3~1.1 Ga)的地壳生长外, 在新元古代早期(约1000~900 Ma), 局部(平水地区)可能还存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年轻岛弧地壳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19.
就太原市火车站南的铁道宾馆外墙的垃圾堆因遗留火种起火及双塔西街的供电局办公楼北面的一彩钢板搭建的临建内因违章用电引发火灾的两起火灾,提出了目前室外装修、装饰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Na+/H+逆向转运蛋白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内平衡, 在植物耐盐性起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克隆一个大豆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同源基因GmNHX2, 编码一条长534氨基酸的多肽并预测有10个可能的跨膜结构域. GmNHX2在大豆的根、茎和叶中表达, 但在根中的丰度最高, 受NaCl和PEG (polyethylene glycol)处理的诱导表达. GmNHX2与LeNHX2和AtNHX2的序列相似性高于AtNHX1和AtSOS1. 尽管系统发育分析将GmNHX2与细胞器(液泡和囊泡)逆向转运蛋白聚成一类, 但亚细胞定位的结果表明GmNHX2-EGFP (enhanced green flurescent protein)融合蛋白可能位于植物细胞的质膜或细胞器膜上. 与野生型植株相比, 异源表达GmNHX2的拟南芥植株在萌发和幼苗期都更加耐高浓度的NaCl. 这些结果暗示, GmNHX2是一个Na+/H+逆向转运蛋白同源物, 可能在盐胁迫下执行调节离子内平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