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然信息     
类星体QSO1059+730附近的超新星爆炸从1963年施密特发现类星射电源具有红移谱线起,天文学家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些遥远宇宙天体的性质的探讨.类星体假说的提出,为这种探讨提供了根据.按照这种假说,类星体是银河系中相隔宇宙学距离的活性核,其谱线的红移由宇宙的膨胀情况来决定.但是这种假设需要有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自然信息     
创记录的红移震惊天文界至今年年初,天文学家还未发现红移值超过4.0的天体,但如今已冲破了宇宙的“距离阻栏网”,他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了较大红移值的类星体。剑桥天文学院和亚利桑那基特峰天文台的研究小组报导说他们已测出红移值为4.07和4.43的两个类星体(《自然》)Vol 330,P 453),其中后一个类星体是已知宇宙中最远的天体。红移用来衡量宇宙的距离,由于光的速度是个定值,因此它也可表示光离开类星体的时间。如今我们能想象得出当宇宙仅为它目前年龄的10%到20%时这些天体是怎样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文学家的工作进一步证明,类星体能提供有关宇宙本质的知识。他们的工作补充了最近戴维森(Davidson)等人对类星体3C273紫外谱的观测(Na-ture,269,1977,203;News and Views,269,1977,195)。中国天文学家们已经对多种射电类星体的子集建立了哈勃图,他们所用的光度指标不同于戴维森等人所用,但却得到了本质上相同的结论。早就知道,为了判定宇宙是开放的(减速因子q_0小于1/2,宇宙一直膨胀下去)还是封闭的q_0大于1/2,宇宙最后要往回收缩),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哈勃图,即红移z与视星等m的关系(所谓红移就是由于恒星及星系的退行所引起的光的红向变化)。然而,仅在红移值超过目前星系红移极限值(~0.5)的范围时,不同的宇宙学所预言的z-m关系才有可能加以区分。具有较太红移值的类星体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很大希望,原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法制备出C60@2CHBr3多晶粉末. 用Raman散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对C60@2CHBr3振动谱进行了研究. Raman散射光谱观察到C60分子Ag振动模式的红移(4~5 cm-1), Hg(1)模式基本不变. 对模式红移的进一步分析表明C60分子可能从H原子上获得少量电子. 在红外吸收谱中, C60分子F1u振动模式的峰位在CHBr3掺杂前后没有变化. 但CHBr3的红外吸收谱线发生了显著变化. C-Br键伸缩振动红移约4 cm-1, C-H扭曲振动的红外吸收明显减弱, C-H伸缩振动完全消失. 这些结果表明CHBr3与C60分子间存在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 并且最强的作用发生在H原子与C60分子之间. 这些作用的存在除了引起本文所报道的振动谱的变化外, 还将引起电子态的变化. 从而可为阐明C60@2CHBr3在场效应下的117 K超导转变机理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邓铁如 《自然杂志》1997,19(4):244-245
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接收到的天体发射的单色光子,会有一频移。倘若发光物质速度有某种弥散,我们将会接收到铺展于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某种光的强度分布I(v),此分布即为谱线轮廓。可见谱线轮廓中包含了天体中发光物质的运动学信息,光谱证认常用的一种方法便是:假定发光物质各种可能的运动学模型,计算出相应的理论谱线轮廓,与观测到的光谱对照,藉以认识遥远的天体。  相似文献   

6.
关于宇宙起源,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但宇宙的起源本身却是一个科学问题。20世纪以来,人们在宇宙观测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大发现,从而逐渐建立起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人们而去。1929年哈勃把这种退行红移的测量与星系的距离的测量结合起来,得出了  相似文献   

7.
陈建生 《科学通报》1982,27(17):1057-1057
一、引言 在系统地进行南天射电源的光学证认工作中,Savage,Bolton和Wright于1977年发现了射电源PKS1448—232和—个具有紫外色超的16(?)4恒星状的天体的位置相符合,并给出它的光学证认图。他们利用英-澳3(?)9反光望远镜对这个天体进行了低色散光谱的观测,证实了它是一个发射线红移为Z_(cm)=2.22的类星体,并发现这个类星体的光谱存在有丰富的吸收线,其中大部分的吸收线分布在波长小于L_α的区域。因此,PKS1448-232被列入英-澳望远镜的《类星体吸收线光谱研究》的观测对象之一。该类星体的精确坐标是:  相似文献   

8.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80,25(1):26-26
最近发现的SS433的一系列非寻常的性质,使这个天体成为相对论天体物理中最引人注目的对象之一。SS433是X射线源A1909+04的光学对应体,它也与一个致密射电源相对应,而且处于超新星遗迹W50之中。SS433的最重要特征是它的光学发射谱线具有下列性  相似文献   

9.
在1960年12月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著名天文学家阿仑·桑德奇(Allan R.Sandage)宣布发现了一个恒星状天体,它具有很强的射电辐射,且可证认为射电源3C48.然而,当时却没有人能识别其光谱中那些奇特的发射线.1963年,马丁·施米特(Maarten Schmidt}又发现一个性质与3C48十分相  相似文献   

10.
广角镜     
哈勃麦空互通使发涵担通天体多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个距地球260光年的天体,它比此前已知最远天体还远了将近1倍。目前,天文学界尚未能确定这一天体的性质。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对现有解释宇宙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参加“斯隆数字天空探索”计划的研究人员是根据红移规律推断这一天体距离的。红移是指从地球观测到的天体电磁波话线向红端,即向波长较长一端的推移现象。它由天体退行速度产生,天体越远,红移量越大。此前,天文学界观测到天体的最高红移值为668,相当于距地球约14cd光年。此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哈特曼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猎户座δ的光谱中出现了一条电离钙生成的暗谱线.猎户座δ是颗温度很高的恒星,照理说,在这种恒星的光谱中不应该出现金属谱线.更奇怪的是,猎户座δ是颗分光双星,由于双星互相绕转,它的光谱线会有周期性的位移,可唯独这条电离钙谱线的波长没有任何变化.这条钙谱线是怎样来的呢?哈特曼认为,产生电离钙谱线的那些物质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在恒星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尘埃和气体,它们叫星际物质,它们吸收恒星发出的光,所以产生了钙的暗谱线.哈特曼的看法是否正确呢?天文学家对其他一些高温的分光双星做了观测,结果又发现了没有位移的中性钠的暗谱线.这说明哈特曼的看法是对的,星际空间中确实存在着吸光物质.  相似文献   

12.
建一 《科学之友》2002,(5):25-26
在我国古代,1000多年前就有关于“新星”的记载,从前人们误以为“新星”是新生的天体。到了19世纪末,天文学家对天空各个区域长时间照像曝光后发现,在“新星”出现之前,那个位置上早已存在一颗暗星。“新星”亮度为什么突然增大呢?天文学家分析了“新星”爆发时拍下的光谱,发现亮度极大时光谱向紫端移动,说明“新星”外层大气在向观测者方向运动。据计算“新星”大气向外膨胀的速度高达1000千米/秒以上,也就是说它正在“爆炸”,正是爆炸使“新星”亮度突然剧烈增大。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肉眼看去,星星之间似乎空无一物。那么,恒星之间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呢?20世纪初,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哈特曼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猎户座δ的光谱中出现了一条电离钙生成的暗谱线。猎户座δ是颗温度很高的恒星,照理说,在这种恒星的光谱中不应该出现金属谱线。更奇怪的是,猎户座δ是颗分光双星,  相似文献   

14.
褚耀泉 《科学通报》1983,28(16):972-972
我们发现了一个具有很大红移值Z=3.45的类星体PKS 0335-122。在研究暗射电类星体的过程中,我们曾证认了一批射电平谱源,这些射电源原先被证认为空白区域。众所周知,具有平谱的射电源(通常这些源在射电波段是不可分辨的)经常是与恒星状光学天体相联系的。射电平谱源的光学证认率是很高的,例如,Condo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射电巡天星表在Palomar巡天底片上的证认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15.
崔振兴 《科学通报》1982,27(24):1504-1504
对高红移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所作的研究业已表明,在L_α发射线短波一侧的吸收线绝大部分都无法用现行的计算机搜索方法予以证认,而且,这些光谱中的L_α—L_β线的强相关导致了以下结论:这些未证认的吸收线中的大部或全部都是由不同红移的氢云产生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吸收线的波长是均匀分布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红移类星体光  相似文献   

16.
樊晓晖 《科学通报》1994,39(2):146-146
Lyman系限吸收系统(Lyman limit system,LLS)是类星体光谱中对Lyman连续区为光学厚的吸收系统,它们通常具有对应的窄金属吸收线.如果在一减速因子为q_0的Fried-mann宇宙中LLS的共动数密度为常数,则单位红移间隔中的LLS数目N(z)随红移的演化为:  相似文献   

17.
红移——测量距离的一把尺子确定天体离开我们的距离是天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人类由于受到自身感觉器官能力的限制,只能看到星星在天球上投影的二维分布图象,而无法直接看出它们在三维空间上的距离。在天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天文学家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来测定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信息     
位于天鹰座的SS433星是近些年来引人瞩目的天体,它的光谱很特别,既有蓝移,又有红移,且位移量有周期性变化。数月前,在一次相对论天体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俄亥俄州大学  相似文献   

19.
谢光中 《科学通报》1985,30(24):1882-1882
一、引言 BL Lac天体以它快而振幅大的光变、强而迅速变化的偏振、没有发射线及非热辐射等奇特性质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自从被确定为新的一类天体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观测事实的增多,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迅速的光变是EL Lac天体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短时标光变不仅与中心动力源的范围有关而且还将限制所能提出的辐射机制。因此,近年来各国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预言:诸如星系的大质量天体的引力犹如透镜一样会使光线弯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星系"透镜"能对应于星系以外的远距离天体成像.为此,天文学家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引力透镜,现在他们准备把这些引力透镜作为工具来检验宇宙结构和演化的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