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车用发动机瞬态工况多的特点,应用模糊控制策略,对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的甲醇控制量实施控制.依据此控制策略,开发了一套柴油/甲醇电控系统.该系统的甲醇喷射量由台架试验标定得到控制脉谱数据,将其应用于一台只达到国Ⅱ排放标准的增压中冷发动机上进行国Ⅲ标准的ELR试验,能使柴油/甲醇发动机满足国Ⅲ标准的ELR试验烟度要求.在一辆装配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城市中巴车上进行了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增大甲醇替代柴油比例,显著改善组合燃烧发动机在瞬态工况烟度排放,而且能提高燃料的经济性和加速响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粗甲醇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纯甲醇中掺入10%的水以模拟粗甲醇,通过进气管喷射甲醇以形成均匀预混和气,进入气缸由柴油引燃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与燃用纯甲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燃烧含水10%的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组合燃烧纯甲醇的效果相差不多.但前者使用经济性较好.说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后,发动机对醇类燃料的适用性较强,这种方式可为柴油机燃用甲醇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碳烟排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由于组合燃烧模式碳烟排放机理与传统柴油机不同,因此对采用组合燃烧的柴油机进行性能预测,需要建立新的碳烟排放模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安博之的两步碳烟排放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新的碳烟生成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甲醇对碳烟生成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能够用来预测柴油一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碳烟排放.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商业柴油、分析级无水甲醇和助溶剂配制了均匀混合的柴油/甲醇燃料,在TY1100单缸、水冷、直喷柴油机上对添加了十六烷值改进剂后的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缸内最大气体压力增加;加入十六烷值改进剂后,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明显缩短,大负荷时的缸内最大气体压力减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甲醇燃料在柴油机上的使用方案和特点.并在直喷式柴油机上对柴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进片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降低碳烟与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加入不同预混量甲醇对柴油机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一种组合燃烧模式,该模式是指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在一台改装的喷醇发动机上进行.与原柴油机性能进行的对比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喷醇发动机的碳烟、NOx排放以及经济性明显优于原柴油机.同样工况下碳烟和NOx排放分别可以减少40%和15%以上,同时燃料消耗率也有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高比例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进行了高比例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条件下,随着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增加,主燃期缩短,放热率曲线第1峰值增大,第2峰值减小,表明预混燃烧量增加而扩散燃烧量减少;高负荷时放热率曲线型心向上止点靠近,燃烧等容度提高,当量柴油燃料消耗率显著下降;在高比例甲醇柴油双燃料工作模式下,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有所升高,但Nq和碳烟排放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不改变柴油电站机组原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喷醇控制系统,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即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了发动机的动力和排放性能。试验表明,在额定转速下,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动力性有所提高,NOx和碳烟排放大为改善,调速性能也可满足机组要求。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燃烧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35G柴油机上,采用多孔喷油器的传统燃烧方式,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甲醇柴油机械混合燃料进行了性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烟特性。分析了掺烧甲醇后柴油机的燃烧规律及影响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台TY1100单缸柴油机的进气管上安装了一套电控甲醇喷射装置,采用柴油引燃甲醇方式,开展了引燃油量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有效压力和转速下,随着引燃油量的减少,双燃料燃烧的滞燃期延长,主燃期缩短,缸内气体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在高负荷时增加,放热率曲线第1峰值增大,第2峰值减小,表明预混燃烧量增加而扩散燃烧量减少;高负荷时放热率曲线型心向上止点靠近,燃烧等容度提高,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转速和增大供油提前角,最大放热率和最大压力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效清洁燃烧纯甲醇燃料的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点火式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甲醇裂解燃料高效清洁燃烧的探索研究.研制了甲醇裂解装置和控制单元及其控制策略.发动机用汽油起动后,电控单元判别排气温度当其温度达到320℃以上时,电控单元自动从汽油燃料切换到甲醇裂解燃料下工作.在甲醇燃料模式下,通过ECU的标定,实现了自动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与汽油和M20甲醇汽油相比,甲醇裂解燃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点火式电喷发动机的效率,显著增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而且降低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可见燃用甲醇裂解燃料是电喷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进气预混甲醇柴油汽车的经济性性能和加速性能,并开发了控制甲醇喷射的电控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进气管喷射甲醇与空气形成均匀的预混合气,在气缸内由柴油引燃的方法,能使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达到35.1%,经济性有所改善,而汽车的加速性能有较显著地提高。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柴油汽车对石油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以Fischer-Tropsch(F-T)柴油为基础油,配以10%体积比的甲醇、丁醇混合燃料,在4100QBZL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试验,就煤基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振动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柴油机燃用F-T柴油、甲醇/F-T及丁醇/F-T燃料时,比0#柴油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放热率曲线的第一个峰值点低,同时相位提前,第二个峰值点与0#柴油基本相当,混合燃料燃烧、放热更加柔和;混合燃料的压力升高率曲线的峰值明显低于0#柴油,工作更加柔和;燃用混合燃料时,因燃烧引起的柴油机气缸盖振动明显小于燃用0#柴油,但是燃用混合燃料时对气缸盖的冲击作用高于0#柴油。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种新型柴油机的代用燃料-些油/甲醇水/三元乳化燃料,重点对三元乳化燃料在不同型式柴油机(直喷式和涡流室或)上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和道路运行,比较了牡丹中巴车使用煤基二甲醚燃料和普通柴油的能耗与排放.结合燃料生产阶段和运输过程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燃料在中巴车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指标.结果表明:与柴油车相比,在全生命周期内,二甲醚中巴车的总能耗、CO2、颗粒和SO2分别增加了201.3%、291.2%、94.2%和86.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O和NOx分别下降了30.5%、65.3%和26.4%;在车辆应用阶段,除CO2外,二甲醚中巴车的所有排放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柴油/甲醇混合燃料(M0、M5、M15)燃烧排放颗粒的可溶有机物(SOF)组分与形成途径进行了分析.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大,燃烧排放颗粒中SOF的质量减少,失重速率峰值升高: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3种颗粒SOF中主要由碳数为9~28的正烷烃和支链烷烃组成,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其他有机物.随着燃料中甲醇掺混比的增加,燃烧排放颗粒SOF中烷烃含量增加,芳香烃含量减少;颗粒中PAHs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形成:烷烃类物质主要来自柴油和少量润滑油.  相似文献   

17.
对双缸柴油机上直喷压燃方式燃烧纯甲醇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甲醇燃料 汽化潜热大、自燃温度高、直接田燃困难等特点,采用提高压缩比进气加热等措施, 成功地使纯甲醇在直喷田燃方式下获得了稳定运转。结果表明,这种甲醇燃烧方式能 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其能耗率与现有柴油机基本相等,并就这种新型 甲醇代用方式的燃烧过程示功图、放热率、滞燃期及热效率等特点与柴抽相比较,进 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