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电子烟不仅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健康,同样会危害被动吸烟人群的健康。央视"3·15"晚会点名质疑"抽电子烟是否真对身体没有危害"之后,公众对电子烟危害的关注空前高涨。由于烟雾因雾化而非燃烧产生,电子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有的商家打着健康牌,将电子烟宣传为"戒烟神器",有的则强调电子烟的二手烟只是"水蒸气"。让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烟不是烟,不含尼古丁,没有成瘾性。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盐里面加了亚铁氰化钾危害健康"的文章在微博、朋友圈疯传,文章提到国产食盐里面有种可怕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很多人忧心忡忡:国产食盐中真的含有亚铁氰化钾吗?这种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盐,在餐桌上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无论你爱吃什么口味,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仍是盐。  相似文献   

3.
塑料食品袋谁能离得开? 虽然人们也知道塑料袋不好,但是塑料袋因为使用方便,还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危害环境,大多数人不知道塑料袋在提供方便的同时,正在危害我们的健康。用塑料袋装食品,很可能使身体摄入毒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7-1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综合分析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的类型和特征,提出环境污染导致健康危害调查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特点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调查方法与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正>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可谓是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实,即使不吸烟,生活中某些不健康习惯造成的危害,也不亚于吸烟。现在为大家揭晓这8大恶习是哪些。1、一坐一整天长时间坐办公室或坐车,会带来多种健康疾病。即使经常锻炼,也无法抵消久坐危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卫生服务与癌症保健中心新研究发现,每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衰弱是一组心理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所引发的,如果不及时的抑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虽不会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但是确是会对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7):18-19
正吸烟有害健康,已是人尽皆知,然而吸烟会对药效产生影响,这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国明介绍,有些人生病后遵医嘱治疗却疗效甚微,可能就是由于在服药期间吸烟造成的。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在进入  相似文献   

8.
<正>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称为"药罐子"、"病秧子"的老病号常能长寿,而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人有时却突然得大病重病,往往让人很不理解。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对数百名年逾百岁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者中很多是体弱多病的"老病号",而那些平素健康的人却往往早早离开人世。研究证实,即使是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只要摒弃不良嗜  相似文献   

9.
了解亚健康     
《科学大观园》2010,(19):14-15
<正>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己是否受到亚健康的伤害;忧虑自己正走入亚健康,再由亚健康走向疾病和死亡……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科学和实验依据?究竟何为亚健康?亚健康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危害?如何界定?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危害"办公族"的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无暇关注自己身体的任何微小变化。但不容忽视的是,颈椎病正随之而悄然危害着"办公族"的健康。 一项最新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一向为人忽视的颈椎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已达17.3%,并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人因忽视对颈椎病的预防治疗而健康受损,并造成令人扼腕叹息的后果。 手指有些发麻,还会经常头痛,肩  相似文献   

11.
在罗尔斯的"原初立场"中,订约人被理想化地假定是人人健康,没有人患有疾病或会提前死亡,但是通过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我们可以扩展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使之能够解释避免健康不公平的道德重要性。同时,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又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对可允许的健康不公平做出充分的解释,这样,我们就能说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健康的公平。可见,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虽然不是为健康问题而设计的,但它却为我们判断何时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分配是正义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理由,它使我们能以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来思考健康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22):12-15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退休老人梁启珍常和家人外出游玩.每次预约后,他们在景区门口扫一扫健康码,即可快速进入."防疫期间,到外地游玩都需要扫健康码.有了绿码,出门方便又安心." 如今,越来越多像梁启珍一样的人通过扫描健康码享受便利,这背后是《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之前,各地"健康码"在运行中存在码制组成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认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货物跨地区流动.去年4月底,健康码系列"国标"发布,提出健康码应用系统和系统间互认的技术模型、个人健康信息数据规范使用、实现系统对接互认的操作方法等标准,确保了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22):12-15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退休老人梁启珍常和家人外出游玩.每次预约后,他们在景区门口扫一扫健康码,即可快速进入."防疫期间,到外地游玩都需要扫健康码.有了绿码,出门方便又安心." 如今,越来越多像梁启珍一样的人通过扫描健康码享受便利,这背后是《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之前,各地"健康码"在运行中存在码制组成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认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货物跨地区流动.去年4月底,健康码系列"国标"发布,提出健康码应用系统和系统间互认的技术模型、个人健康信息数据规范使用、实现系统对接互认的操作方法等标准,确保了健康码管理全国政策一致,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一辈子都在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顽疾——疟疾作斗争。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2018年初,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份事关每个中国人的重磅文件,不仅提出了到2030年的一系列健康目标,也为民众在健康领域细化了"国标"。比如,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等目标,除此之外,还在膳食、体重和运动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看了健康中国行动中具体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19):51-51
核心提示:有人说刻薄可能源于能力不足,也可能源于心胸狭窄……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其实,刻薄的人还可能是因为不幸福。身边常常有人会莫名其妙不让你高兴,情不自禁说刻薄的话。"待人处事挑剔、无情"的人,特别是言语上,总带锯齿。网络里,更是集散一些人很不健康的发泄。换个角度,有一天,如果你不喜欢赞扬别人,很看不惯所有的花朵,可能意味着你开始不快乐。越是强者,越宽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都知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有一个问题叫"血稠",它对健康的危害,有时甚至不逊于"三高"。我们总以为血管黏稠只能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而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这个症状。饮食不注意,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压力大、喝酒抽烟,都能引发血管疾病。当你的身体出现如下信号,证明你体内血液黏稠度很高,需要格外注意了。  相似文献   

18.
正因疫情闭门不出的日子里,为了过得舒心一点,一些人对某些食物不再"敬而远之",诸如冰激凌、甜点、炸鸡之类的"不健康食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餐桌上。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哪怕只是一次偶然的"放纵",也会让人陷入"注意力涣散"的窘境。对疫情期间不得不居家办公的人来说,这的确不是什么好消息。据美国"今日科学"网站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近日对51位女性进行的一项"注意力测试"显示,食用富含饱和脂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吸电子烟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越来越多、电子烟危害公众健康已成基本共识的语境下,立法强化电子烟的监管,显然势在必行。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认为"虽然就电子烟触发的具体风险还没有作出结论性评估,但毫无疑问,电子烟有害"。报告提醒各国政府和消费者不要轻信烟草企业关于电子烟等产品的宣传,"电子烟损害小"等说法只是烟草企业的宣传策略,应加强对电子烟市场的监管。而此前一  相似文献   

20.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烟草危害是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是慢性呼吸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同时二手烟对健康的伤害也很大.此外,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5月11日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新冠病毒影响的人群中,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 不过,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似乎让"老烟枪"们又看到了不用戒烟的"希望".比如,抽茶烟更健康、吸烟时只要不吸入肺就无害、老烟民突然戒烟会伤身……那么,这些说法是否靠谱?真相又是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