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谜一样的蚁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国跃 《科技潮》2004,(10):46-47
在一片广阔的沙滩上,稀稀落落地长着各种低矮植物。蚂蚁在忙碌地奔来走去,突然掉进了圆锥形的陷阱,蚂蚁拼命地爬上来。可是沙塌下来了,蚂蚁掉到了陷阱的底部,不一会儿,蚂蚁被什么东西拽住了,很快消失了。有时在蚂蚁企图脱逃时,陷阱的底部会抛出沙子,这些抛向蚂蚁的“沙弹”常常能将蚂蚁击落回到陷阱底部。原来这个圆锥形的陷阱是蚁狮建造的,蚁狮的土名很多,如沙猴、沙牛、倒退虫、倒行狗子、沙王八、地牯牛、沙虱、睡虫等,英文叫ant-lion。幼虫的头部有一对强大的颚管向前突出,状如鹿角,是由上颚和下颚组成尖锐而弯曲的空心长管式口器。捕猎时颚管呈钳形刺进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吸干猎物后,把它抛出陷阱,并重新整理好陷阱,等待下顿大餐。蚁狮的成虫叫蚁蛉,单独成一个科,即蚁蛉科。  相似文献   

2.
蚁狮撷奇     
沙丘的蚁地狱在河边一片宽阔的沙滩上,稀稀落落地长着各种低矮植物,有些蚂蚁在忙碌地奔来走去,一切都是那样平静。不过,走近沙滩细看,你会发现上面有一个个漏斗形陷阱,一只蚂蚁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陷阱里,它努力地想爬上来,但好像是给什么拉住了始终脱不了身,它拼命地挣扎,但不久就失去了活动的能力,很明显,是小陷阱里有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尉朝闻  黎田 《科技信息》2010,(35):J0101-J0102
介绍了一种静态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改进蚁群算法。该算法使用栅格法对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建模。搜索过程采用了蚂蚁落入陷阱回退策略和蚂蚁相遇策略,从而避免了遇到陷阱时形成的路径死锁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最优路径的搜索效率。仿真研究表明,该算法能明显改善路径规划性能,并且算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攀枝花干热河谷不同恢复期火烧迹地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陷阱法调查了攀枝花市红花田和示范碑4种不同恢复期火烧迹地的蚂蚁群落,恢复期分别为3 a(H3)、6 a(H6)、10 a(H10)和16 a(H16).研究结果表明,在攀枝花干热河谷4种类型样地共采集地表蚂蚁3亚科13属21种,1 541头,其中H3样地为3亚科7属10种,H6样地为3亚科8属10种,H10样地为3亚科8属11种,H16样地为2亚科5属9种.个体数最多的分别是立毛蚁Paratrechina sp.1和中华小家蚁Monomorium chinensis.地表蚂蚁多度由大到小依次是H10、H6、H3和H16样地,H3和H16样地与H10样地蚂蚁多度有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H6、H10、H3和H16样地,H6和H10样地与H16样地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差异.攀枝花4种恢复期地表蚂蚁群落基本分为3类,H10样地中的3个样方聚为一类,H16样地中的3个样方聚为一类,H3和H6样地的6个样方混合聚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蚂蚁群落多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群落多度和物种丰富度相互呈正相关,地表蚂蚁群落多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群落投影盖度呈负相关.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干热河谷地区地表蚂蚁群落受火烧后的0~6 a是恢复的初始阶段,6~10 a是恢复和演替的关键阶段,10~16 a是恢复的稳定阶段.地表蚂蚁群落的恢复与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是引起生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通过改善生境的方法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攀枝花干热河谷连续火干扰林地地表蚂蚁多样性及其指示作用,在攀枝花市境内3种类型样地采用陷阱法对地表蚂蚁群落和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攀枝花干热河谷3种类型样地表蚂蚁群落由4亚科16属21种组成,共1 878头;3种类型样地中,攀枝花公园蚂蚁多度和多样性水平最高;在3种类型的样地中,蚂蚁群落结构有差异,但同德林场火干扰样点与未火干扰样点群落结构较相似;同德林场短期未被火干扰栖境无指示物种,攀枝花公园和同德林场连续4 a火干扰样地均存在指示物种.研究表明具有连续火干扰的“计划烧除”可以在预防大面积火灾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蚂蚁群落较高的多度和较稳定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对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明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云南松林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陷阱法调查了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无干扰及干扰云南松林地表蚂蚁群落.无干扰样地蚂蚁群落由3亚科13种组成,亮毛蚁Lasius fuliginosus最常见;干扰样地由4亚科21种组成,细胸蚁2 Leptothorax sp.2和玉米毛蚁Lasius alienus最常见;2个样地的蚂蚁物种丰富度ACE估计值分别为24.76和26.27,样地间多度及物种丰富度估计值没有显著差异;无干扰样地蚂蚁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于干扰样地,但部分样带与干扰样地接近;亮毛蚁是无干扰样地的指示物种(IndVal=0.9787,P=0.001),邵氏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sauteri是干扰样地的指示物种(IndVal=0.6667,P=0.001);地表蚂蚁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显示:云南松林地表蚂蚁多样性能够指示植物多样性;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云南松林地表蚂蚁多样性相对较低;干扰已经改变了云南松林的地表蚂蚁群落组成;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有积极作用,但保护力度仍然不够.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主导的生境变化中植物垂直密度变化对地表蚂蚁群落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天然次生林、桉树林、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橡胶林、玉米旱地和农田7种生境的地表蚂蚁群落,并使用利维杆(Levy pole)方法调查了不同生境的植物垂直密度.共采集地表蚂蚁16 704头,隶属于8亚科44属106种.结果显示:1不同生境中植物垂直密度变化明显,7种生境在0~125 cm 5个区段和大于300cm区段的植物垂直密度差异显著;0~100 cm区段桉树林植物垂直密度最高;100~20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在天然次生林等5种生境中变化明显;大于300 cm区段橡胶林植物垂直密度最高.2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2=140.867,P0.01)和相对多度(!2=133.359,P0.01)差异显著,其中,紫胶-玉米混农林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均最高,天然次生林和桉树林居中,农田最低.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结构有差异(ANOSIM Global R=0.616,P0.01),植物垂直密度相似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与25~50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正相关(Pearson=0.156,P=0.024);地表蚂蚁相对多度与大于300 cm区段显著负相关(Pearson=-0.149,P=0.031).大于300 cm区段只对天然次生林地表蚂蚁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Y=e6.85+1.344X,P=0.04);150~175 cm区段(Y=e18.61+2.36X,P0.01)及大于30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Y=e18.61+0.680X,P=0.01)只对桉树林地表蚂蚁相对多度有显著影响.25~150 cm区段植物垂直密度与桉树林、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的地表蚂蚁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超过300 cm区段对橡胶林地表蚂蚁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具有复杂下层植物组成的生境能够为蚂蚁提供保护、增加不同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有利于蚂蚁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是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任务调度问题的解决是网格得以充分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不同于传统蚂蚁算法,改进的蚂蚁算法通过在处理任务前后分别调整信息素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性能.任务调度将选择由改进蚂蚁算法产生的性能最佳的资源来处理任务.改进蚂蚁算法以及任务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已被OP-NET上的仿真结果所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蚂蚁的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采用陷阱法、定点采集(计数)法并辅以现场补充观察研究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蚂蚁的物种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共有蚁科(Formicidae)昆虫5亚科17属32种。其中,以道学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塔市次之,河港再次,三江-罗豆最少。在9类生境中,低干扰大面积高林生境与低干扰小面积高林生境的蚂蚁物种最丰富,均达13种。对于不同蚂蚁种类,占据生境类型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是东京弓背蚁(Camponotus vitiosus)、异色小家蚁(Monomorium floricola)和黑褐举腹蚁(Crematogaster rogenhoferi)。群落相似性分析发现,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蚂蚁物种组成在东寨港红树林四大片以及9类生境之间相似性均不高。总体来看,高干扰生境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显著较高,低干扰生境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度显著较低,而基于面积和植被类型划分的各类生境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度则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理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蚂蚁多样性与维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四川大凉山中部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的蚂蚁多样性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凉山中部6个垂直带共采获蚂蚁6亚科44属115种.蚂蚁群落中未发现优势种,常见种5个,较常见种21个,较稀有种44个,稀有种45个.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物种数目8~29种,平均17种;个体密度25.6~48...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2017,(3)
正研究人员在琥珀中发现了一小截恐龙尾巴,上面还保存着栩栩如生的羽毛!由此证实了世界上的确存在过带羽毛的恐龙,现今鸟类正是由这类恐龙间接而缓慢地演化而来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分析恐龙尾巴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希望为化石的蛋白质分析提供依据。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正>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蚂蚁与许多植物建立了互惠共生关系,如蚂蚁为植物传粉、帮助种子扩散和保护植物免遭其他生物的侵害等;相应地,植物为蚂蚁提供食物和建巢环境,并以次生化学物质吸引蚂蚁。而蚁布植物就是一些由蚂蚁传播和扩散种子的植物。一只蚂蚁匆匆忙忙地在地面上搜寻着食物,突然,它停下脚步四下张望,似乎发现了什么,紧接着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原来,不远处有一粒乳白色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种子。小蚂蚁高兴极了,兴  相似文献   

13.
经典蚁群算法不能直接用于求解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MDLP),据此,将MDLP映射为扩展K-TSP过程并设计了改进的蚁群算法.改变了经典蚁群算法禁忌表的设置方式,算法运行时,给蚁群建立一个共享禁忌表,里面存放所有蚂蚁访问过的客户点,任何蚂蚁只能选择共享禁忌表未曾记录的客户点,从而增强蚂蚁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它们的分工与协作,使蚂蚁无遗漏无重复地遍历各配送点并找出问题的最优解.为提高算法的求解性能,在蚂蚁的选择规则里加入了代价引导函数,使用2-opt策略优化可行解并优化了信息素的更新方式.仿真算例及算法对比表明,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地表达和求解MDLP.  相似文献   

14.
蚂蚁无声无息地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它们有组织、有分工、有种族、有“军队”,甚至有“国家”。蚂蚁在1亿年前就存在,其种群迅速地扩展到全世界。像大多数具有极大生态优势的生物一样,蚂蚁无处不在地繁殖,形成了大量的种类,目前其种类已超过万种。用肉眼观察,可能所有蚂蚁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充其量只有颜色之分,大小之别,而这和鸟儿在1千米以外也难以区分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若在5厘米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的话,那么,9,500种已知蚂蚁则像大象、老虎和小鼠那样大相径庭了。仅从体型上看,蚂蚁也各不相同。例如南美洲的短蚁或者亚洲的稀…  相似文献   

15.
蚂蚁自力更生的能力使我们由衷地赞叹,它们能够在人类持续破坏环境的缝隙中继续生存由来已久,似乎根本不在乎人类是否存在,它们在每片适于生存的土地上筑巢、觅食和传宗接代。蚂蚁体型细小,一只工蚁的平均体重,因不同的蚁种各异,一般只有1至5毫克,还不到人类体重的百万分之一。然而,蚂蚁却占据地球1%的生物量和1/3的动物量,据哈佛大学E.O.威尔逊教授估计,地球上蚂蚁的总数在1015只以上,把所有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大致与地球上所有人类的体重相等。看不起眼的身型却拥有最大的生物量,蚂蚁无私的社会性和高度特化的多样性使其具有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蚁群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蚂蚁聚类算法.该算法将每个待聚类模式看作一只蚂蚁,采用蚂蚁移动模型实现模式的聚类.为了改善蚂蚁移动的随机性,提高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局部最近邻运动原则来指导蚂蚁的移动;并且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调整蚂蚁移动阈值的方法以简化参数的选取.通过数据的聚类对该算法和已有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运行效率高、参数选取简单及自适应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蚂蚁算法及其在机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蚂蚁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蚁群更新、沿途搜索等策略,对算法进行了改进. 用C语言设计了蚂蚁算法程序,通过典型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机械优化设计实例. 实例表明,改进后的蚂蚁算法全局收敛能力强,程序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讨论了蚁群算法,包括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为了模拟实际蚂蚁的觅食行为,设人工蚁出发点H为蚁穴位置,食物源则在最终目标点F,蚂蚁觅食过程就是从H出发,在AS范围寻找食物源的过程.经过蚂蚁群体的反复寻食,基于蚂蚁留下信息素的正反馈作用,最终绕开所有障碍物找到了一条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及人类社会中,自组织聚集是十分普遍而且重要的集群行为,也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交叉领域.为了定量地深入研究自组织聚集的宏观规律,我们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草地铺道蚁的自组织聚集与其密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层次社会熵和样方法的统计手段测量蚂蚁群体的聚集度,以定量度量其自组织聚集程度.精确控制的实验以及基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蚂蚁群体在低密度下呈现近随机分布状态,高密度下稳定于显著的聚集状态,即蚂蚁聚集的程度是密度依赖的.实验给出的佐证在后续探究蚂蚁聚集的微观机制研究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引起聚集行为涌现的简单机制是与密度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表面电位测试技术研究了固体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陷阱捕获电荷的动力学特性.作者在考虑了碰撞电离退陷阱化后,获得的一级捕获动力学方程,定性地解释了电荷的捕获随施加电场的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和捕获电荷稳态值随电场的增强而下降的现象。利用这个动态平衡模方程,经实验分析表明:这种捕获电荷稳态值随电场的增强而下降的现象是由于自由电子与陷阱化电子碰撞电离退陷阱化的结果,而不是陷阱化电子隧道效应或Poole-Frenkel效应的结果。当电场增强使碰撞电离退陷阱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介质便发生击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