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快后续产业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目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了促进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山市基本情况、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情况以及农户后续生计调查情况的深入调查,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发现文山市后续产业存在资金投入困难、后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林产品加工基础薄弱、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对广大退耕农民的有效服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其自然条件和退耕还林的特点,提出文山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创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若干问题,从实例出发,分析了建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验,阐述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守福 《甘肃科技》2007,23(11):240-242,129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效益发挥,对今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民乐县实际,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优势的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十多年来,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实施后,要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途径之一便是发展后续产业。通过选取甘肃中部的会宁县和通渭县,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模式之一的劳务输出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太原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完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管护经营不善、缺乏强劲后续产业等问题,提出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及发展后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还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参与退耕还林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临汾市200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以政府行为对自然资源的栽培过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后续产业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核查资料,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取得的成效、带动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景电灌区林药间作经营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药复合经营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以景泰县陈庄乡为例,通过对公路两侧退耕区杨树林带、杏树林套种孜然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其经济效益,认为林药复合经营的模式不仅可以增加退耕还林建设的活力,也为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学军 《甘肃科技》2016,(1):136-137
概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评估了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思路和后续产业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魏万河 《甘肃科技》2010,26(17):7-8,111
介绍2000年以来榆中县退耕还林建设情况,以及成功经验,较详细介绍全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和给林区农民带来的实效。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观察,提出了全县乃至部分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探索,从发展现代林业,立足当地资源,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西伟  秦俊 《科技信息》2010,(28):I0082-I0082
本文分析了当前陕西退耕还林中经济林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经济林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快榆林区域蚕桑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业作为榆林市的区域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各级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如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确保退耕还林地退得下,稳得住,把桑树定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大力发展以桑、草复合水平沟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生态桑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国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内生态修复步伐明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退耕还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林草保存率较低、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等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明显降低。为有效巩固原州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项目区产业结构,带动退耕农户增收致富,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需结合该区实际,加大对退耕区低产林分改造及经果林种植,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林果种植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析澂江县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凌 《科技信息》2012,(9):411-412
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本文通过对澂江县特色林业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本地自然条件优势,以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本文提出对如何发展澂江县特色林业产业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产业,从优势、原则、措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上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谈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李群 《汉中科技》2014,(1):53-54
城固县林业局大力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继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园项目建设之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楠竹西移引种试验、示范在城固获得成功,激发了城固县广大群众发展楠竹产业的热情。林业站技术人员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套栽培管理技术,以此为广大楠竹栽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根据工程的内容及奇台县的实际情况,依托科技支撑项目,在退耕还株工程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两个重点,八种模式,四种机制”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该模式与机制在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退耕地的后续产业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邓芝英  张景全 《科技信息》2009,(21):383-383
文章从大通县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分析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特点、种苗经营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粗略地谈了今后大通林木苗木花卉产业在高原地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