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林  耿妲 《应用科技》2010,37(11):45-47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与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高的传输速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文主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基于预编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提出将递增冗余的合并技术代替传统的Chase合并方案,递增冗余合并主要通过递增发送的码字的冗余度,以增大正确译码的概率,从而增加数据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误比特率还是信息速率,采用递增冗余的方案都能给系统带来增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时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提出了基于平均误包率(packet error rate,PER)约束的联合自适应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AM)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的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在传输中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一种莱斯信道下的跨层系统.该系统联合了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与数据链路层的自动重传技术.利用从接收端反馈回的信道状态信息和自动重传请求,发射端自适应调节调制模式,自动重传发射数据.推导了莱斯信道下,跨层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中断概率的封闭表达式,以及固定调制模式系统的频谱效率的表达式,并利用推导的表达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仅有自适应调制的系统,跨层系统的频谱增益大约是1.5 dB;而与仅有自动重传的系统相比,其频谱增益最大达到3 dB.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 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协议的实现方案,此方案是在单中继环境下根据中继链路和直达链路的链路质量判断选择重传路径的HARQ传输协议。SC-HARQ传输协议方案需要设定传输链路质量的门限值,然后根据不同的链路质量选择不同的重传模式:当直达链路质量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选择直达链路进行重传;反之,选择完全协同HARQ传输协议进行重传。经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验证证明,SC-HARQ传输协议方案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小系统时延、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协同ARQ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协同通信引入自动重传请求(ARQ)协议可以显著提高ARQ协议的性能,但是协议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重传节点的选择。为了提高ARQ协议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协同ARQ协议,协议综合考虑了节点的位置信息、信道信息和功率信息,并据此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以选择出最佳的重传节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同ARQ协议的性能要明显优于以往文献提出的协同ARQ协议,是一种有效的ARQ协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频率非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系统的中断性能问题。基于放大重传(Amplify-and-Forward,AF)和联合解码重传(Joint Decode-and-Forward,JDF)机制,在瑞利衰落信道环境下,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的节点和系统中断概率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信噪比情况下,JDF的中断性能优于AF系统;在大信噪比情况下,AF的中继性能将超过JDF系统的中断性能;随着信噪比以及信道不对称度的增加,AF和JDF系统的中断性能将趋于相同。此外,研究还发现,当速率大于0.5 bit/s.Hz时,JDF系统的中断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中采用前向纠错差错控制策略(FEC)无法克服丢包的问题,且在传输长数据时能效较低;传统的自动重发请求差错控制策略(ARQ)主要考虑的指标是带宽延迟乘积,能量效率不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动态调整重传次数和重传时隙的ARQ差错控制策略。发送节点在接收数据请求时从数据请求帧中提取当前信道的RSSI值,当RSSI值大于阈值时采用较小的重传次数和重传时隙,当RSSI值小于阈值时增大重传次数和随机选择一个大的重传时隙,从而避免发送节点陷于忙等,提高了接收节点正确接收数据包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丢包率,且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鸿林  王广佳 《应用科技》2010,37(11):18-21
针对比较恶劣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的通信系统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误码率的问题,该文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它充分利用发送端获得的信道估计信息对每次重传的数据序列进行自适应交织来降低信道对同一比特的影响,从而降低接收端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相结合,无论是在高斯信道或是莱斯信道下都能很好地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9.
对自动重传请求协议(ARQ)系统的重传能量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新概念——有效信噪比。以有效信噪比为基准,比较了3种校验码对ARQ系统误比特率、重传次数、吞吐量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RQ系统的可靠性仅在中高传统信噪比下得到提高。在低传统信噪比下,重传导致ARQ系统实际的有效信噪比远大于无重传系统;在相同有效信噪比下,ARQ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劣于无重传系统,此时不应使用ARQ。混合ARQ(HARQ)通过纠错码降低系统重传频率,可有效缓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链路质量差异性和动态变化的问题和资源受限的特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交替重传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ybrid ARQ,HARQ)方案实现自适应差错控制.该方案发送端使用1/2码率的纠错码来对数据编码,将码字的信息位和校验位分成2个数据包并交替传输,接收端由单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或者合并2个出错的数据包译码恢复原始数据.结合IEEE802.15.4标准规范和主流传感器节点平台参数,对ARQ协议和交替重传HARQ方案的能量效率、平均传输次数和传输成功率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交替重传HARQ方案的性能明显优于ARQ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Ad hoc网络中的QoS保证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的QoS路由协议没有考虑节点负荷、节点碰撞等本地信息,提出了一个在Ad hoc网络中提供QoS的路由协议——QoS-Aware多目标优化路由协议(QMOR).该协议把QoS请求———带宽作为接入控制的参数,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算法是DSR协议的扩展,在目的节点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选路,算法的优化参数包括路径时延、缓冲区中已存包的长度和重传数目.通过仿真,结果显示了QMOR协议无论在静态网络和动态网络,都有比DSR协议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中继辅助传输的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CR-NOMA)系统中,频谱利用率低及安全性较差的缺点,提出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应用到基于双向中继的CR-NOMA网络中,使两组认知非正交多址(NOMA)用户在双向中继的协助下交换信息.在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的约束下,推导出受发射功率、信道估计误差和天线数量影响的安全中断概率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中继天线数量的增加,安全中断概率收敛到特定数值,同时可得到复杂度较低且安全性能最优天线数量.  相似文献   

14.
在协作编码部分重传(coded partial retransmission,CPR )机制的基础上,引入链路自适应技术,通过在中继节点获取链路状态信息后,选择调制编码模式, 实现自适应协作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不降低系统吞吐量的情况下,改善了BER性能,在吞吐量为0.19时,自适应调制的CPR机制相对于直接传输的CPR增益约为4.5 dB。在BER为10-3时,自适应调制的CPR协议相对于非自适应CPR协议增益约为2 dB。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后合并MIMO-HARQ系统的线性预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多天线系统中后合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构的灵活性,合理分配每次重传数据的空间子信道及相应的功率,提出基于后合并HARQ的线性预编码方案。该方案不仅在单次数据传输时获得预编码增益,而且利用子信道置换平均重传符号之间的性能差异,进而获得更多的空间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当传输次数为4时,所建议的方案相对于空间复用方案在误比特率为10-4时约有5.5 dB的信噪比增益,并且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性能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多天线系统中后合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结构的灵活性,合理分配每次重传数据的空间子信道及相应的功率,提出基于后合并HARQ的线性预编码方案。该方案不仅在单次数据传输时获得预编码增益,而且利用子信道置换平均重传符号之间的性能差异,进而获得更多的空间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当传输次数为4时,所建议的方案相对于空间复用方案在误比特率为10-4时约有5.5dB的信噪比增益,并且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性能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低密度校验码编码系统混合ARQ协议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低密度校验(LDPC)码译码所产生的错误码字中码位的译码输出量可靠度信息的统计特性。结合自动重传请求(ARQ)协议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混合ARQ方案,和基于译码可靠度的混合ARQ方案(RB-HARQ)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说明,在考虑反向信道重传请求消息信息比特功率的条件下,混合ARQ方案的总体性能超过RB-HARQ方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基于2 × 2天线阵列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算法.首先传输贝尔实验室分层码(BLAST)来提高速率,当出错重传时,重传信号能和初始的信号组合为空时分组码(STBC).由于BLAST能提供很高的速率但是抗干扰能力不强,而STBC能很好地抵抗干扰,这样两者的结合就极大地增强了系统吞吐率和鲁棒性.本算法结合了BLAST和STBC的优势,在获得多天线复用增益的同时也能获得分集增益,是一个兼顾速率和误码率性能的HARQ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都表明本HARQ方案能比单纯使用BLAST或者STBC的ARQ方案获得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下行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Requst)技术,结合自适应编码调制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给出了多用户环境下HARQ传输体制及仿真性能。为了保证一定服务质量下提高整个系统的频谱效率、数据通过率,通过AMC实现编码调制方案的粗调,HARQ实现AMC进一步细调,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支持实时与非实时多业务的复合优先切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同时支持实时与非实时业务的多业务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改进的预留信道和抢占优先相结合的切换策略,分析了非实时业务平均传输延迟、实时业务阻塞率、实时业务强制中断概率等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非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受到较小影响的情况下,通过自适应调整所采用的优先权,使实时业务强制中断概率明显减小,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