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孕患者30例50个周期阴道B超观察、尿促黄体激素(LH)测定及宫颈粘液(CS)评分联合监测排卵,择机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观察表明,自然排周期联合监没蚵准确地预计排时间,IUI24h内排卵率达85%;克罗米酚(CC)促排卵因成熟卵泡大小差异大,且尿LH阳性率低有 分不典型,影响了准确掌握IUI时机,IUI24h内排卵率36.4%;CC+绒膜激素(HCG)促排卵联合监测,根据卵泡大小决定H  相似文献   

2.
母牛的发情鉴定一般都是以性欲表现为主的。所谓“发情”,就是指的接受其他牛爬跨(俗称为“打稳兰”)。为证实性欲表现在发情鉴定中的地位,我们观察了性欲表现与排卵和受胎的关系。性欲表现,用结扎输精管公牛试情,以接受爬跨为“发情”,以“廿”表示;以有公牛追逐并企图爬跨,但未能接受爬跨的母牛,为“弱发情”,以“+”表示;以没有公牛追逐和爬跨的母牛为“不发情”,以“一”表示。排卵和受胎均以直肠检查确定。受胎以十月末有胎为准。“廿”母牛107头次,其中排卵的103头次,排卵率96.3%。没排卵的4头次中有2头是妊后发情。受胎59头,情期受胎率57.3%。可见,“廿”母牛的排卵和受胎情况都是可靠的。但要注意排除妊后发情。  相似文献   

3.
以大熊猎4个家系,30次个体的被毛,皮肤和福尔马林固定的肝组织作材料,用荧光素和同位素分别标记寡核苷酸探针LZF-1,作DNA指纹图谱检测。结果表明,无论2雄配1雌,3雄配1雌,甚至4雄配1雌,受配雌兽所生子代的DNA指纹图谱条带,均来自父亲,母亲及你母双亲,没有新的条带出现,准确认定了4个家系中6只子代个体的真父,排除了非父。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春季对池内饲养的成体微尾鼩的发情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微尾鼩交配期可持续3-5d,交配行为多发生在21∶00-01∶00时,每晚可交配10±2次.发情期雄体活跃雌体少动,发情行为主要分为绕嗅、咬颈、爬跨、交配等过程,其中咬颈行为存在于交配的全过程,对交配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起着重要作用.交配过程中雌体有逃避、攻击等反交配行为,但雄体却表现出强烈的交配欲望,二者对外来雄体表现出强烈的敌对性而对外来雌体的反应却十分冷淡,交配的持续时间与该次交配前的间隔休息时间无必然联系,而与雌体的反交配行为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褐飞虱交配次数和性选择的生殖行为特征,构建了褐飞虱生物型1和生物型Y的近交系,筛选了在不同近交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9个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用于亲子鉴定.在雌虫交配次数试验中,观察并分子鉴定到23头成功交配的雌虫,其中19头雌虫一生仅进行1次交配,4头雌虫一生进行了2次交配,故褐飞虱雌虫是以单次交配为主、2次交配为辅的混合型交配策略.在性选择分析中,首先,性别内选择试验观察并鉴定到了23头交配成功的雄虫,其中18头生物型Y雄虫选择与雌虫进行交配;其次,性别间选择试验观察并鉴定到了83%生物型Y雄虫选择与雌虫进行交配.结果表明:在性选择行为中,生物型Y雄虫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金斑喙凤蝶成虫的交配和取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年 ̄1999年在广西大瑶山对金斑喙凤蝶的成虫交配和取食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雌雄成虫交配前快速相互追逐直飞高空达1000m ̄1500m,然后突然双双俯冲而下;资本时雌雄生殖器相互对接,历时0.5h ̄3h;交配后雌成虫取食蜜露,第7天开始产卵,第8天死亡;雄成虫交配后不取食,第5天死亡。  相似文献   

7.
以较为简便的方法制备了几种离子交换树脂-Pd催化剂,并将此类双功能催化剂用于丙酮和氢气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MIBK).实验发现,催化剂的吸氢越大,反应选择性越好;而其交换容量过高则降低了选择性,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但有一适宜值增大丙酮空速(LHSV)降低了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压力对反应影响不大.在各种树脂-Pd催化剂中Pd-干氢树脂(Pd-DH)的性能最好.在较佳的反应条件:温度130℃,压力2MPa,LHSV5h-1,氢酮比0.4下,用pd—DH催化合成MIBK,丙酮转化率为48%,MIBK选择性可达9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乌鸡4个品种作为全群,从中抽出5只雄亲和5套雌系进行巢式交配设计,测定了子代出雏期、1月龄、2月龄、3月龄的体重和胫长.遗传分析表明:(1)雌亲分量遗传率明显高于雄亲分量遗传率,说明群体存在明显的非加性变异;(2)各发育期体重和胫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一般为正相关且较大,从而可根据胫长间接选择体重;(3)体重杂种优势变动为-7%~32%;(4)在强优势F1组合,1月龄相对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亲本组合的,但2月龄的恰相反,这为生产缩短F1的饲养周期有利.最后讨论了雌亲分量遗传率高于雄亲分量遗传分量和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绵羊胚胎移植受体同期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G注射、MAP口服或明道理植以及与不同促性腺激素和释放激素配合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化处理,共分三次试验11组19种处理。0.05mgPG间隔11天两次阴唇注射;45mgMAP阴道埋植10天,撤栓同时注射PG0.05mg,PMSG300IU,LRH—A3100单位,48h注射LH20单位以及埋植MAP45mg10天,撤栓同时注射PG0.05mg,PMSG300IU,第13天注射LRH-A3300单位、LH10单位,第11~13天每日两次注射FSH50×2和20×2。受体母羊处理后72h发情同期化、排卵母羊率、卵巢黄体率分别为100%、100%.100%;83%、100%、100%和且66%、116%、20O%、供一受体同期时间差零天、-1、+1天的移植妊娠率分别为50%、100%、100%;100%、50%、100%和0、0、0,受体总移植妊娠率分别为50%、75%和75%,两个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90%、100%,100%、113%,50%、60%,75%、75%,50%、50%和50、0%。结果表明受体同期化处理明显提高了移植妊娠率(P<0.05)。  相似文献   

10.
在投矿量为200g/次和1kg/次的规模下,进行了机械活化苏打溶液分解柿竹园白钨中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苏打用量为理论量3倍、185~195℃保温1.5h的条件下,连续20次分解,渣含不溶WO_3平均为0.25%,钨平均分解率为98.6%;在苏打用量为理论量2.5倍、205℃保温1.0h的条件下,钨分解率为98.4%。5kg/次规模下试验结果表明,钨分解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11.
淀粉碱化处理对其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丙醇和水的体积比90:10条件下,于40度/1.5h用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在异丙醇水溶液中进行了制备高取代度,高粘度的羧甲基淀粉醚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陨石有机物的存在,客观地说明了星体在弥漫态到凝聚态的变化过程中,其内部产生合成复杂有机物的事实。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实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陨石化学随之发展起来,在陨落地表的某些陨石(主要是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有多种氨基酸和烃类化合物等复杂的有机物存在。这些有机物多包藏在陨石物质的内部,在坠落地表的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并没有完全烧失。这一发现很快为生命起源的探索者们所重视。笔者认为,陨石有机物的存在并不能代表泛宇宙意义,即不能说明宇宙中(主要指星际空间)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应用相似材料模似方法,研究了煤层底板采动影响。对模型底板岩体进行了综合观测,得到了底板岩体位移及应力的变化规律;並且观测了底板岩体声速变化,用以评价岩体的完整性,指出了底板不同部位裂隙发展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变积分法,我们给出了一类Dirichlet乘积的均值估计,由此可以推出一系列数论函数的均值估计.  相似文献   

16.
厚油层存在明显的韵律性,隔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开采指标预测的难度。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厚油层内夹层对垂向渗流控制作用的数学公式——层间传导率校正系数的函数表达式,量化了夹层参数与厚油层垂向流动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夹层类型,包括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其发育厚度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采用逐层上返方式开采时,泥岩夹层所起的遮挡作用越强,防止层间窜流的效果越好;砂泥岩夹层次之,其对层间油水运移的遮挡作用受到厚度的限制;泥质砂岩夹层最差,已经不适合采用逐层上返开采,建议采用传统方式开采。研究结果对量化认识厚油层夹层的作用,准确预测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能罩壁厚对切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计算,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相关系数,从而可依切割深度去寻求合适的罩壁厚的值,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地选择。  相似文献   

18.
塑料化学镀镍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塑料化学镀镍的操作方法、工艺条件及各种因素对镀层的影响,确定了塑料镀镍的最佳工艺方法及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产自三个不同类型矿床的黄铁矿在某些调整剂作用条件下的浮选行为作试验;并对黄铁矿的半导体性质与可浮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充氮气的单泡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丁黄药浓度下及在NaOH,CaO,FeSO_4,Na_2SO_3和CuSO_4等为调整剂的条件下,黄铁矿的可浮性与半导体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抑制条件下,温差电动势率绝对值较大的p型黄铁矿比n型黄铁矿较难抑制。在活化条件下,温差电动势率绝对值较小的n型黄铁矿可浮性最好。上述试验及其结果已在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半导性影响矿物表面形成双黄药的电化学过程动力学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各种黄铁矿可浮性的差异可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设d_1……,d_n是n个正整数.熟知,不定方程,1≤x_i≤d_i-(i=1,…,n)的解的个数在有限域F_q上对角方程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分别给出了此方程恰有2组解和恰有3组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