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文澜说“四史之名见于《隋志》”,历来“四史”并举或以之为书名的并不乏其例,但其所含子目却不尽相同。如《四史疑年录》为《史记》、前后《汉书》和《晋书》;清同治11年成都书局据殿本所刊的《四史》,则为《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本文所称“四史”,即同后声。今特冠以“前”字,以示明确。  相似文献   

2.
《建康实录》释词方一新唐许嵩撰《建康实录》二十卷,是一部记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的著名史籍。它主要取材于《三国志·吴志》、《晋书》、裴子野《宋略j、《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朝或准六朝史乘,保存了一批魏晋南北朝语词,值得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于其所征引的前人的著述一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或叙其书目篇卷,或录其作品全文,或具体,或概括,而对于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却只字未提。司马迁《史记》是否征引过《淮南子》,《史记》并没有做具体交代。近代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史料征引之一就是《淮南子》,然而,通过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史记》中无史料征引自《淮南子》。  相似文献   

5.
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之一,所撰《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古代史学史上名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他针对东汉一代的史实,发表了很多史论。(据今本《后汉书》看来,共有序、论、赞二百一十四篇。)这些史论,集中反映了范晔对东汉一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看法,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因此,对《后汉书》的史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后汉书》这部史学名著和它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     
文字MUD《三国志》开发了三年,一直都没有大肆宣传,直到两千年初才正式推出。却以它独特的魅力极快地吸引了一大批MUD老玩家投入这个游戏。由于玩家数量迅速增多,三国志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开了数个分站,其中还包括台湾分站。《三国志》这个游戏是根据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而发展的一个MUD游戏,因此跟它与三国有千丝万缕的关连却又不尽相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1)
日前东计电话(北京)有限公司制作的国内大型文化事典光盘《三国志事典》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光盘分为人物、战争、兵器、官制、文化、杂记、图制、年表八大卷,内容丰富,捡索方便,可迅速检索到《三国志》中的498个人物、15场战争、137个官制,以及有关三国时代的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战争场面的录像片段、兵器的3D动画演示、三国遗址的今貌。  相似文献   

8.
已故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生前经常鼓励学生以《史记》、《汉书》相对勘。他认为,这样做可以看出两位大史家剪裁字句、安排材料的异同来。他还主张,将《三国志》与《后汉书》相同的传,也做这样的对比(详见《励学书屋问学记》第八十七页)。受陈垣先生的启发,我们认为,在讲授《左传》的《曹刿论战》时,与《国语》的《曹刿问战》进行比较,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项羽本纪》是《史记》一百三十篇中的最上乘之作,它代表了《史记》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从《项羽本纪》塑造项羽英雄形象的层面展开,分析、概括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叙述的三方面特色:据实而叙;详略有致;方法多变。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从《汉书》问世以后,人们便将它与《史记》并称,以之作为我国古代史书的代表。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里,《汉书》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史记》。旧史家曾将之奉为“命代奇作”、“史家冠冕”,争相钻仰,奔走班固之不暇。”(《通志·总序》)而论,《汉书》的学术成就,确也不在《史记》之下。然而,建国以来,对《史记》的研究甚为热烈,对《汉书》的研究却异常萧条,这对《汉书》来说,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扬马抑班,同旧时代的扬班抑马,同样是学术研究中不应有的片面倾向。本文试对《汉书》的学术成就略作探讨,以期引起进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以其叙事简洁、条理清晰、品评人物允当面受到世人的赞誉。可是,由于作者陈寿屈于王权的压力,记事曲笔,袒护曹魏,使书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以往全面肯定《三国志》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三国志》并非良史。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此后有些历史家也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很值得注意,这不仅因为此书出自汉人之手,重要的还在于它记载了楚汉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因此,在研究《史记》与先秦以及汉初文化的联系时,它与《楚汉春秋》的关系不可忽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元时期刘备故事具有了相当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为《三国志平话》一书的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之前的有关三国及刘备故事都是零散、片段式地见于典籍,《三国志平话》最大的意义是以编年的方式连缀了较为完整的三国及刘备故事。刘备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塑造成一位平民化的草莽英雄和理想化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说明《史记》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后世文人撰写国史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文人编纂地方志亦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17.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把《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地评价了《史记》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上的地位。这已成了定论。《史记》中的传记,是“藉人以明史”的,不同于后世的“藉史以传人”,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叙史为主。《史记》为了说明人物的荣辱和升沉,辨事之成败与是非曲直,司马迁在先秦诸子散文与历  相似文献   

19.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20.
孙吴政权,自孙策平定江东,至孙皓亡于西晋,先后八十余年。在一般人看来,吴国文学既无曹魏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的灿烂群星,也无西蜀诸葛亮鞠躬尽瘁、情真意切的《出师表》般的名作。然而,吴国文学自有它的可观之处,忽视它是不恰当的。今就吴国文学成一引玉之论,以就教于方家。 吴国的文学人才如今很少为人称颂,其实在当时还是颇为不少的。《隋书·经籍志》著录吴人文集有《张温集》六卷、《骆统集》十卷、《暨艳集》二卷、《杨厚集》一卷、《陆凯集》五卷、《胡综集》二卷、《张俨集》一卷、《纪骘集》三卷,凡八家三十卷,尚不计梁时尚存的《土燮集》、《薛综集》、《姚信集》、《谢承集》、《华覈集》、《韦昭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