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纤维材料"重点学科,并与纺织、物理、生物、医学等学科相交又,致力于制备新型高聚物原料和纤维新品种研究、新型纺丝工艺和成形理论研究及环境无害化加工工程等研究,创造高技术、高水平新型纤维材料.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3项.  相似文献   

2.
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和稳定剂,能有效改善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首先从纤维材料的自身特性出发,介绍了几种常用路用纤维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近年来开发出的新型绿色环保型纤维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理论、界面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解释了纤维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改性机理;总结了现有关于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界面表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翔新特纤维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云翔新特纤维材料研发中心依托绍兴市云翔化纤有限公司建设,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化纤原料的性能、新型原料的纺丝性能及工艺、差别化纤维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适应性改造等方面研究。中心有检验、生产、工艺、电气、机械等多方面的人才,并配备了实验所需的各种先进检测仪器和小试设备。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新型纤维材料的层出不穷,新型纤维制品也成为市场新宠。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纤维材料,并指出了纺织产品标准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并对纤维含量规定的不兼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概要介绍了纳米科技在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性能优化、多样化、特种化以及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多种纳米物质(包括粘土、金属氧化物、碳黑和碳纳米管)及它们对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多种新型纤维(包括纳米复合纤维、纳米孔洞纤维和高分子纳米纤维)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高压静电纺丝工艺),以及纳米科技在纤维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最后,还对今后纤维材料的发展动态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讨了尼隆类复合纤纷的卷曲性能和卷曲机理以及影响卷曲性能的各种因素。介绍了PA66、PA6分别与共聚物COPA_1、COPA_2相搭配的对比试验,得出以PA66/COPA_1(910)的组分搭配获得最佳的卷曲效果;采用无水油剂纺丝,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明显提高;随着拉伸倍数及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采用外部粘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来加固结构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单位的重视。结合作者在FRP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开发出的高强高性能的PBO纤维材料,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预应力外粘结加固方法;通过与玻璃纤维、炭素纤维和芳纶纤维等的比较,认清了新型PBO纤维材料的特性;根据既有的试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预应力加固方法的流程,包括概念、原理和几种降低端部界面应力和新型锚固的措施;室内小型试验和室外大型试验的结果表明,PBO片材预应力技术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加固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高地温干热环境下纤维对喷射用混凝土的改善机理,设计了基准工况、玻璃纤维工况、微丝镀铜钢纤维工况及端钩型钢纤维工况,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及压汞法测试技术研究了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孔隙特征,并建立了强度与孔隙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热环境下,掺加纤维材料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端钩型钢纤维工况改善效果最好,与基准工况相比,1、7、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8.47%、64.40%和74.78%,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88.5%、72.6%和110.6%;掺加纤维材料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有害孔孔径,28 d龄期时掺加纤维工况的最可几孔径约为62.5 nm,而基准工况约为110 nm;综合考虑分形维数及复合孔隙率的多因素关系强度模型可准确描述强度与孔隙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纤维材料学科是一个具备高新概念的学科,纤维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作用正扩展到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在介绍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的构架基础上,以中心多学科研究活动为例证,选择性地列举了中心在纤维方面的部分新兴研究,包括纳米结构表面功能性涂层、用静电纺超细纤维、天然纤维的新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阻燃粘胶/Basofil混纺消防防护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岭  纪全  夏延致 《科技信息》2007,(19):27-27,45
本文系统研究了Basofil纤维与阻燃粘胶纤维混纺工艺及Basofil纤维及混纺纤维的燃烧性能,通过混纺制备了具有良好服用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功能混纺纤维材料,充分发挥了两种纤维的优点,混纺纤维的有效燃烧热、生烟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PTT/PET自卷曲纤维弹性伸长率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两个系列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纤维试样,采用DENTON的曲率计算模型和前人获得的材料参数,由纤维截面图估算出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卷曲曲率,发现各系列的估算曲率与实测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86和0.847,但是两系列的相关直线之间有一定距离.分析认为两系列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纺丝方法对应的两组分材料热收缩率差的不同,推算出各系列中两组分材料的热收缩率差,进而获得弹性伸长率与卷曲曲率的拟合方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试验还发现两组分材料的界面形态与各自的特性黏度、两组分在纺丝成形中汇合迟早有一定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纤维素衍生物用作压裂液增稠剂和纤维材料在压裂液中的应用两方面讨论了压裂液用纤维类物质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压裂液用纤维类物质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和纤维材料两种,前者主要用作增稠剂,曾用于水基稠化或冻胶压裂液;后者作为支撑剂增强材料,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外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油气田获得较多应用,国内也作了少量先导性试验。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表明:加纤维压裂液通过机械方法悬浮和输送支撑剂,低黏度下即有较好的携砂性能;返排时,纤维材料分散在支撑剂中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支撑剂回流,压后无需关井即可大量排液,返排效率可进一步提高;纤维材料的加入有利于优化裂缝尺寸,形成的人工导流通道更有效,压后增产效果显著;纤维材料可用于出砂、低渗油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聚酰胺和共聚酰胺纤维及其并列复合丝为对象,研究了共聚物第二单体含量及后加工过程对纤维超分子结构、收缩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大分子链卷曲收缩能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关系是影响纤维上述性能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PPTA纤维(芳纶1414)高速纺丝新工艺。着重从纺丝速度、纺丝拉伸比、空气层高度、凝固条件及新型纺丝装置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以纺速为400m/min,空气层高度为12mm,剧烈的凝固条件及较高的拉伸倍数等条件下进行纺丝,这些条件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若提高纺速并施加张力销将可进一步增加纤维的拉伸模量。实践表明:较短的纺丝管和适当的稳流层高度对纤维的成形及增加纺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海藻化工可持续发展及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和应用技术创新为目标,从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和纤维级原料提取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两个层面开展研究。针对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对海藻酸钠技术指标的特殊要求以及纤维纺丝成形、纺织加工与应用的复杂性,结合已有的中试研究基础,以纤维级海藻酸钠和海藻纤维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为主要考察指标,重点在纤维级海藻酸钠提取关键技术、纺丝成形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纺织加工应用示范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集成,形成一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一批重要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为海藻化工和纤维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及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供技术储备。形成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为海藻产业和纤维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与多家协作企业联合成立了"青岛康通海洋纤维有限公司",专门开展海藻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及产品推广应用。在关键技术的突破、纤维产品的应用开发、设备研发和采购、产业化生产线的建设以及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协作企业合作完善纤维级海藻酸钠原料关键技术,改造建设年产千吨纤维级海藻酸钠生产示范线,并实现正常生产,产能达到1000吨/年;解决完善溶解、过滤、脱泡等工艺技术;完成了800吨/年海藻纤维生产示范线的生产厂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纤维主要生产设备的研制、选型,完成了海藻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做好了海藻纤维的投料、生产准备;与协作企业开展了海藻纤维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出多种军队、消防用特种功能性纺织品。本研究主要从纤维级海藻酸钠的研究及产业化、海藻纤维的制备研究及产业化和海藻纤维纺织品应用开发三条路线同时开展。其中,项目以800吨海藻纤维生产线建设为三条线路的中心环节,结合1000吨纤维级海藻酸钠生产线为海藻纤维生产线建设提供专用的原料基础,结合海藻纤维开发应用平台充分开发海藻纤维的各种优良性能,提供了全方面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含硫的纤维吸附材料对Ag(I)离子的吸附性能,对Ag^+离子的吸附可达1510mg/g(干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温度、pH、含硫量等对该纤维材料吸附Ag^+离子的影响,该纤维材料可用于混合溶液中Ag(I)离子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新型铁素体不锈钢19Cr2Mo1W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XRD,EBSD技术以及平均塑性应变比与粗糙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冷轧及随后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和微观组织变化,并讨论了织构和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铁素体不锈钢中的α和γ纤维织构均有所增强,且α和γ纤维织构最终稳定取向分别为223〈110〉和111〈011〉.冷轧板α纤维织构中223〈110〉组分越强,退火后γ再结晶织构强度越高.冷轧板在1050℃退火时,薄板的γ再结晶织构强度高,再结晶组织均匀且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最小,综合成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往的卷曲理论作了总结和评论,提出偏心型复合纤维的卷曲机理.选择了安田公式数学模型,提出了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定了PA-PET偏心复合纤维的曲率半径,与安田公式的理论计算作了比较.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安田公式作了修正以适应PA-PET复合纤维的实际情况.借助计算机在各模拟条件下的计算,找到了六个参数对曲率半径的影响,为减小曲率半径提高卷曲性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多种微结构分析方法及高温电阻方法研究了原位法制备的Cu-20%Nb(纤维)/Sn复合材料在350 ̄450℃低温热处理中Nb纤维(等效于惰性标记)向背离Cu-Sn合金方向迁移并富集的机理。结果表明:Nb纤维的迁移和热处理过程中Cu/Sn扩散形成ε相时的体积膨胀有关。处于高度拉伸应变状态的Nb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因应力释放而弯折或卷曲则为Nb纤维的移动提供了主要驱动力,使得其富集程度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立华 《科技信息》2008,(15):125-125
复合生态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掺加剂,相比于其它类型的纤维材料,它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本文针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复合生态纤维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