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中国化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关党的建设和发展理论中国化的产物;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必将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更加科学、准确、明晰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平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目标、原则、途径及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才能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我们党提出的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朱峰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43-1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中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坚持好这一重要原则,对于我们党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对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特点。体系构建自成一说而富有特色,对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程进行深刻总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体系的形成规律,进一步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更好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历来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是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并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些观点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并将指导我们党在新时期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是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辐射源,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根脉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更加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廓清理论迷茫,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理论与今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可以跳跃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和不断的理论实践探索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