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膨胀剂对亚麻纤维进行膨化改性以提高其轧染染色时的染色性能.通过比较膨化剂浓度、改性温度和时间的改变对提高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提高亚麻纤维染色性能的最佳改性工艺.通过对改性前后的亚麻纤维进行染色深度值测定、显微镜观察及拉力测试,研究了改性后亚麻布轧染染色性能提高的原因及改性前后亚麻纤维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亚甲基蓝水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了NaOH改性处理的花生壳对其的吸附能力.运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了改性花生壳的物理化学特性、吸附时间、吸附剂添加量、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改性能够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在低温碱性条件下,改性花生壳粉投加量为0.6 g·L~(-1),吸附时间为1 h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4.43%,饱和吸附容量为294.12 mg·g~(-1),等温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米高岭土对FeCoNi合金镀层进行改性,通过纳米复合电镀工艺增强FeCoNi合金镀层的耐磨性能和显微硬度.以醋酸钾为插层剂,采用超声插层法对高岭石进行剥片处理,得到插层纳米高岭土,并应用在纳米复合电镀技术中制备了纳米高岭土改性FeCoNi电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形貌分析,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检测了镀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有细晶强化的作用,使改性镀层的表面致密度得到了提升,硬度提高,摩擦因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较佳的合成条件下合成了十八碳醇磷酸酯(ODP)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作为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原位表面改性.同时利用透射电镜TEM、XRD、红外光谱(IR)等测试手段对产品的形貌、晶型等方面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酯改性后的碳酸钙具有纺锤形,当其用量达到2%时,活化指数可达到0.99,这充分说明了改性碳酸钙表面由亲水变为疏水,达到了很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中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瑛  谢刚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1):111-113
实验研究了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中苯酚的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DMDAAC改性凹凸棒土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pH=6~8、苯酚浓度为10 mg/L、投加量为40 g/L、吸附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吸附去除率达89%;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可用碱进行再生,再生后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没有明显下降,改性凹凸棒土的静态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作用,运用正交分析法考查活性炭用量、废水pH值及吸附时间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改性活性炭最佳工艺条件:改性活性炭单位吸附量为6.7 mg Cr6+/g活性炭,吸附时间2 h,pH值4,净化率为99.97%.相比原活性炭,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净化率提高了20%,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6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氯化锌改性笋壳对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性能与机理,考察了吸附剂投入量、pH值、温度、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改性笋壳吸附结晶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笋壳投入量为0.25g,pH为8,温度313K,吸附时间80min的条件下,对含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的吸附量为9.06mg/g.改性笋壳吸附结晶紫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等温吸附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8.
两种改性膨润土对Cd2+和Pb2+吸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活化和高温焙烧两种方法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比较两种改性膨润土对重金属Cd2+和Pb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经微波活化7 min的改性膨润土20 g/L,当溶液pH为8,吸附时间为40 min时,Cd2+和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29%和99.24%;加入经450 ℃焙烧40 min的改性膨润土20 g/L,当溶液pH为9,吸附时间为40 min时,Cd2+和Pb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9.84 %和99.93%;微波活化改性和高温焙烧改性膨润土的能耗成本分别约为0.1和8.8元/kg土,综合经济成本考虑,微波活化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d2+和Pb2+的重金属废水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_2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的性能研究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玄武岩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把改性纳米SiO_2粒子均匀分散于浸润剂中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涂覆改性.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玄武岩纤维表面粗糙度与亲油性,使玄武岩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相容性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18.76%,改性纳米SiO_2粒子在玄武岩纤维及环氧树脂之间起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尿素对亚麻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轧染的染色性能和染色深度。对改性工艺条件如尿素溶液的浓度、微波处理功率及时间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改性后的亚麻纤维SEM观察和X-ray衍射分析,探讨了改性后亚麻纤维染色性能提高的原因,并对改性后的亚麻纤维力学强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两树脂的机构共混,化学共混即核-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等方法,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红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材料中存在着氢键行为。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井冈霉素分子含有弱碱性亚胺基结构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种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新型聚丙烯酸树脂吸附剂),并对井冈霉素在不同酸度范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作了详细研究,得到了获取高含量井冈霉素产品的可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蓖麻油(CO)改性酚醛树脂(PR),制得改性酚醛树脂(PRC),再与多羟基丙烯酸树脂(MPA)共混,制备了PRC/MPA涂膜;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其它理化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RC分子结构中引入了蓖麻油链段,接着热作用下PRC与MPA发生化学交联并形成网状结构的PRC/MPA涂膜,其干燥成膜性、物理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紫外性能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将大孔交联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与井冈羟胺A发生胺化反应,合成了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通过对树脂残余氯含量,BET比表面积及红外光谱的测定,对获得的树脂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杨酸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动态吸附与脱附实验表明湿态VACMPS树脂对水杨酸的饱和吸附容量达73.59 g.L-1,树脂可以通过4%NaOH溶液重生.推测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对水中水杨酸的吸附作用是氢键作用,π-π共轭,静电作用及疏水作用共同参与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辐射固相法制备了钙改性SBA-15材料Ca/SBA-15 (MW),借助小角XRD、N2吸附-脱附实验及TEM表征了Ca/SBA-15 (MW)的结构,研究了4种典型的氨基酸在Ca/SBA- 15 (MW)上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钙负载量和pH值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钙改性材料仍具有与SBA-15相似的结构特点,且钙物种均匀地分散在介孔材料孔道内.在pH =2.0~10的范围内,Ca/SBA-15 (MW)材料对酸性谷氨酸的吸附比纯硅SBA-15更好,且钙含量越高,吸附能力也越强;对碱性赖氨酸而言,在pH< 10时,Ca/SBA-15 (MW)样品的吸附能力比SBA-15载体要弱,但当pH=10时,其吸附能力要比SBA-15强;对中性苯丙氨酸和丙氨酸而言,在pH =20~6.0和pH =6.0 ~ 10范围内,SBA-15的吸附能力较弱;而在pH =6.0时,其吸附量最大且分别达到0.34和0.17mmol·g-1,但Ca/SBA-15 (MW)对丙氨酸吸附较弱,对苯丙氨酸则几乎没有吸附,这可能是钙改性SBA-15表面亲水性增强,对疏水性较强的丙氨酸尤其是苯丙氨酸的吸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为主原料,通过系统实验,选择最佳配比,制得吸去离子水780(g/g) ,吸0 .9 % Na Cl 溶液75(g/g) 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皂化等条件与树脂吸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的试验,将一定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和适量的阻燃剂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最佳的配方和工艺流程,使产品具有很好的阻然性能(氧指数超过31%)、力学性能(抗拉伸强度没有明显降低),从而拓宽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由羟基末端基聚砜或聚醚砜与环氧树脂反应制得了聚砜(或聚醚砜)-环氧树脂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对铁、铜、铝等金属具有良好的粘性性能.  相似文献   

19.
MBS树脂本体聚合时剪切速率和形态-性能的关系迄今很少报道.本文研究了本体聚合时剪切速率和橡胶相形态及其与抗冲强度、透光率、光泽度、流动性的关系;连续相分子量与抗冲强度的关系.对两种调节剂叔十二硫醇和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