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4):54-57
去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带领团队第一时间"逆行"武汉,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0,(12):26-27
正他开具的"武汉抗疫方(1号方)"在抗疫战场立下奇功,他牵头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指导全国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恶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退掉了飞往海南的机票,逆行来到武汉。因为他有一个新的身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  相似文献   

4.
55年医学经历、41年公共卫生职业生涯,74岁的曾光被无数次问及2020年初的武汉之行有什么遗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公共卫生专家曾光两次被派往湖北武汉了解疫情,第一次是2020年1月9日,第二次是1月18日.  相似文献   

5.
2020年2月17日上午,1200名军队医护人员先后乘运输机和火车抵达武汉.至此,军队增派的2600名医护人员已全部投入援鄂抗疫一线. "全军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习近平主席对军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6.
正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安全,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除了医务人员从专业角度进行自我调整纠偏,更需要外界给予更多温情的关怀。近日,武汉三院住院部一间换药房被改造成心理咨询室。咨询室的标识刚贴出,一位护理人员急匆匆来访:"晚上一个人在房间,感到有点咽喉疼,会不会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想着想着连觉也睡不着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他们的心理防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1,(4):60-6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武汉方舱医院开舱以来,捷报频传.武汉市副市长胡亚波更是宣布,将再建设19家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总床位将达到30000张.这个收诊能力在疫情暴发之初,几乎都不敢想.可有一位院士不仅想到了,还将方舱医院落地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当地时间3月31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22位科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中国COVID-19疫情暴发的最初50天内传播控制措施的调查"。调查报告称如果没有武汉旅行禁令和中国全国范围的应急响应,在武汉以外地区将会有超过70万确诊病例,中国的防控举措成功打破新冠病毒传播链。该研究结果来自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在内的15家全球顶级研究机构的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在面对暴雨洪水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城市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刚刚得到缓解,汛期暴雨又如期而至,多场强降雨都堪称历史级别。与4年前不同的是,部分路面积水曾经需要花24小时才消退绝大部分,今年在6小时内几乎全部消退。许多武汉市民感慨:亲身经历,"看海"的局面大有改观!说起这些变化,要得益于武汉在2015年起  相似文献   

10.
正"战疫情,有我在!"疫情发生后,军队迅速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2月3日起,军队医护人员承担起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医疗队奋勇向前,驰援湖北有序有效展开各项救治工作。连日来,我们走近几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军队医护人员,听他们讲述一线战"疫"故事。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医院一举成名.疾风骤雨中,撑掌生命扁舟的院长张定宇站在了聚光灯下,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抗疫英雄. 以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人民英雄"张定宇为主要原型人物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正在热映.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一周之内已波及11个省份.如何更好地提高疫情防控成效,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在10月23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药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寻找新冠肺炎的有效用药,是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席卷全球.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到目前已造成2亿多人确诊感染,夺去了400余万人的生命.面对这样一场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紧急行动起来,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临床治疗等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试图在疫苗和临床治疗药物的研发上取得突破,以求尽快遏制疫情快速传播势头,从根本上战胜病毒.  相似文献   

13.
近期,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江苏南京、湖南张家界等地的疫情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眼看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新冠疫苗接种率日益攀升,却又见全国多地"烽烟再起",中高风险区域迅速增加.此番变化,除让人感慨新冠病毒极难对付、防疫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之外,也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0,(7):78-79
正方舱医院的收诊能力在疫情暴发之初,几乎想都不敢想。可王辰院士不仅想到了,还将方舱医院落地成了现实。3月10日,武汉16家方舱医院完成战疫使命后全部休舱。武汉方舱医院开舱以来,捷报频传。但你或许不知道,在方舱医院建立初期,其实也被质疑过。"方舱医院的收诊能力在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女医生因抢救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殉职,生命停留在29岁9个月零20天。2月23日,武汉协和江北医院官微发布公告,哀悼在当天清晨6时30分不幸去世的夏思思医生。在电话的另一头,夏思思的丈夫、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医生吴石磊哽咽着说:"她没留下一句话,突然就走了。"29岁的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  相似文献   

16.
一份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主导、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该组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乘汽车和飞机旅行减少,在疫情结束后预计排放量会回升. 报告已于日前发表在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国将抗原检测纳入新冠筛查的手段,并放开民众自测,这一变化备受瞩目. 新冠抗原检测在国外应用得较早.抗原检测不能取代诊断"金标准"的核酸检测,但具有方便、成本低、易下沉等优点.在变异株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有利于疫情的早筛查.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4):58-59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接过两项沉甸甸的荣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9月17日,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说:"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闭队,属于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他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人民英雄"荣誉获得者张伯礼院士. "今天是方舱医院的最后一天,完成了历史阶段的任务.今天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2020年3月10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出现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这一天是这所医院"关门大吉"的日子,也是武汉最后一家关闭的方舱医院.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原因不明的感染性肺炎疾病。在疫情初期,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名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其名称也在发生变化。拥有正式的疾病名称很重要,可以防止人们使用其他可能不准确或"污名化"的名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